2024-05-05 , 11627 , 116 , 226
与女儿谈金融-3:利率是金融学的核心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否具有价格呢?或者说借钱是否有成本呢?
有!这个成本叫做利息。
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使用费,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手中获得的报酬。
例如,甲把100元钱借给乙,约定一年后乙偿还105元,多出来的5元就是利息,利率即为5%。
利息就是借入资金所支付的价格,我们通常以每年所支付的利息数量占所借本金的百分比来计算利率。在这个过程中,出借人让渡了资金的使用权,利息就是对这种权利让渡的补偿。
这就是利息来源的基本理论依据。
我们日常与银行打交道,其本质就是一个借钱的关系,
存款就是企业和个人把钱借给了银行,
贷款就是银行把钱借给了需要钱的企业和个人。
相应地就有了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存款利率,中间的息差就是银行的收入,用以维持银行运营并赚取利润。
所有的经济学研究都绕不开货币与利息理论,尤其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巴维克,发展了利息理论。
他在研究利息问题的过程中,引进了时间的概念,即货币与物品在 “现在”与“未来”是不同的,今天的钱与明天的钱是不一样的,其中的差异就可以用“利息”来解释,比如,今天的一美元和明年此时的一美元是不一样,不是其货币自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在使用它的过程中购买力的不同。
利率是金融学的核心内容,甚至可以说,没有利率,金融活动就不存在。
从古至今,对利率的合法性、道德性一直存在争议,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收取利息的规定使金融业停滞不前。
禁止用钱生钱的规定,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宗教教义。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根据旧约的教义,都禁止有息借贷,这对金融发展影响影响是巨大的。从历史上说,有些国家立法禁止收取利息,目前的一些阿拉伯国家仍然有这样的规定。
基督教在中世纪以前也有这个规定,在加尔文主义出现之后才与时俱进,逐步世俗化。
BIBLE旧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上帝为人类制定规矩,不仅有摩西十诫这样的根本大法,还有许多规范人们精神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参与经济事务的典章律法。其中就涉及到借贷收息的问题。旧约记载,上帝告诫刚刚走出埃及的以色列人要善待穷人,不可放债取利。
我民中有贫穷人与你同住,你若借钱给他,不可如放债的向他取利。你即或拿邻舍的衣服作当头,必再日落以先归还他;
因他只有这一件当盖头,是他盖身的衣服,若是没有,他拿什么睡觉呢?他哀求我,我就应允,因为我是有恩惠的。(出埃及记22:25)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上帝对于贷款利息的基本看法,体现了上帝的仁慈:
1、对穷人不可取利;
2、贷款是可以取利的,但是对象是外邦人,非本帮贫穷之人;
3、贷款是有抵押的,经文中有当头(pledge)的字样存在。
这里的“穷人”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即刚刚走出埃及的以色列民众,整个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上帝要求要向处于绝境中的人施恩怜悯,而并非广义的禁止放贷取利。然而,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借贷没有利息,那么将会造成无人愿意放贷,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人只能求助于钱庄和地下高利贷,或者求贷无门而陷入绝境。
你的弟兄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
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与你同住。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未记 25:35-37)
你借给你弟兄的,或是钱财或是粮食,无论什么可生利的物,都不可取利。借给外邦人可以取利,只是借给你弟兄的不可取利。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所去得为业的地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申命记23:19)
实际上,这些规定都是在以色列人刚刚走出埃及时,初获自由,百废待兴时所做的规定。这里的兄弟指的是犹太人之间,他们生存尚存在问题,没有贸易就谈不上金融借贷。后来的教会延续了这些规定,严禁放贷生息,高利贷更是被视作罪大恶极,在很长一段时间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那么,利息来自哪里呢? 资金不可能空转,利息也不会凭空产生。
只有钱生钱才能支付利息。
所以,亚当·斯密认为,利息来自于利润,贷款出去的货币多数形成了资本,用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可以再生产价值,并提供利润,这样才能偿还资本和利息。
于是就提出一个贷款的用途的问题,贷款搞实业还是贷款用于消费,在理论上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理解的是从投资的角度,贷款用于生产和流通,获得利润后偿还贷款和利息。
很少有人贷款直接消费,除非他有未来可变现的资产来偿还而应急借款消费。
所谓消费贷款是近几年才有的新生事物,也是用借款人未来的收入做担保的,而不是无原则地贷款供人挥霍。
所以,亚当·斯密说,
“借钱挥霍的人,势难久立,借钱给他的人,常要后悔愚不可及。”[1]
利息率的大小是怎样确定呢?
这就要看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的情况,资金需求大而供给少,利率就高,反之则低。
在宏观经济学上我们常说,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下降,就是这个道理。
把利率看做资本的函数,由资本的供需来决定利率的大小。
在亚当·斯密的年代经常把5%当做自然利率。
社会财富增加了,用于生息的贷款也就多了,市场利率必然下降。
其原因在于放贷者之间也存在竞争,过多的资本进入某些生产领域,打破了劳动关系的平衡,使行业利润降低。从根本上说,利息来源于资本的利润,利息不可能超过利润,从事高风险的投机业务可能赚取高额回报,但是利息率一般是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以下,我们经常在5%-10%这个范围内讨论利息率问题。
亚当·斯密用土地的价格和市场利率的关系,揭开了一个金融理论的重要定理,被后人广泛地应用于证券市场,即证券的价格与利率的反向关系。
斯密认为,土地的一般市场价格由一般市场利息率决定。
一个人有资产但不愿亲自使用,而又希望从中获得收入,那么他对于购买土地还是贷款取息,通常总是盘算再三。相比之下,土地非常稳当可靠,并且还能获得各种附加的收益。
所以就算把钱贷给别人收取的利息更多,他还是宁愿购买土地——土地的附加收益能够弥补这种损失。
但是如果土地的地租收益远远小于利息所得,那么谁也不愿购买土地,土地的一般价格就会跌落。反之亦然。在利息率为10%时,土地的售价一般为年租的10倍或12倍。利息率减至6%、5%、4%时,土地的售价就上升到年租的20倍、25倍,甚至30倍。法国的市场利息率高于英国,所以法国土地的一般价格低于英国。
UfqiLong
英国土地的售价一般是年租的30倍,而法国土地的售价一般为年租的20倍。[2]
这样就得出一个基本定理:
资产的价格与利率是反向变动的。
一般来说,当利率上升的时候,股票、债券、房地产和其他一些长期资产的价格都会下降。
这里的前提条件是,市场是自由的,不存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
由于利率在经济金融领域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利率被政府用来当做调节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来控制资金的走向和流量。各国的宏观调控在货币政策上都采取由中央银行控制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引导市场利率的间接调控方式。
从理论上来讲,当市场利率处于下降阶段的时候,股票、债券的价格就会出现上涨的趋势;而当市场利率有所上升的时候,股票、债券的价格会出现下跌的情况。
利率的高低与整体股市、债市的涨跌成反比,所以,研究利率和证券市场的关系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加息和降息。
通过利率调整对经济进行干预,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指导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将这一手段运用得最为娴熟的,莫过于美联储,人们最熟悉的人物就是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而他的前任保罗·沃尔克在八十年代初成功控制住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也是提高利率。
1988年1月,美国金融系统即将发生一场严重危机,因为头一年秋天的黑色星期一已经暴露出一些苗头。此时格林斯潘临危受命,面对不断来袭的风暴,他冷静出招,放松银根。所谓放松银根是为了阻止经济衰退,在增加信贷供给的同时不断降低贷款利率,以此来达到增加投资的目的,恢复经济。
通过减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的措施,鼓励人们向银行贷款,以此来增加流动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此举很快扭转了经济颓势,也刺激了股市,避免了美国金融市场的一次危机。在格林斯潘的指挥下,美国的经济航船在起起浮浮的大海中经历了衰退和泡沫,迎来了一次历史上最长的经济增长期。
2001年,美国金融市场再一次遭受重创,网络泡沫破灭、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美国经济再次面临考验。美联储同样依靠利率手段,在此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将基准利率从6.5%降至1.75%,以此来刺激美国经济的增长,使GDP增长率居然达到了3.5%,这在当时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从那时起,金融界便将利率调整政策称为 “格林斯潘的‘魔棒’”。
2022年,为遏制通胀,美联储再次出重拳,不断加息,用一年时间将CPI从9.1%降低到6%。 但是,任何经济政策都有两面性,格老在新千年之初的降息,刺激了房地产,扩大了次级贷款,导致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联储2022年的大幅度加息,打压了证券市场,使持有股票债券的商业银行出现了困境,下一步,加息是否继续,考验着美联储。
2023年3月16日
[1]郭大力、王亚南译:《国富论》第323页,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2]陈星译: 《国富论》第173页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版
(未完待续, To be contd)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