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 1116 , 104 , 299
晚清沧海事 下卷 13
第十三章 新疆沦陷(六) 作者:罗马主义
俄国人虽然觊觎大清的领土,可是由于入侵的难度实在是太高,所以这次进攻,最初只是抱着试试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派出了二千来人,胃口也不是很大。可是没有想到,在穆斯林内奸的帮助下,居然一路过关斩将,拿下了清军众多的边防哨所。
现在,又靠着他们临阵倒戈,俄军击溃了常清率领的清军主力,于是,俄罗斯人立刻变得野心勃勃了,想在穆斯林内奸的配合下,直接拿下塔尔巴哈台和伊犁。所以,俄军迅速的开始增兵,到了1863年的8月底9月初,进入大清境内,今天的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的俄军,已多达2万多人,几乎把俄国在中亚地区的主力,全部都派了出来。
由于大清在新疆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常清失踪,新疆现在群龙无首,没有了统一指挥,整个边防线乱成了一团,无法有效的阻挡俄军。
俄军在穆斯林叛军的带领下,正日夜兼程,三路大军,迅速的扑向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一带的农耕地区,照这个架势,最多到9月底10月初,他们就会出现在这两座城下,整个北疆,很可能都会保不住了。
……
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就是在这样岌岌可危的形势下,来到了塔尔巴哈台,他本来是准备和俄国人谈判的,但是,俄国人现在已经不想和他谈了,于是明谊的任务,就变成了如何保住新疆,阻挡住俄军的快速推进。
这本来不是他份内的任务,也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是现在,他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作为一个坚定的儒家思想信奉者,他知道,到了他该挺身而出的时候了。
不过明谊面临的问题非常的棘手,首先他不是本地官员,别人会不会听他的,这还要打一个问号。
其次,最能打的清军,都已经被常清带走了,现在虽然陆陆续续的,有溃军退了回来,但这些人都成了惊弓之鸟,剩下的只有乌鲁木齐和巴里坤的二线部队,战斗力实在让人堪忧。
不过,明谊管不了那么多事了,他必须先做着再说。
明谊迅速的召集当地的官员开会,向他们阐明了眼前的危险形势,指出必须立刻进行反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让他稍微有点意外的是,这帮平常只知道贪污腐败的大臣,这时居然都在为这个事着急,明谊的进展出乎意料的顺利。
明谊的主张,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被大家推举为,临时前线总指挥,于是,他立刻开始调兵遣将,首先派乌鲁木齐都统额宸和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率军奔赴前线,阻挡俄军的快速推进。
然后他迅速向朝廷汇报,要求立刻调土尔扈特的蒙古部落前来增援,以及尽可能的派出,其他任何可能的援军。当然,他也知道,这只是幻想而已,由于陕甘穆斯林叛乱,除了蒙古部落以外,已经没有任何援军会到达。
不过,他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朝廷说明局势的危险性,希望朝廷能予以重视。
但是和常清有一点不一样,他知道,现在最大的威胁,并不仅仅只是俄军,而是来自于穆斯林内奸的出卖。于是,明谊特别安排塔尔巴哈台当地的官员,动用一切关系,尽量的去打听穆斯林的动态,以便及时的发现任何的异常,而且他许诺,一定会论功行赏,如果有重大发现的,连升三级都可以。
不过这些举措有用吗?一个文职出身的官员明谊,在自己的辖地之外,靠临时筹集的一些二线军队,他能在大雪封山之前,把俄军挡在伊犁河谷之外吗?
……
塔尔巴哈台的伊斯兰教大阿訇石金斗,最近很不爽,他发现自己被架空了,一群打着新教教主马化龙招牌的家伙,四处召集人秘密开会,然后不断的带着一些人,悄悄的离开了他的教区,连招呼都不和他打一个。老教的影响力,正在日益下降,新教正咄咄逼人的和他抢信徒,这让他的权威日益下降,收入也随之减少,令他忿忿不平。
信新教,过去在内地,那可是要杀头的!可是在新疆,这个当时的塞外之地,却根本没人管。
当官的巴不得移民越多越好,可以多征税,根本不愿意为了念经的时候,是该摇头,还是该不摇头?这样一点芝麻大的破事,吓跑了愿意前来移民的内地人。
所以,石金斗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新教的规模日益做大,老教的地盘日益减小,于是他一直琢磨着,找个机会,收拾一下这帮新教徒。
最近一段时间,隔三差五的,就有几百名的新教徒,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问家里的人,说是到西边去淘金了,可是西边正在打仗,他们去淘什么金啊?
于是,他就派人悄悄去打听,终于有一个卧底打听到了,这帮人据说是和俄国人搭上了关系,要造反,建立伊斯兰国。听说,俄国人送给了他们一大批武器,而且还派人来,教他们使用,这些消失的人,实际上是到了一个隐秘的地方,偷偷集训去了。
而且他的卧底还告诉他,俄国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到时候,这帮人就会里应外合,在背后攻打清军。
听到了这些消息以后,石金斗吓了一大跳,这可是谋逆的大罪呀,那可是要诛九族的。不过,尽管石金斗很想整一下新教的人,可是这个事,实在是太大了,他不敢去告发他们。
首先,因为穆斯林告发穆斯林造反,导致穆斯林被杀,那会让他名誉扫地,将来在教众中不好混。
其次,他也害怕这帮家伙,担心自己的安全。因为他知道,新教的那帮人,心狠手辣,如果一旦知道是他告发了他们的话,肯定他全家,都要被杀个精光。因此,如果没有大甜头,石金斗才不想去冒这个险。
不过,话虽如此,石金斗总觉得心有不甘,他老是在想,能不能借这个事,做一点什么文章。
这一天,和他同属老教的塔尔巴哈台驻军将领米庆,说是有要事想和他商量,叫他迅速到他府中去。
米庆找他有什么事呢?
……
俄军到底有没有本事,像英法联军那样,打的大清帝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满地找牙呢?
让我们来看一看,没有了穆斯林内奸的帮忙以后,双方的第一次公平决斗。
俄军的北路军数千人,同乌鲁木齐都统额宸,还有叶尔羌参赞大臣景廉,率领的数千清军相遇了,双方在天山西侧展开了战斗。
俄军北路军的先发部队,装备的是拿破仑时期的老古董,老式的M1844击发式滑膛枪,仿法国沙勒维尔1777式,装备先进的M1861步枪和新式野战炮的后援部队,还没有到达。
而清军乌鲁木齐都统额宸率领的军队,少部分装备了老式的英国伯克式燧发线膛枪,大部分装备的是火绳枪和抬枪,比俄军差一些,但也不是差的很远。双方一交手,居然各自都没有能力,把对方迅速打倒。
俄军是一线主力部队,炮火比清军猛烈,步枪也比清军好一点,虽然在战场上占了上风,但是却无法击溃,清军的这些二线部队。
双方先硬战了几场,基本上是俄国人死一到两个,大清死三到四个,虽然有点吃亏,但是远远达不到英法打大清的时候,他们死一个,大清就要死几十个的比例,所以这个仗,清军还能撑得住。
而且清军的将领脑袋挺灵,发现火力不如对方猛烈,于是就在战术上弥补,边打边退,层层设阻,很快双方的伤亡比就差不多了。
俄军和清军激战了半个多月,只是向前推进了几十公里,在茫茫的哈萨克大草原上,几十公里根本就不算推进,这样一来,俄军就不可能在大雪封山之前,赶到塔尔巴哈台城下了。
于是俄军北路总指挥,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基急了,赶紧让塔尔巴哈台的穆斯林内奸,立刻从后方攻击北路防守的清军,让他们腹背受敌,为俄军创造全歼清军的机会。
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基
这个时候,在塔尔巴哈台地区,一个秘密的山谷里,上千名接受了俄军武器资助,被俄军训练妥当的穆斯林叛军,已经初步形成了战斗力。他们的原计划,是要等俄军进攻塔尔巴哈台时,作为内应的。
可是没有想到,没有了他们的帮忙,俄军居然被清军给挡住了,于是穆斯林叛军立刻出发,打着自愿支持清军的名义,准备再玩一次临阵倒戈,彻底击溃北路的清军。
当他们浩浩荡荡出发的时候,道路两边,全是欢送的人群,当地的官员,还亲自到场,对他们大加表彰,人群里,只有塔尔巴哈台大阿訇石金斗,知道他们的真实面目,他会不会向清政府告发呢?
……
在南路战场,清军面临的压力更大。迪米德里·诺曼诺韦斯基和威利夫金两军会师了,组成了一支包括7000多名俄军,2000多名穆斯林叛军的庞大军团,直奔伊犁方向而来。
这支部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武器先进,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俄军,装备了先进的M1861步枪,18磅攻城大炮。俄军不仅仅人数占优势,而且大部分将领,都参加过克里米亚的战争,所以经验丰富,一个个都是老油条。
反观清军这边,指挥官是巴里坤领队大臣讷尔济,生卒年月不详,之前也没有什么光辉事迹,全靠他姐姐,是道光皇帝的一个妃子,混到了这个职务上。
这个皇亲国戚,到底会不会打仗?实在是没人知道,现在他率领巴里坤的绿营,还有一千多名常清的溃军,总计不足4000人,担负着,阻挡俄军南路军前进的重任。
不仅仅指挥官没有经验,人数也居于劣势,而且这支清军的武器装备,也远远没有办法和对面的俄军相比。因为除了少量老款的英国伯克式燧发线膛枪以外,剩下的人全都是火绳枪和抬枪,比对面俄军的武器,落后了一代。
那么,这群乌合之众,到底能不能挡的住俄军呢?当讷尔济赶到战场的时候,俄军主力已经离伊犁河谷,只有不到100公里了,所以他不能再让敌军,轻松的前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双方一遭遇,讷尔济先正面和俄军,硬碰硬的打了一仗,由于武器和人数都不如敌人,所以一上来,就处于挨打的地位,差点被敌军围歼。打不过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把本钱一次就输完了,讷尔济在这一点上,是很明智的。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怎么看都像纨绔子弟的家伙,居然还很有指挥才能,在火力和人数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只付出了很少的代价,就成功的把部队,井井有条的从战场上撤了下来,没有造成任何混乱,保持了战斗力。
他不但把部队撤了下来,还马上就调整了战术,不再在平原上和对方较劲,而是让部队守住关键山口,同时在一些险要的地形上设伏。
而且他也不是一味的死守,反而是组织了很多小股的部队,不断的偷袭敌军,结果,近万名拥有先进武器的俄军,竟然出乎意料的被清军拖住了。
双方打了一个月,俄军也只前进了二三十公里,清军虽然看起来,好像被打得节节后退,但那都是战术性的撤退,并不是全军溃败。双方一直打到了11月初,也没有分出决定性的胜负。
随着寒风在草原上刮起,俄军不敢再继续向前了,于是他们找了一个,可以避寒的山谷,在离伊犁河谷50公里的地方,被迫停下来,准备过冬了。
所以,这就回答了前面那个问题,只要没有穆斯林内奸背后捅刀子,俄军要想彻底打垮清军,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1月9日,离大雪封山还有十多天,南路俄军就被迫停了下来,为的是在大雪封山之前,留出半个月的时间,向这里运粮,让俄军能够撑过冬天。
毕竟他们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打到了这么远的地方,当然不想再退回去了,因为一旦退了回去,下次没了内应,他们是绝对打不到这里来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赖在这里。
UfqiLong
南路的俄军,没有达到他们最初的战术目的,只有等熬过冬天,明年开春再战了。
讷尔济率领的,这只匆忙拼凑起来的二线清军,仅仅后退了几十公里,就挡住了人数和火力都占优势的俄军,让他们没有达成战役目标。
……
北路,穆斯林的内奸们,打着志愿报国的名头,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离开了塔尔巴哈台附近,开赴前线。在南线,他们已经玩过一次这个花招了,在关键的时候临阵倒戈,让清军淬不及防,导致清军大败,现在他们准备在北线,再玩一次背后捅刀子。
不过这次的具体细节,略有变化,他们准备一到达前线,就立刻放火烧毁清军的粮草,让清军无法支撑,必须后退。
然后趁清军撤退之机,和俄国人配合,前后夹击清军,争取彻底击溃北路清军,然后在11月底之前,帮助俄军赶到塔尔巴哈台,拿下该城。
就在他们快要到达前线的时候,突然一个清军军官带着几个人,拦住了他们,命令他们跟他走,前往另外一个方向,支援前线作战。这下,穆斯林内奸傻了,因为这个方向,和他们要支援的俄军北路军的方向,是不一致的,于是他们的首领,大吵大闹的坚持要往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是清军军官坚决不同意,一定要让他们听从指挥,前往另外一个方向。一看到这个清军军官,会破坏他们的原定行动方案,而周围又没有其他人,于是穆斯林内奸的首领,就给周围递了个眼色,于是一群穆斯林叛军,突然围住了这几个人,把这几个清军斩杀下马,然后开始隐藏尸体。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周围其实布满了清军,当他们做出这个举动的时候,一声炮响,周围的清军迅速的冲向这帮人……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听到明谊说,如果发现了穆斯林叛乱的迹象,及时汇报,就可以升官发财的许诺以后,清军穆斯林将领米庆,就动了心思。
其实他早就听说了,教内的人和陕甘的穆斯林叛军有联系,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情况。
于是他就想到了,塔尔巴哈台的老教阿訇石金斗,因为,作为一个宗教首领,他知道的消息,肯定比他要多得多,所以,就找石金斗来打听。
听说检举可以升官以后,石金斗也动了心,觉得这个险值得冒,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全都告诉了米庆。
米庆听了大喜,立刻去向明谊汇报,明谊听了以后又惊又喜,不过他接着发现,这个事居然很难办。
首先你不能贸然去抓人,毕竟这些人是自愿去帮清军打仗的,万一你搞错了,这可会伤了大家的心,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帮清军去打仗了。现在正是要用人的时候,所以这种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但是如果不去抓人,万一对方真的是穆斯林内奸,在前线再搞一个里应外合,那清军的北路肯定就崩溃了。
思来想去以后,明谊决定,试一试这些人,如果他们不是穆斯林内奸,只是爱国群众,那么,他们肯定会听从清军的指挥,叫他们去那里,他们一定会去那里。
如果他们是穆斯林内奸,他们就一定有自己的行动目标,肯定会拒绝清军的指挥,到时候再下手不迟。
但是让明谊有点意外的是,这帮人居然直接动手,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砍了清军的传令官。
用不着动员,所有的清军,早就恨透了这帮吃里扒外的卖国贼,于是,事先埋伏在附近的清军,一涌而出,把这帮家伙杀了个精光!
……
俄军北路总指挥,格拉希姆·科尔帕科夫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打垮清军,虽然说起来,他还是一路在继续向前,但是这样的行进速度,在如此广袤的荒野中,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在不断的激战中,他的部队伤亡也越来越多,天气越来越冷,盼望中的穆斯林内奸,却始终没有出现。
终于,他得到了穆斯林内奸被发现,然后全军覆没的消息以后,他也不敢继续向前了,刚刚进入11月,他就找了一个避风的山谷,全军驻扎了下来,等待明年再战了。
俄军的三路进攻,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中路甚至遭到了哈萨克人的反击,有100多名俄军驻扎的霍尔木勒,竟然被哈萨克人攻下,所有的俄军全部被歼灭。
俄军紧急从南线派军增援,威利夫金率领3000多人,用了三天的时间,才重新夺回了霍尔木勒,打跑了几百个哈萨克人。
秋季的作战,让俄军发现,单纯靠军事进攻,他们无法得到想要的一切,他们没有迅速击败清军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加大对穆斯林内奸的支持,只有靠他们发动更大规模的叛乱,俄国人才能迫使清军两线作战,这样他们才有机会,从大清的手下夺取哈萨克东部,霸占整个哈萨克草原,甚至拿下塔尔巴哈台和伊犁,那么,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明绪,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的堂兄,看见俄军被挡住,于是立刻向清朝政府报喜,把大部分的功劳都揽在了他的身上,把之前失败的责任,全都归罪于常清。
于是在北京的恭亲王奕䜣,看见了新疆传来的捷报,顿时觉得自己腰杆又硬了很多,因此,他再次拒绝了俄国公使的无理要求,坚持中方的合理立场。
11月下旬,大雪在新疆上空飞舞了起来,不过这个新疆,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个小小的新疆,而是包括了今天哈萨克斯坦东部在内的,那个诺大的新疆。
所有的一切军事活动,现在都必须停止了,似乎,新疆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不过,这将是未来十多年里,新疆最后一个祥和的冬天。
呼啸的北风,一声比一声凄厉,黑暗正在聚集,邪恶正在崛起,当1864年到来的时候,新疆又会发生什么呢?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