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05:58 , 132
慈禧看着陕西各级官吏发来的联名弹劾胜保的奏章,再看看桌子上堆成小山一样的告急文书,又听听胜保为自己辩护的说法,她长叹一口气,知道猪就是猪,唯一的作用,就是杀了吃肉。
风口已经过去,飞在天空中的猪,就要开始下坠了,等待他的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陕西的情况触目惊心,而且甘肃宁夏的穆斯林也都蠢蠢欲动,不能再犹豫了,她需要一个真正能力挽狂澜的人,去解救危局,她的目光,落在了多隆阿的身上,她相信,他才是真正的大英雄。
教主本来还想再稳一稳的,但是他手下的人全都按捺不住了,如果让陕西穆斯林把所有的风头都抢了去,我们辛辛苦苦策划的一切,就有可能替他人做了嫁衣裳,所以,我们也得出手了。
教主反复思量了很久以后,觉得确实是时候了,不过,他觉得没有必要,搞得像陕西那么惨烈,见人就杀,因为甘肃宁夏的穆斯林数量,远远多于陕西,而且信仰更坚定,他有相当大的掌控能力,不用非得逼他们交投名状,他们也会听从他的号召的。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设法掌握实际的控制权,用一种相对温和的方法,以更隐蔽更狡猾的方式,完成一场看不见的政变,然后再设法逐渐的获得,这场伊斯兰建国运动的最终控制权,不过,要是有谁挡路,那自然也是杀无赦了,当然,最好还是能低调的完成这一切,那么,他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高招,让他能实现这一切呢?
多隆阿本来正准备南下渡江,去增援曾国荃,合围南京,但是朝廷实在是派不出人来,而且离陕西最近的人中间,只有他的军队真正能打,其他的都是一些腐朽透顶的绿营军队,所以朝廷只能逼曾国藩忍痛割爱了。
兵贵神速,这是多隆阿一贯的风格,更何况他收到的是慈禧的秘令,既要平定陕西穆斯林叛乱,同时还要带逮捕胜保归案,于是他命令穆图善带领马队立刻出发,雷正绾,陶茂林分路挺进,他率曹克忠等步兵和辎重大队,随后跟进。
1862年11月,距离穆斯林6月9日全面叛乱后不到五个月,穆图善的骑兵部队,就已经出现在了潼关,他们昼夜兼程,只用了十来天的时间,就穿过了安徽河南,来到了陕西。
穆图善这个人,一看就像当官的,说话办事都很稳妥,又深谙官场之道,处事圆滑,行事风格,非常讲究政治正确,和多隆阿军中其他人完全不同。
而多隆阿是一个性情中人,炮筒子脾气,经常得罪人,他手下的大部分将领也和他差不多,再加上多隆阿这个人非常耿直,又喜欢较真,但是耿直和较真是官场中的大忌,所以常常把事情搞僵,但是很多情况又不能撕破脸,就需要穆图善去化解,而穆图善总能做得很好,所以多隆阿非常的倚重他。
穆图善这个人,打仗的水平一般,不过这个一般指的是在多隆阿的帐下,而多隆阿手下最次的将领,放在普通的绿营清军中,那也是出类拔萃的。
由于要到陕西打仗,人生地不熟的,而且脱离了曾国藩的庇护,远离湘军的供应线,给养补给全都要靠自己,所以最好能和当地的官员搞好关系,而这种事,穆图善最擅长,所以多隆阿就委派他当先锋,把底子打好。
不过刚一入潼关,眼前的情况,让穆图善倒抽了一口冷气,他们的部队所到之处,四周空无一人,村庄里,道路上,全部都是死尸,狗都已经恢复了野性,看人的眼神都像狼一样了。
虽然他们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杀人如麻,早就对死亡麻木不仁,可是眼前的情况,还是让他们不寒而栗,在南方和太平天国打仗,无论双方多么的无情,战争多么的残酷,也没有见过这种纯粹为了杀人而杀人的场面,你可以走一天,都看不到一个活人。
当他们进入潼关城的时候,城里头已经挤满了避难的百姓,所有的人看到了他们,从官吏到百姓,都忍不住放声大哭,向他们诉说自己的苦难,穆斯林的残忍,抱着他们的腿,求他们为自己的亲人报仇,让这些早已铁石心肠的老兵,也忍不住禁然泪下。
此情此景,让所有的士兵们义愤填膺,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当天晚上,他们悄悄地打开了城门,突袭了城外围城的穆斯林营地,这一个举动出乎穆斯林的意料,因为在他们眼里,清军早已被他们吓破了胆,根本就不敢出城应战,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不是他们见过的那些软弱无能的绿营部队,而是久经战斗的湘军,是王牌中的王牌。
猝不及防的穆斯林叛乱者,被这场突袭打得抱头鼠窜,他们没有遇到过这样组织严密,行动悄无声息的军队,也没有见识过这种凶狠的密集骑兵冲击,所有围城的穆斯林营地,在一夜之间,全被踏平,数万围城的穆斯林一哄而散,上千人成为了刀下之鬼,多隆阿的先锋部队,首战大捷,极大的震慑了叛乱的穆斯林,穆图善乘胜追击,到达了同州,就是今天的陕西大荔县。
但是经过最初的慌乱以后,叛乱的穆斯林们发现,清军人数并不多,于是他们又重新集合起来,几天以后,再次卷土重来,企图挑战在同州的多隆阿部队。
他们还没有走到城下,就已经发现,多隆阿的前锋部队早就知晓了他们的动静,在城墙外列阵等待他们了,而且更让他们意外的是,所有的骑兵都下了马,整齐的排成了几列横队。
来攻的穆斯林,乱哄哄的有数万人,大部分都骑着马,当他们看见多隆阿的先锋部队,人数只有两千来人时,立刻松了一口气,好几个阿訇开始高声诵经,为众人祈福,接着所有的人高呼着圣战口号,举着刀矛,就向多隆阿的部队冲了过来。
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弹雨,多隆阿的部队,对这种冲锋司空见惯,在军官的指挥下,他们有条不紊的射击,装弹,再射击,再装弹,沉着的交替变换队形,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打靶练习,冲在前面的人,一片一片的被打倒在地下。
叛乱的穆斯林,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看见周围的人纷纷倒下,他们胆却了,有人开始掉头向回跑,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回跑,最后所有的人都开始向回跑。
这个时候,多隆阿的先锋部队,停止了射击,纷纷骑上战马,排成了几条整齐的战线,开始追击溃退的穆斯林,跑的慢的,没有马的,都被无情的斩杀,城上观战的官员,士兵,民众和团练,发出了震天的欢呼,纷纷冲出城门,抄着各式各样的武器,追杀哪些落网的穆斯林,围殴那些受伤倒地的穆斯林,发泄他们被压抑已久的怒火。
一直追出了十多里地,穆图善才收兵回城,所有的百姓,都跑出来欢迎他们,拿出他们最好的佳肴和美酒,来款待这些得胜的士兵,欢呼之声响彻云霄,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几天以后,附近叛乱的穆斯林头领们,跪在了穆图善的帐前,请求招抚,穆图善考虑到自己兵少,而且所带的弹药并不多,再加上听说叛乱的穆斯林数量众多,希望能通过这种兵不血刃的方式尽快解决。
---- ---- ---- ----
于是命令他们交出武器,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承诺只要他们不再叛乱,就不再追究他们的责任。
不久之后,多隆阿带着步兵大队也到达了,他看见了沿途的惨状,又听到了当地官员和乡绅们的哭诉,不由得怒火中烧,他当众指示穆图善,对那些叛乱的穆斯林,不接受投降,只能伏法受审,把武器还给他们,再战!
穆图善一听多隆阿的这个决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个决定不仅仅意味着政治不正确,而且意味着要和所有的穆斯林为敌,每一战都将是硬碰硬的你死我活,不过看到多隆阿怒发冲冠,义愤填膺的样子,他知道说了也是白说,而且以他的做事风格,也绝不会当众逆长官的意,于是双手一抱拳,大声回答道遵命!
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开,叛乱的穆斯林们知道,真正的敌人来了。白彦虎,任五,郝明堂等十八营叛乱首领,开始合兵一处,决心和多隆阿决一死战,他们聚集了20多万人,沿着渭河边的王阁村,姜白镇一带,修筑了密集的堡垒,部署了大量自制的土炮,抬枪,又挖下了深深的壕沟,在他们看来,多隆阿再猛,也不过只有一万人,而他们这20多万人中,有十多万都是骑兵,不信就灭不了多隆阿。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1863年,冒着大雪,踏着寒冰,多隆阿率领的一万多南方兵,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气候,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但是还是步伐坚定的逼近叛乱穆斯林的防线,这是一场人数对比悬殊的决战,关系着整个陕西的命运。
而与此同时,陕西的局势再次恶化,多隆阿虽然被正式任命为钦差大臣,胜保也被缉拿归案,可是陕西的其它战场,清军节节败退,从西安派出的各路援军,全部在野战中被穆斯林击败,白白的损兵折将,却没有解任何一座城市的围困。
接着,一个更可怕的消息传来了,不久之前,扶王陈得才走在去安徽的半路上,得知了陈玉成已死的消息,又恰好遇到了雷正绾,陶茂林所率的赶往陕西的军队,激战数日以后,多隆阿率曹克忠,朱希广,赵即发等大队援兵赶到,陈得才见形势不利,于是决定退回湖北方向,现在已越过群山,重新返回陕西,而南下的另一支太平军,由于无法渡过长江,也被迫再次返回陕西,他们在汉中一带,攻城略地,形势危急,一旦他们站稳脚跟,就有可能再次重返汉中平原。
而陕西巡抚瑛棨在这个时候,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开始不停的向朝廷上奏章,指责多隆阿进军缓慢,没有及时的分兵四处救援,所以才导致他派出去解围的军队纷纷失利。
数十万穆斯林叛军,十多万太平军,几万捻军,全都等着多隆阿一个人来解决,而他只有一万军队,在重重的压力下,他还被迫分兵,让陶茂林带着3500人,去解救那些快要撑不下去的城市,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用仅有的8000余人,击溃穆斯林的主力,打破他们的渭河防线。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时候,他还得了严重的痔疮,走路都困难,更无法骑马,只能坐在轿子里指挥战斗。但是他必须撑着,因为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等着他,他是他们重回家园的唯一希望,他不能让他们失望,但是,他能做到这一切吗?
日期:2020-01-28 13:16:43
【过招】
多隆阿是八旗军队里,最后一个武士,只有他的血管里,还流淌着200多年前,来自白山黑水的那些勇士们,嗜血的冲动,对胜利的渴望,在他以后,所有的八旗子弟之中,只剩下了世故和狡诈,懦弱和阴柔,再也没有英雄的诞生。
多隆阿
多隆阿和陈玉成就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总是互相成就对方。多隆拉最初的扬名立万,就是在太湖和陈玉成的战斗之中。
三年前,陈玉成的名声如日中天,他攻克了今天的合肥,在三河镇全歼了湘军李续宾部,击毙了湘军名将李续宾。接着又救援安庆,击退了湘军名将鲍超和多隆阿等一大堆军队对安庆的围攻,众创湘军,导致曾国藩全线溃败,残兵涌入太湖一带。
如果这个时候陈玉成继续乘胜进攻,那么很可能,历史就不是我们今天这个历史,曾国藩也就不是那个耀眼的明星了,他很可能也会变成,时间的长河中,众多的流星中的一个,而不是最璀璨的那一颗。
但是老天总是对曾国藩很给力的,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陈玉成掉转头去,以得胜之师,配合忠王李秀成,横扫了清军的江北大营,统帅和春自尽,主将张国梁被杀,7万多大军灰飞烟灭。
就在这个短短的喘息机会里,湘军的另一个大佬胡林翼,看见形势危急,而湘军的嫡系将领鲍超虽然战斗勇猛,但缺乏统帅之力,由于事关生死,于是他放弃了门户之见,全力劝说曾国藩,让多隆阿临时统率整个太湖一带的湘军,度过这个难关。
对于这个建议,曾国藩心里有一千个不愿意,湘军将领则有一万个不高兴,可是胡林翼说的在理,陈玉成早晚会率兵返回,如果不在这个问题上速下决心,太湖就会成了湘军葬身之地。
曾国藩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别人的,从善如流,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己见,定如磐石。
而且作为一个高手,他总能从危机中找到机会,他很快发现胡林翼这个想法,虽然仅仅是从战场上出发,但是如果他善加利用,可以变成他政治上的优势。
因多隆阿是一个旗人,让他作为主将,就可以向朝廷显示自己并没有拥兵自重的异心,更重要的是,打着多隆阿的名义去要钱要支援,属于政治正确,这样就没人敢说三道四,反而有助于自己扩大势力。
还有曾国藩很擅长识人,他知道多隆阿这个人,保持了旗人最初质朴的本色,并不太擅长搞群众关系,湘军的将领都是他的学生,门人,故吏,只效忠于他,所以他不用担心会失去控制权。
于是多隆阿就变成了太湖一带湘军的前敌总指挥,他的才干立刻就被表现了出来。果然,不久之后,陈玉成解了南京之围之后,携得胜之师,再次带兵来攻。
多隆阿面对优势的敌军,指挥得当,沉着应战,奋勇杀敌,在湘军将领鲍超的配合下,经过大大小小的数次战役,终于击退了陈玉成,收服了太湖到潜山一线的城市,把陈玉成赶回来安徽,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从此,威名远扬,被人称为“多龙鲍虎”,并列湘军两大猛将之一。
1860年左右,在曾国荃的极力要求下,曾国藩最终做出了让步,从上海和广州购买了大量的洋枪洋炮,完成了现代化改装,战斗力倍增,从此以后,湘军从被动防守开始了主动进攻。
在随后进攻安庆的战斗中,湘军改变了作战模式,把以前靠勇猛和纪律作为制胜的法宝,变成了以堑壕战为主,火力克敌,靠先进武器压倒敌人。在阻击陈玉成救援安庆的最激烈的一天里,湘军消耗了数百万颗铅子,85吨火药(17万斤),30多万颗铜帽。
本页地址: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