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 1013 , 104 , 338
大小和卓之乱
不仅仅如此,他们还造成了大清帝国在外交上的极端被动,周围匿藏他们的汗国,就在今天的中亚五国一带,会以此为要挟,和大清帝国谈条件,要大清帝国给他们经济补偿和贸易上的便利,一旦大清帝国不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就把这些人又放回新疆搞暴乱。
大清帝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是在道光年间发生的,当时中亚的一个叫浩罕的国家,就利用他们手中的这些“和卓”们,不断的向大清帝国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
当他们的要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放回一个“和卓”来搞叛乱,道光年间,为了平定张格尔的叛乱,大清帝国耗费了一千多万两白银,几乎耗空了国库。
后来指挥鸦片战争的奕山和杨芳,都是这场战争中的英雄,其中杨芳还俘虏了张格尔,在对这些伊斯兰教的战斗中,拥有火绳枪的大清帝国是先进的一方,所以每战必胜。
但是当鸦片战争爆发时,在广州面对更先进的英国人时,杨芳就显得愚昧不堪,居然摆了一个阴门阵,用很多木桶装满了屎尿狗血,女人的月经布,企图克制英国人的燧发枪和滑膛炮,结果闹出了大笑话。
虽然大清帝国每次都打赢了对伊斯兰教的战争,但是却承受不了这样的花费,所以最终道光皇帝接受了浩罕国的无理要求,允许他们在大清的地盘上,在今天的新疆喀什附近,对各国商人征税,除此之外,大清帝国每年还要用白银补偿他们,同时允许他们拥有治外法权,来换取他们对“和卓”的约束。
这是大清帝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而且还造成了大清帝国西北方向上的白银外流,再加上后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白银的外流,造成银价飙升,农民负担的剧增,从而导致了咸丰年间,全国范围内的大叛乱,由此可见,伊斯兰教对中国带来的危害之大。
同治初年,中国的伊斯兰教极端势力在长期酝酿和精心组织之下,发动一场建立伊斯兰国的运动,意欲把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分裂出去。
新疆的各种伊斯兰教极端势力自然也参与其内,他们邀请同为伊斯兰教的浩罕国侵入新疆,意欲推举一个新的“和卓”,把新疆从大清帝国分裂出去。
后来他们发生了内斗,一个叫阿古柏的穆斯林军官夺取了政权,并且占领了新疆的绝大部分地区,然后他又主动和中国内地的穆斯林叛乱势力勾结,几次企图东进支持叛乱,但是后来因为陷于内斗而没有得逞。
阿古柏
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以后,和境外伊斯兰教势力早有勾结的陕西穆斯林叛乱首领白彦虎逃到了新疆,并且娶阿古柏的女儿为妻,担任了他的主要军事将领,公开了他分裂中国的丑恶嘴脸。
然后就发生了上文所说的,那场著名的大辩论,最后大清帝国作出决定,必须收复新疆,防止伊斯兰教势力东进,这场战争耗资巨大,导致中国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洋务运动,海军和陆军的现代化建设磕磕绊绊,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在和日本的竞争中,处于交替领先的态势,始终没有形成压倒优势,最终被日本人超过。
如果不是大清帝国一直被伊斯兰教拖着后腿,背着沉重的包袱,消耗了足以建造几个北洋舰队的钱在这场战争中,那么即使考虑到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顽固势力的阻挠,大清帝国肯定也不会发生停止向海军拨款这种事,而且当初设想的舰队规模,就会比后来大了很多,日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实力来和中国竞争,就不可能敢挑战中国,后来的历史就有可能完全不同,历史总是让人不胜唏嘘。
发生的毕竟已经发生,过去不可能重写,本书将在随后的章节中,正式开始向大家讲述,
这些发生在一百多年以前的故事,我们的先贤们,为了保卫我们的文明,同入侵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进行了浴血的斗争,他们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挽救了中华文明。
他们的英雄事迹,虽然几乎都已经被某些人刻意的尘封和隐藏,而且他们也没有被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但是他们是我们真正的民族英雄,历史不容篡改和遗忘!
日期:2020-01-27 21:47:22
爱国者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晚清的历史,心里总是愤愤不平,心想洋鬼子总是仗着船坚炮利,在海上打我们,有本事你上岸来,看我们4万万同胞,一人一脚,非把你们踩成肉酱不可。
1860年,清军的总指挥僧格林沁,他的心中也是这么个想法。之前洋鬼子凭着船坚炮利,再加上一大群卖国的奸臣腐朽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了香港,我们凭什么承认?有本事再来陆上打一仗,我要是不把你打的满地找牙,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佛系。
僧格林沁
怀着这种想法,他断然拒绝了洋鬼子们谈判时提出的的种种无理要求,并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因为他打心底痛恨这些恃强凌弱,向中国贩卖鸦片,毒害大清苍生的坏蛋。
先前在大沽口炮台,他曾经打了一个小胜仗,击沉了英法联军四艘企图登陆的小炮艇,消灭了百十来个洋鬼子,让朝廷上下非常振奋。
可是没曾想,洋鬼子第二次又来了,这次他们调整了战术,在炮火的掩护下,从侧翼登陆攻打了炮台火力较弱的一侧,4000多名守卫炮台的清军,虽然拼死奋战,誓死不退,但终究敌不住来自海上和陆地两面的狂轰滥炸,最终全部殉国。
大沽口炮台被攻下的惨状
僧格林沁终于想明白了,必须把敌人诱到路上来,在远离大海的地方,他才有一丝机会,于是他且战且退,一路把英法联军诱到了北京郊外。
在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华北大平原上,僧格林沁率领两万多名蒙古骑兵和一万多名绿营骑兵,还有数千名绿营步兵,正和对面8000多名,排成严密方阵的英法联军对峙,太阳已升出了东方的地平线,决战的时刻不远了,僧格林沁心中暗喜,机会终于来了。
截止目前为止,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清朝皇帝的亲戚,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在此之前的历次战役中,已经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天生的战士,可以信赖的统帅,拥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几年前,大清帝国差点崩溃,十多万北伐的太平军,一路攻到了离北京城不远的地方,大清国的军队望风而逃,溃不成军。就在这个最危急的时刻,僧格林沁率领着两万多蒙古骑兵,出现在北京城下。
面对着这些抛弃了自己的祖先,改信了洋上帝,一边在胸前画着十字,一边高呼着圣战口号,狂热的黄皮肤的基督徒们,僧格林沁决定用他们祖先留下来的战法,来对付太平军连绵不绝的步兵方阵。
他把部队分成了五列,前两列是手持长矛的枪骑兵,后三列是装备弓箭的弓骑兵,然后同时对太平军的步兵方阵发动冲锋。
虽然这些人不久之前还是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但是他们也是天生的战士,无需任何训练,他们就配合得严丝无缝。
---- ---- ---- ----
当前面两列枪骑兵冲到离太平军的方阵只有一百米左右那时候,背后的三列弓骑兵,凭借着战马的速度,同时以45度角向天空射出了密如蝗虫般的连珠箭雨,箭矢在天空中画出一个弧形,射向太平军的步兵方阵,让对方的步兵陷入混乱,无暇用抬枪鸟铳轰击前方的枪骑兵,就在他们刚躲避完箭雨,一抬头的瞬间,枪骑兵已经出现在他们的面前,长矛无情的洞穿他们的胸膛,战马把他们撞的七零八落,步兵方阵被一冲而散,后面的弓骑兵收起弓箭,抽出马刀,把惊慌失措,四处乱跑的黄皮肤基督徒们一一砍倒。
蒙古骑兵
凭借着这个战法,他们攻破了太平军一个又一个的大阵,逼的对方不敢和他们野战,只能筑垒防守。随后僧格林沁又把对方团团围住,最后用水攻的方法,把据点防守的太平军彻底消灭,俘虏了太平天国北伐的统帅,求王林凤祥,献俘给咸丰皇帝,在北京城内将他凌迟处死。
以往辉煌的胜利证明,在北方开阔的大平原上,蒙古骑兵依然是战场的主宰,当之无愧的王者。今天,僧格林沁决定重演这一幕,他将书写历史。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世界已经变了,就在几年前,100万英法和奥斯曼帝国联军,同70万俄罗斯劲旅,为了争夺黑海地区的控制权,在克里米亚进行了一场血战,这场战争极大的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线膛枪,米尼弹,开花炮,蒸汽船,野战救护,罐头食品被广泛应用,战争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无论是凶悍的哥萨克骑兵,还是装备精良的法国胸甲骑兵,或者是勇猛的英国龙骑兵,都从开战之初的主角,变成了战争结束时的配角。
哥萨克骑兵
现在,僧格林沁面对的这支英法联军中,有很多人都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他们面对眼前黑压压的蒙古骑兵,心中没有一丝的慌乱,反而是信心十足,因为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曾经面对过,在猛烈炮火掩护下的哥萨克骑兵冲锋,那个规模和强度,远远超过现在他们所面对的。
克里米亚战争
当僧格林沁挥动手中的令旗,下令冲锋的时候,他和他手下的蒙古骑兵,全都信心满满,他们高声呐喊,战马长嘶,3万多骑兵,像离弦之箭,冲向英法联军的阵地,大地也开始颤抖,胜利似乎垂手可得。
但是,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他们距离对方还有一千多米的时候,对方的炮火就劈头盖脸的打了过来,不是传统的实心弹,而是一发发的开花弹,每一发一落地都会发出巨大的爆炸,把周围的十几名骑兵掀下马去。
炮击给骑兵们带来了重大的伤亡,但是他们并不畏惧,他们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相信,只要冲过去,进入贴身肉搏,胜利就一定属于他们。
紧接着,又有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在距离对方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密集的枪声就响了起来,前装线膛枪射出的米尼弹,准确的把前排手持长矛的枪骑兵,一片片的扫落下马,而且让蒙古骑兵更感到惊讶的是,每一次齐射的间隔极短,因为他们不知道的是,英法联军用的并不是燧发枪,而是射击速度极快的火帽枪。
正在观战的僧格林沁,同样被这些变故惊得目瞪口呆,仅仅几分钟前,他还为即将到来的胜利感到兴奋,现在,他的内心只剩下恐惧,他发现3万多骑兵,刚才还人潮如涌,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阵,短短的几分钟之后,已经变得稀稀拉拉,冲锋的路线上,堆满了死尸和痛苦的伤兵。
英军这时候吹响了军号,来自锡克教的印度骑兵,发起了反冲锋,他们包着头巾,挺着长矛,骑着比蒙古马高一头的阿拉伯战马,冲出了队列,战场上这时残存的蒙古骑兵,内心已经完全崩溃,开始惊恐的四散溃逃,僧格林沁绝望的拔出宝剑,想上前拼命,但是被亲兵死死抱住,不顾他的大声叫骂,在乱军的裹挟中,没入了人流里。
UfqiLong
锡克教的印度骑兵
这场战争,被外国人称为“箭”的战争,因为当天英法联军打扫战场时,从战场上找到了不计其数的箭矢,基本都没有来得及发射,全都装在箭囊里,有人估计多达数万袋。随后连续几天晚上,他们都用这些箭杆作为篝火的材料,所以他们把这场战斗称为“箭”的战争。
这一天,清军大败,损失惨重,消息传到了紫禁城,咸丰皇帝立刻落荒而逃,英法联军进入了北京城,火烧了圆明园,大清帝国的所有精英们全都绝望了,没有想到海战不行,居然陆战也没有一丝机会,看来大清帝国真要灭亡了。
但是,让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洋鬼子们似乎少了根弦,居然派人把大清的官员喊了回来,说是要谈判,而且条件似乎并不是特别苛刻,只是让赔了八百万两白银,增加了一些开放口岸,然后再三叮嘱,清朝政府要遵守条约,以后不得违反,接着就撤走了。
这些洋鬼子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有的大清官员都想不明白,接着洋鬼子们做的事,就更让大清的官员们一头雾水。
他们帮大清国建立了现代海关,派人帮着管理,而且进出口的货物,居然主动交税,而且这些税银,还真的都交给了大清国库,更让大清官员想不通的是,他们愿意把手里的那些杀人利器,按质论价的卖给大清国,而且还愿意教大清国怎样使用。
这一切带来的冲击太大了,很多大清官员都还云里雾里,懵懵懂懂,洋人的做法,从中国的古代典籍里,根本查不到出处,对儒家师古的知识分子们来说,这可如何是好?
但是世界上总有很多聪明人,比别人先发现机会。李鸿章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比别人先听到了时代的潮声,于是决定要出山了。
李鸿章也是最早办团练的人之一,但是他一出山,就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幸好他个子高,跑得快,才捡回了一条命,被人讥笑为逃跑将军,无奈之下,只有跑去给曾国藩当了个幕僚。
但是李鸿章并不甘心,他还是想自己建功立业,但是李鸿章找不到出路,他发现,简单从乡下临时招募一堆农民,稍加训练,就让他们上战场的话,根本就不是久经战阵,意志坚定的太平军的对手。
当然也有例外,曾国藩就做到了,他是怎么操作的?说白了,无非就是两件事,从农村找些智商不够高的老乡,先洗脑再给高工资,然后让他们去拼命。
具体的做法,就是每天一起床就唱《得胜歌》,然后吃完早饭,又开始背孔子语录,然后再开始操练,吃中午饭之前又要唱《爱民歌》,晚上睡觉之前开展讨论,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看看自己的言行那些地方不符合圣人语录,要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孔老夫子的期望,要为儒家思想光复中国,抛头颅,洒热血。
然后将官会告诉大家,明天的战斗中,杀一名土匪十两银,活捉一名土匪十五两银,如果俘获一名太平军(“长毛”匪,有别于一般土匪),可领二十两银,也就是将近五个月的薪饷。
俘获叛军马匹者,可拥有该马匹作为奖赏;如果不想要,可将马匹交给上级,换十两银。
抢得敌人装备的奖赏较低:一桶火药可领五两银,一桶铅弹可领三两银,一门大炮可领十两银,小炮五两银。捕获一支滑膛枪(“鸟铳”)可得三两银,捕获刀、矛、旗可得二两银,打仗也可以发大财。湘勇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进入了梦乡。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