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4:下卷:征服新疆:千里奇袭..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4:下卷:征服新疆:千里奇袭

2020-09-29 , 1041 , 104 , 298

听音频 🔊 . 看视频 🎦

晚清沧海事 下卷(五)


第五章 

征服新疆(一)

千里奇袭

作者:罗马主义



在说新疆的故事之前,我要先给你简单的普及一下地理知识,不然你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当时的人,做出各种决策的内在原因。

在清代,从内地的最后一个军事重镇酒泉出发,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的距离,相当于从广州到杭州,北京到西安的距离,都是1200多公里左右。

从乌鲁木齐向西到达伊犁的距离,大体上,和郑州到南京的距离是差不多的,都是七百公里左右。

从乌鲁木齐向南出发,到达喀什的距离,相当于北京到长沙的距离,都是1400多公里。

新疆地图明细.jpg


所以你一定要明白,新疆真的很大,因此在新疆打仗,说起来是在一个省的两个城市之间,听着没多远,但是实际距离,往往相当于内地跨过了几个省。

而且你还要记住一点,新疆可不比内地,沿途都是大片的沙漠戈壁,零零散散的绿洲草原,高入云霄的雪山峻岭,路途艰辛,人烟罕至。

能够获得补给的地方通常寥寥无几,所以,你要是后勤没有做好,或者迷了路,分分钟都可能变成沙漠中的一堆白骨。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国历代的中原王朝,都无法长时间的控制新疆,实在是太遥远了。

康熙的时候,清军曾经从酒泉出发,占领了新疆和甘肃交界的哈密和巴里坤一带,说起来两地是紧挨在一起的,可是距离也相当于从武汉到郑州,有五六百公里远,中间还要穿过沙漠戈壁。

就这一小片地方,到了雍正的时候,清朝都守不下去了,被迫又退回了甘肃境内,把前线重新设在了传统的边关重镇酒泉。


为啥呢?因为原因很简单,如果驻军少了,打不过蒙古准噶尔部,驻军多了,粮食运不上去。

你千万不要以为,两者之间只有六七百公里的距离,你必须要搞清楚的一个事实是,河西走廊也没有富余的粮食,需要从兰州甚至陕西四川调运。

而兰州距离酒泉的距离又是700公里,加起来就是一千四五百公里,即便是从甘肃筹粮,运到新疆距离内地最近的巴里坤前线,也相当于从广州运粮到郑州,穿越四个省的距离。

这在靠人拉肩扛,畜力运输的年代里,需要的人力物力,足以把任何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拖垮。


按照西汉时的说法,征讨匈奴时,保证前线一个士兵吃饭,后方需要十几个人运粮,每运30担粮食上前线,最后只有一担能到达边关要塞,剩下的都被运粮的人,在来回的路上吃完了。

所以在汉武帝和匈奴开战的几十年里,为了搞钱,几乎想尽了一切办法,不但搞盐铁专卖,建立了最早的国有企业,与民争利,而且还鼓励大家互相揭发,生怕有人偷税漏税,搞得国贫民穷。

汉武帝晚年,国家的GDP几乎被腰斩,经济面临崩溃,汉武帝都被迫写了悔过书。所以占领新疆,古代的时候称为经营西域,那不是一件闹着玩的事儿,稍不小心,就会把国家搞垮。


所以康熙和雍正曾经有一段时间,多次想要去征伐蒙古准噶尔部,可是每次召集户部和兵部的大臣,集中在一起一算账,一算就算出了一笔天文数字,国家财政根本负担不了,所以最后只能作罢。

特别是在雍正在位的时间里,几乎每年都早早的,就作出了详细的进军新疆的方案,等到各地的财政汇总以后,雍正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算算有没有钱,去落实他的计划,可是把账本翻过来翻过去的看了半天,最后总是徒留一声叹息,又只能推到下一年。

千万别以为清朝的皇帝小气,没有雄心壮志,实际上他们都是非常的理智,客观的说,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当政的皇帝中,唯一一个没有昏君的朝代,虽然能力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基本上都是老成持重,忧国忧民的。

而且放弃巴里坤到哈密的前沿阵地,不仅仅雍正皇帝这么做,明朝也是这么做的,都是因为在经济上承担不起,最后考虑再三,退回到嘉峪关的。


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从军事上来说,这两个地方也有点鸡肋,从巴里坤出发,还要穿过酷热难耐的吐鲁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脉,然后才能到达乌鲁木齐,进入蒙古准噶尔部的腹地,才能说得上和对方刀兵相见,全程600公里左右,又是一个郑州到武汉的距离。

所以,本来历史看起来又要轮回了,中原王朝能力的极限,似乎也就是嘉峪关了,大清王朝的造化,也难逃2000多年来,中原王朝的宿命。

可是命运女神,突然打开了一扇门。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噶尔丹策零死后,按照草原民族的惯例,大家为了争夺继承权,又打个你死我活。


前面我们在第三章中讲过,准噶尔大贵族阿睦尔萨那,在和达瓦齐在竞争汗位的过程中失败,投靠了清朝,希望向乾隆借兵,帮他夺得汗位。

而清廷实际上到这个时候,已经放弃了占领新疆的想法,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机会,除了乾隆皇帝一个人以外,朝廷上所有的大臣都反对出兵。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没有准备好啊!我们前面说了,怎么样进攻新疆,之前康熙雍正朝,都做过很多次兵棋推演,得出的结论,都是需要准备很久,花很多钱的,基本上办不到,所以,清廷已经对占领新疆,不抱幻想。

现在准噶尔的大贵族阿睦尔萨那一来,乾隆感觉机不可失,就要立刻出兵,但是大臣们集体反对,觉得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风险太大。


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时间运粮,那么远的距离,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根本来不及准备,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了,所以大家自然而然的,都不赞同立刻出兵。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承认,乾隆皇帝虽然在大家的印象中,有点儿自大狂的倾向,随时都牛逼轰轰,喜欢自吹自擂,给自己搞了一个什么十全武功,四处炫耀,但是客观的说,他确实有资格这么做。

面对着朝臣们的集体质疑,乾隆对大臣们说,别管以后需要多少粮食,我只问你们,单纯路上吃的粮食够不够?

大臣们听到这个问题有点儿晕,路上吃的粮食当然是够的,可是去了以后吃什么呢?乾隆皇帝说,吃敌人的粮食呀。


所有的大臣一下都急了,皇上啊,使不得呀,这是胡来呀!首先你怎么能保证打得赢敌人?其次,你又怎么能保证敌人不跑,他们可都是游牧民族呀!

万一敌人跑了,几万大军停留在从乌鲁木齐到伊犁的草原上,没吃没喝的怎么办?从兰州运粮到乌鲁木齐和伊犁,相当于从广州运粮到北京,2000多公里的路途,几万大军的口粮,至少需要出动几十万民工,准备上百万人吃的口粮才够。

要组织这么多的民工和这么多的口粮,根本就不是仓促之间可以办得到的,而且就算能办得到,那么远的距离,光是运输时间也得一两个月,等粮食运上去的时候,那几万人早就饿死在那里了。


可是乾隆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他对大臣们说,你们没有听说过一句古话吗?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现在蒙古准噶尔人,在那里修了那么多庙,他们舍不得跑,所以一定会留在那里的。

大臣们对乾隆的这个说法,基本上都持怀疑态度,但是也不好和他再争下去。

为了说服乾隆,他们又搬出了另外一个理论,你凭什么说,你百分之百的打得赢蒙古准噶尔骑兵?先不说打败的可能性很大,就是万一打成了平手,战局成了胶着状态,只要稍微拖长一点时间,我军没有后勤补给,立刻就会全军崩溃。

然后他们又开始扳着指头给乾隆算账,从康熙开始一直到现在,清军和准噶尔之间打了很多仗,能打赢的仗,都是在清朝的地盘上。而在准噶尔人的地盘上,全都输得很惨,所以我们不擅长打客场呀!


可是乾隆皇帝一指蒙古准噶尔大贵族阿睦尔萨那,斥责众大臣说,谁说我们是在打客场,我们明明是在打主场,所以一定会胜。

清朝前期,国运真是好的不得了,乾隆皇帝力排众议,抓住了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后面发生的事,我们在第三章,都已经给大家讲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们要说的是,打赢了蒙古准噶尔实际控制者达瓦齐以后,随之发生的事情。

对于这场战争,乾隆和蒙古准噶尔部大贵族阿睦尔萨那,他们之间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乾隆认为阿睦尔萨那是来归降的,而阿睦尔萨那认为,他是来借援兵的。所以乾隆给阿睦尔萨那封了一个官职,叫做定边左副将,是清朝的一个臣属。

可是阿睦尔萨那,却从来也不肯穿清朝的官服,用清朝的印玺,他认为他是准噶尔汗国汗位的争夺者,只是清朝的一个客人。

阿睦尔萨那


等到战争打完,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乾隆要把准噶尔汗国分成四部,按照内外蒙古的方式进行管理,而阿睦尔萨那,则开始用准噶尔汗国前任大汗的印玺,发号施令,所以双方的冲突变得不可避免。


我们先把这段关系按下不表,我们再来说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叫做霍集斯,他在历史上也非常重要。

霍集斯的祖上和古代控制新疆的蒙古察合台王室,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也和新疆的和卓家族,也有点远房关系。

霍集斯的家族在南疆乌什阿克苏一带,很有实力,他的父亲以和卓的名义,统治着吐鲁番一带,依附于准噶尔蒙古,位于对抗清朝的最前线。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和卓”这个词,在维吾尔语里,不仅仅指的是“圣人后裔”,也代表智者和官员的意思,所以当时很多的新疆地方贵族,名字后面都有一个和卓,但是他们的这个“和卓”的意思,和那个骗子家族的“和卓”意思,是不一样的。

霍集斯家族,是江湖上的老油条,政治嗅觉非常敏感,特别擅长于投机钻营。


康熙五十九年,清军攻到了吐鲁番,周围其他的部落,看见清军势大,纷纷向清朝投降。

-loading- -loading--loading-


可是霍集斯的父亲没有,因为根据他的估计,清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而且受限于后勤供应,肯定呆不了多久。

UfqiLong

于是,他们就坚定的站在蒙古准噶尔一边,后来清军退走,策妄阿拉布坦让霍集斯的父亲,带领蒙古准噶尔军队,重新占领了这片地方,开始对那些投降清军的部落首领搞清算,把他们的属民全部占为己有。

后来,霍集斯的父亲,考虑到这里是双方冲突的前线,居住在这里太危险,而且也怕新属民不服他的统治,于是就把他们,全部迁到了新疆乌什一带,那些人难忘故土,就把乌什也叫做吐鲁番,后来霍集斯的父亲死了以后,霍集斯继承了他的地盘。


(说实话,新疆的地名经常把我搞晕,我要感谢下一位读者,他向我指出,此吐鲁番非彼吐鲁番,而且他学识渊博,告诉我,清军25人夜袭准噶尔6000人的地方,是一座小山,叫做格登山,并不是隘口,并给我发来了图片。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消息只能保留五天,他的名字我现在找不到了,除了他以外,还有很多读者,也是非同凡响,给我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这里,再次向你们表示感谢。)


准噶尔汗国的统治者噶尔丹策零死后,他的后代们为了争夺汗位,打了个你死我活。等到局势稍一安定,达瓦奇占了上风以后,霍集斯觉得自己要去抱抱佛脚,递个投名状什么的,免得站错了队,以后被人整,于是就赶往了准噶尔汗国的心脏地区——伊犁。

快到伊犁的时候,他看见对面来了一个戴黑帽子的人,正在急匆匆的赶路。靠近了一看,原来是黑山派的和卓后裔玉素普,正在快马加鞭的往南疆赶。

霍集斯心里顿时有点纳闷,因为白山派和黑山派的后裔,在南疆的影响太大,稍有不慎,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所以策妄阿拉布坦,当年把他们全部都软禁在伊犁。


霍集斯急忙上前打个招呼,问问他这是要到哪里去?但是黑山派和卓玉素普,显然没心思跟他多聊,只是对霍集斯说,达瓦齐派他有事办,就匆匆的走了。

霍集斯望着黑山派和卓玉素普远去的身影,满腹狐疑。来到了伊犁以后,新上台的达瓦齐,还宿醉未醒。

好不容易等到达瓦齐酒醒了,没想到还没谈正事,新的一场宴会又开始了,达瓦齐又喝得醉醺醺的了,席间,霍集斯问达瓦齐,为什么放走了黑山派和卓?


绰罗斯·达瓦齐


达瓦齐早已醉意朦胧,想了半天,才迷迷糊糊的记起,好像昨天喝醉酒的时候,黑山派和卓玉素普对他说,内战打了这么久,难免人心不稳,他可以去南疆,帮助达瓦齐收拾人心。达瓦齐当时喝多了,没有细想,就把他放走了。

霍集斯一听这话,嘴上连夸达瓦奇的决定英明,内心却一下子就把他给看白了,心想这智商,坐在这样的位置上,是保不住这颗人头的。

从此以后,霍集斯知道这个大腿骨质疏松,抱不得了,要另外再找一个大腿抱一抱。

接下来不久,清军在乾隆皇帝的坚持下,迅速出兵,开始征伐蒙古准噶尔部,并在格登山夜袭战中,击溃了达瓦齐。

这个时候达瓦奇终于想明白了,还是应该用蒙古人的老战术,打不赢就跑。说实话,达瓦奇如果跑对了地方,乾隆还是占不住新疆,因为他没带粮草,必须速战速决,拖下去,他就只能撤退。

可是乾隆的运气实在是好到了极点,霍集斯在这个时候,决定要换大腿抱了,他要给乾隆送一个投名状。

于是他就派人去联络达瓦奇,向他表忠心,让他来自己的地盘蓄积力量,图谋反攻。

达瓦齐一看有人雪中送炭,高兴的不得了,也没有细想,就来到了乌什,结果被霍集斯包了饺子,绑送清军大营。

乾隆皇帝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不得了,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的冒险成功了!于是就通知霍集斯明年来北京,我好好的赏赐一下你,给你封个大官做做。


事情到了这里,本来非常圆满,可是接下来,乾隆在处理阿睦尔萨那的问题上,犹犹豫豫,外加上远征军的几个将领办事不力,就把事情给搞砸了。

首先,清军的主力必须撤退,原因我们前面说了,清军来的太急,没有足够的粮草,当地也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所以除了留下少量的占领军,大部分人必须退回原地。

其次,有一个蒙古王爷,对乾隆制裁了他的一个亲戚很不满,开始消极抵抗中央,鼓动其他蒙古王公,把中央设在他们那里的驿站都裁撤了,所以,乾隆必须教训一下他。

当然,这些都不是关键,最重要的一点是,乾隆叮嘱前线的将领,务必要把阿睦尔萨那带回热河,这家伙满脑子都在想当蒙古准噶尔的大汗,千万不能放虎归山。

在乾隆看来,我先把你诓回北京来,好吃好喝的把你供着,然后借这个时间差,把准噶尔蒙古分成几块,形成新的利益链条,到时候就算你回去想反,也没有人跟着你了,如果你再敢反,我就顺水推舟的把你灭了。


可是问题是,这事就跟下棋一样,是你出一招,我出一招。乾隆那点儿小心思,阿睦尔萨那也一清二楚,他生怕去了热河,被裹挟着去了北京,他就再也回不到新疆了。

但是当清军主力撤退的时候,他也不敢不跟着走,可是走在半路上,他就开始磨磨蹭蹭的找机会了。

由于事关重大,乾隆皇帝发出第一道命令以后,总是睡不安稳,越想越觉得不妥当,他觉得阿睦尔萨那不可能这么傻,老老实实的来热河,于是他觉得别管什么脸面不脸面了,应该就地围剿阿睦尔萨那。

于是第一封命令发出去没多久,他又马上发出去了第二份命令,让定边将军班第立刻动手,可惜的是,从北京到伊犁太远了,600里加急也要走一个半月,等信到的时候,人早就走了。

由于出发的时候,双方毕竟没有撕破脸,有些话不便明说,再加上其他的清军归心似箭,也未必真正领悟了乾隆的意思,结果双方拉开了距离,给了阿睦尔萨那机会,让他跑了。


而乾隆收到了定边将军班第的回信以后,知道阿睦尔萨那已经出发了,立刻写信给随队的大臣,让他们途中捉拿,可是这一来一去又是三个月,阿睦尔萨那早就跑回新疆了。

这一下,新疆的局势就复杂了,所有的人又开始重新抱大腿。我们前面提到的霍集斯,也开始重新评估局势,生怕站错了队。

不过接下来的局势确实太乱,他也判断不准,连出了几个昏招,差点把自己的小命都送掉。

首先,他派人向阿睦尔萨那表忠心,这事结果被驻扎在伊犁的定边将军班第知道了,上报给乾隆,说他居心叵测。

不过乾隆很大度,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再加上他刚立了大功,立刻处理他,不利于笼络人心。

虽然如此,但是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印象分,还是被大大打了折扣。接着他又干了一件蠢事,招惹了两个他招惹不起的人。


前面我们提到的黑山派和卓后裔玉素普,被达瓦奇放回南疆以后,迅速的夺得了南疆的控制权,当清军进攻新疆的时候,他企图带兵北上,但只是企图而已。

可是霍集斯这个时候耍了点小聪明,一听到这个消息,他有点紧张,因为南疆的兵北上的话,就会经过他的地盘,他怕别人清算他出卖达瓦奇的举动,于是立刻图谋着怎么自保。

他决定玩一个借刀杀人之计,他把目光投向了在清军手中的大小和卓兄弟,他想利用白山派的力量去对付黑山派,于是他就通过定边将军班第,向乾隆建议,让大和卓波罗尼都南下,去招扶南疆各部。

在他看来,大小和卓被关了很久,根基不深,他应该能控制得住,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人的能力都远远超过了他。


前面我们说了,清军当时主力在伊犁,距离南疆的政治中心喀什,有2000多公里的路程,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这可不是有点远,而是非常远。

而且清军这个时候,还没有搞定准噶尔各部,哪里有精力去管,千里之外的南疆。于是乾隆心想,这个主意似乎不错,照理来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如果我对白山派和卓家族好一点,他们应该会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的效忠我。

因此,乾隆就接受了霍集斯的建议,派出了少量的部队,再加上霍集斯的人马,帮助大和卓波罗尼都去征服南疆。


但是霍集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下他把魔鬼给放出了笼子,再也收不回去了,为此,他几乎赔上了全族人的性命,所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从古到今都是真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蒙古准噶尔这边,乾隆已经写信给定边将军班第,让他立刻对阿睦尔萨那动手,虽然阿穆尔萨那已经走了,可是这说明,双方撕破脸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你总得做点防范吧,但是他却跟没事人一样,结果被叛军包围,只能自杀殉国。

乾隆一看到局势转危,立刻征发外蒙古诸部军队,加上策愣率领的八旗和绿营军队,围攻阿睦尔萨那。

可惜的是,策愣这个人非常的不靠谱,一会儿给乾隆说,他已经抓住了阿穆尔萨那,顿时让乾隆喜出望外,赶紧跑到祖庙前烧了一柱高香,感谢了祖宗保佑,又把策愣封为一等公,赏了一大堆东西,开始叫人筹备盛大的献俘仪式。

可是没隔几天,策愣又给乾隆说,不好意思,我可能搞错了,那个人只是长得有点像阿睦尔萨那,真正的阿穆尔萨那跑了,至于跑到哪儿去了?我觉得可能是俄罗斯,也可能是哈萨克,等我想清楚了再告诉你。


遇到这样一个人,乾隆气得口吐白沫,于是他下诏,立刻把他给我抓起来,关在囚车里,押送北京。

不过乾隆并不是因为他谎报军情而恨他,关键是,抓不住阿穆尔萨那,这场战争很可能变成持久战,没有一个中原王朝有能力,在几千公里外的持久战中,打败游牧民族,这才是真正让乾隆抓狂的原因。

和策愣一起被免职的还有玉保,两个清军前线主将,刚刚出了伊犁,还没有走到乌鲁木齐,就遇到了叛乱的蒙古准噶尔骑兵,被人砍成了肉酱。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霍集斯这边,在他和清军的保护下,大和卓波罗尼都一路势如破竹,轻松的击败了黑山派和卓玉素普,控制了整个南疆。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大和卓波罗尼都这个人,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还老实本分,对霍集斯也比较好,他把霍集斯家族中的人,都封成了南疆很多城市的伯克,也就是总管的意思。

可是小和卓霍集占就不一样了,这个人才是真正的厉害角色,他被清廷委任为伊犁穆斯林总管,掌管被蒙古准噶尔部,迁到伊犁种地的大批维吾尔人。

这个人心机深沉,在清廷的定边将军班第,对局势还没有一点警觉,处于云里雾里的时候,他就已经看明白,清朝和准噶尔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他就开始秘密的,把在伊犁附近种地的维吾尔人武装起来,建立了一支4000多人的武装,而驻防的清军却对此一无所知。


和大和卓波罗尼都不同,他和清朝官员的接触要多得多,所以对他们的了解也就更深刻一些,随着双方越来越熟悉,他深刻的感觉到,清朝才是他真正的敌人,原因我们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讲了。

所以清政府虽然对他非常的好,不但给他了自由,还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他决定还是要跟他从前的敌人,蒙古准噶尔部站到一起去。

他秘密地和阿睦尔萨那搭上了关系,在他们发动叛乱的时候,先站到了他们那一边。然后趁乱带着所有的维吾尔人,离开了伊犁,前往南疆。

为了不打草惊蛇,影响他南下夺权的行动,路上,当他听到清军四处调兵,开始进攻阿睦尔萨那的时候,他又假装攻击了一下阿睦尔萨那叛军,让清廷一时也搞不清楚,他到底站在哪边。

小和卓霍集占,虽然一直都被当作人质,软禁在伊犁,可是这个家伙,天生的就是一个玩弄政治的高手。


当他回到南疆以后,毫不留情的屠杀黑山派和察合台后裔,把他们赶尽杀绝。

然后他又玩弄阴谋手段,几下就把霍集斯手里掌握的行政大权,全部揽为己有,反客为主,最初拥有实权的霍集斯,反而被他控制在了手中,不敢乱说乱动。

然后,他开始疯狂的搜刮当地民众,大量的购置军火,制造了数量惊人的火枪和火炮,为他的下一步行动奠定物质基础,而他的这些疯狂举动,竟然没有一个人敢起来反对,可见这个家伙手腕之厉害。


再说北疆这边,由于前面几个将领的无能,最初被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住的蒙古准噶尔各部,忽然发现清军也不过如此而已!

而且随着接触的日益增多,他们发现,清军的武器装备也不如他们,这个时候的蒙古准噶尔骑兵,标准的装备是一把腰刀,一只长矛,一杆火绳枪,绝大多数人都已经放弃了弓箭。

而反观清军这边,除了部分八旗军队和绿营军队,是以大炮和火绳枪为主,而从内外蒙古征集来的骑兵,全都还在使用传统的弓箭。


而且清军穿的,主要都是布面甲,就是在衣服里头缝上铁片钢片,外面只能看到一些铆钉,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够威风凛凛,而蒙古准噶尔骑兵,稍微有钱一点的,都穿的是镶有片甲的锁子甲,气势夺人。

所以,刚刚投降的蒙古准噶尔各部,甚至包括一些乾隆为了笼络他们,把他们破格升级为汗王的准噶尔贵族,全都不安分了起来,开始蠢蠢欲动。

这也怪不得他们,虽然喇嘛教已经把他们的棱角磨掉了很多,可是在骨子里头,他们还是达尔文主义的坚定信徒,按照草原上的生存法则,只要你稍微露出一点弱相,立刻就会有人来挑战。

而清军这段时间的表现,已经不是什么露出一点弱相,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无能,所以如果不反,简直是对不起天地良心,于是,第二次大规模的叛乱爆发了。

这个时候,清军的前线乱成了一团,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实际作战,叫做兆惠的后勤官员,也被赶鸭子上轿,被命令率领2000人,驻守伊犁。



兆惠

他刚一到任,所有的准噶尔部落全都叛乱了,离他最近的清军,远在巴里坤,1100公里之外,相当于北京到西安的距离。

而且更悲催的是,这个城市是一个空城,这里距清军的后勤中心酒泉,相距1800多公里,比上海到重庆还远,都快到成都了,除了上次军队带来的粮食,现在早就什么都不剩了,想守也没有办法守。

于是兆惠和手下的人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撤退。可是这个决定,兆惠是担了风险的,严格意义上说,擅自放弃阵地,是有杀头之罪的。

但是兆惠也没有办法向上级请示,一来一去就是两个月,等到上级批准了,他们早就饿死了,而且这个时候已经10月份了,如果再不走,马上就要下大雪了,到时候想走都走不了。


于是兆惠决定,立刻出发,可是他要走的这段路,长达1000多公里,而且他手下的战马还不足,好多人还得步行。

不仅仅如此,他的粮食就是走这段路,基本上也是不够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沿途全是蒙古准噶尔的部落,他就这两千来人,随时都可能会被包了饺子,所以,他能走得出去吗?

兆惠这个人,之所以能做官,全是因为他是官二代的原因,而且他最初的表现,怎么看都是一个平庸之人。

兆惠是雍正老妈的一个娘家亲戚,说起来也算是皇亲国戚,全靠着这层关系,所以最初他在军机处当了一个秘书,不过搞笑的是,兆惠的汉字水平,大概就是念报纸都结结巴巴的样子。


后来大概是觉得军机处没有什么油水,他老爸老妈又把他活动到了刑部去,好让他在那里,吃了原告吃被告。

兆惠对这份工作没有什么热情,再加上他文化水平又不高,而当时的那些刑部案卷,都是那些科班出身的举人进士写的,全是之乎者也的卖弄学问。

兆惠这个文化水平,自然经常看不明白,于是也就稀里糊涂的瞎判乱判,结果被人举报,差点要法办他。

好在后果不严重,又加上他爸他妈能量大,于是又换一个政府单位继续混。如果按照这个节奏继续发展下去,兆惠大概也就是北京城里,众多无能的高干子弟中的一员。

乾隆十三年,大小金川发生叛乱,兆惠这个时候正好在户部混日子,也就是财政部高就。(看来他父母给他找的,全都是有油水的单位)。

结果一不留神,被乾隆指派去前线督办粮运,可是没有想到,这个平常看起来庸庸碌碌的高干子弟,突然一下就闪光了。


他一去前线,立刻就发现了后勤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揪出了很多贪污腐败的行为,虽然他语文不好,但是数学特好,随便瞟两眼,就能把一支部队的人数计算的一清二楚,立刻就能发现哪个省的军队,在吃空饷,看来他也是一个偏科严重的家伙。

而且他闲着没事,还喜欢跑到战场上去看看,大家是怎么打仗的,下来还写了一份琅琊榜,把大家的武功高低,排了一个座次,顺便抄了一份送给乾隆。

乾隆一看,顿时眼前一亮,发现这个小伙子挺有创意,从此就开始重用他,让他专职后勤工作,顺便负责打小报告。

这次乾隆出兵新疆,自然而然的,又把前线的后勤工作交给了他,而且还给他增加了一份工作,让他协助处理北路的军务。


虽然兆惠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点小能耐,可是要成为三军统帅,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排在他前面的人多了去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自从阿睦尔萨那叛乱开始,清军表现奇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两名主将战死,一名投敌,五名主将被免职。

突然之间,兆惠前面没有什么人了,所以他一个后勤官员,居然也被点名派去领兵打仗。

可惜的是,他的第一仗,一点儿也不光彩,居然是怎么逃跑,说的好听一点,叫做撤退。

而且这次逃跑,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由于新疆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就那么一条路,没有什么花招好耍。


兆惠刚开始撤退的头几天,还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一出城,就被准噶尔人注意到了,他们一直在后面悄悄的跟着他,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是他们到四面八方去招唤援兵了。

兆惠他们是步骑混合,大家换着骑马,拼了老命,一天要跑100里地都很难,而准噶尔骑兵一人有两三匹马,随随便便一天就跑出个两三百里。

而且跑着跑着,兆惠他们就不敢狂奔了,因为周围的蒙古准噶尔骑兵越聚越多,在他们左右两侧,相距五六百米的地方并肩前行,远远的,不怀好意的望着他们。

所以兆惠他们不仅要跑路,而且还要保持战斗队形,随时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几天以后,他们的队伍周围,聚集的敌人越来越多,一会儿跑到他们前方,一会儿又分散到他们左右,从刚开始的几百人,慢慢变成了上千人。

最后,当他们到达一个叫做鄂垒扎拉图的地方,开始扎营的时候,他们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六七千名敌人。

(很抱歉,我没有找到这个地方,但是根据原文推测,应该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

当寒风刮起,夜幕降临的时候,兆惠发现,他的士兵一个个都在发抖,不仅仅是因为冷,更多的还是害怕。

连续几天以来,他们白天不仅要赶路,而且还要随时防止敌人的突袭,晚上又要小心敌人劫营,精神随时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惊醒,好多人已经很多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兆惠明白,敌人用的是最狠的一招,和他们打心理战,他们晚上和他们一起扎营,白天并行前进,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迟迟不动手,经常摆出冲击队形,快马驰向清军,等兆惠下令组成防御阵型,严阵以待的时候,他们忽然又调转马头走了。


有时候他们又拦在路中间,等清军摆成进攻队形,逼近他们以后,他们又让开了大路,搞得清军一惊一乍,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很多清军士兵,精神已频临崩溃。

兆惠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第一仗,居然是如此的惊险,都没有给他一个适应的机会,而且如果再这样下去,几乎不用敌人动手,他们自己就崩溃了。

天渐渐的暗下来了,看着旁边惊恐的士兵,望着远处黑压压的敌人,兆惠该怎么办呢?



+沧海 +新疆 +制度 +准噶尔 +霍集斯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711 仁智互见 👎44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晚清沧海事-12:旗人武士多隆阿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晚清沧海事-24:伊斯兰教马化龙教主使诈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29-8:天津新教案始发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29-18:霜血铁衣

      47.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29-19:二桃杀三士

      48.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29-20:战河西定关内,破教宦安穆民,西北平定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49. 晚清沧海事-30:下卷1:搞乱新疆的那个谎言究竟说了些什么?

      50. 晚清沧海事-31:下卷2:神棍,骗子和香妃

      51. 晚清沧海事-32:下卷3: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为什么非杀不可?

      52.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3:为什么极少数的伊斯兰教精英,容易走向极端?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4:下卷:征服新疆:千里奇袭 🔴 53.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4:下卷:征服新疆:千里奇袭

      54.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5:孤胆英雄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6:成事在天 55.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36:成事在天

      56. 晚清沧海事-37:下卷八征服新疆(四)谋事在人

      57. 晚清沧海事-38:下卷八征服新疆(四)谋事在人-2

      58.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58:下卷九:纵虎归山

      59.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59:下卷十:征服新疆之魔高一尺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60:下卷十一征服新疆之道高一丈 60.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60:下卷十一征服新疆之道高一丈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72:下卷二十一:治理新疆-10:大清王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84:下卷三十三:新疆沦陷-11:没有起义只有背叛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96:下卷四十五:群魔乱舞-11:英俄在新疆争霸-2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108:下卷五十七:伟大的西征-4:飞将军刘锦棠的闪电战夺取达坂城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晚清沧海事:制度落后就要挨打-120:下卷六十九:光复伊犁-4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 智能推荐

    + 鸭子 鸭子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