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9 08:44 , 228
晚清沧海事 下卷12
第十二章
治理新疆(二)
作者:罗马主义
要说乾隆对新疆人民有多好,我给你说一个数字,你就能看得出。
清朝每年向南疆地区的人民,一共只征收六万二千余两白银的税收。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当时清朝南方一个县的税收。
可是你要知道,新疆的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乾隆时的新疆比现在的新疆,面积比现在还要大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以税赋之低,是无可置疑的。
我再给你做一个对比,白山派阿伯克和卓统治南疆的时候,每年要向蒙古准噶尔的大汗噶尔丹,交纳二十万两白银,几十万担谷物,除此之外,他还要征收自己必需的开支,大致也在十万到十五万两白银之间。
这些钱,最终都要落到新疆维吾尔族的老百姓头上,因此你可以想象,清廷直接管理以后,维吾尔族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减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仁政。
所以一个简单的比较,你就可以知道,乾隆给普通维吾尔老百姓,带来了多大的好处。
因此,你如果在任何一本书上看到,说是清朝曾经残酷的压迫南疆的维吾尔族人,那纯粹是胡扯八道,罔顾事实。
至于清廷这么做,收没有收买到人心,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问题。
那么清廷一年在新疆要开支多少钱呢?三百万两白银,这钱怎么来?只有内地各个省份分摊。
可是白银虽然运到了新疆,但是它不能吃也不能喝,就必须在当地卖成东西,用来维持生活。
由于新疆的生产力有限,这些东西当地不可能够筹集齐全,也不可能从内地运来,因为运输成本太高,所以这些白银,最终就只能流向中亚国家。
这样带来了以下几个严重后果:
第一个问题,严重的白银外流。每年至少有150万到200万两白银,通过新疆流往了中亚地区。
在乾隆年间,这不算一回事,因为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是顺差,特别是中国的瓷器,生丝和茶叶这三样,对西方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到了乾隆晚期,事情慢慢就变了样了。英国人开始在非洲和印度试种茶叶,德国人和法国人学会了制瓷器。
乾隆时期的瓷器
原来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售价,基本上和同样重量的白银是一个价格,现在欧洲人会造了以后,开始逐渐减少从中国的购买量。
而且雪上加霜的是,瓦特在乾隆晚年发明了蒸汽机,欧洲人迅速把它用于了制瓷工业,于是从西欧生产的瓷器,成本比中国生产的大大降低。
更令人着急的是,欧洲人由于发明了化学,很快就搞明白了瓷器上釉的真实原理,因此就能举一反三,很快就发明了骨瓷,而且瓷器的图案更精美,很快在质量上也把中国甩到了后面,因此,中国的白银收入锐减。
而且英国人经过反复折腾以后,终于也在乾隆晚年,在非洲和印度种植成功了茶叶,产量远远超过了中国,今天这两个地方,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出口地,于是中国的白银外汇收入,又进一步减少。
国际收支中,中国白银慢慢就开始出现了逆差。这对中国的国内经济,是有致命性的打击的。
因为中国自从雍正改制,实行摊丁入亩以后,向农民收税,都是收的白银,而农民在实际生活中,用的却是铜钱,因此铜钱和白银的比价,会决定农民负担的高低。
从康熙到乾隆中期,中国海外贸易是巨大的顺差,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所以银价一再下跌。
比如本来1000个铜板换一两白银,后来降低到了五六百个,所以农民的实际税负就降低了一倍,日子也就越过越好。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日子过得好,大家没事就多做床上运动,于是中国的人口,瞬间从1亿多增加到了3亿多。
可是到了乾隆晚期,瓷器出口增长停滞,茶叶出口下降,白银的流入急剧减少,银价就开始飞涨,铜板就变成了二千多个换一两白银,所以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翻了几倍。
一方面人口增加了,一方面白银又减少了,所以清朝官方虽然没有增过税,可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却直线下跌。
这个时候,再在新疆每年外流一两百万两白银,就可不是闹着玩的事了,直接成了国家经济上的,一个负担不起的大窟窿,所以清政府就开始琢磨着,怎么填上这个大窟窿。
第二个带来的问题是,每年这么大一笔白银流入了中亚地区,把周围的穆斯林国家全部给养肥了,特别是,地理位置占了优势的浩罕。
浩罕是今天新疆边上,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附近的一个小国,本来穷得叮当响,自然政治上也就没有什么作为。
可是清政府收复新疆以后,每年向新疆提供的300多万两军费,要在当地购买东西,极大的推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这些钱在新疆北边的,主要被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人挣走。
而在新疆南边的,主要被浩罕挣走,浩罕通过和南疆的喀什和叶尔羌做生意,发了大财。
他们把印度,伊朗,阿富汗和奥斯曼土耳其的东西贩卖到中国的南疆,又把中国的货物卖到了这些地方,一来一往,赚了大钱。
有了钱,浩罕迅速的就发展了起来,很快就变成了中亚地区的一个新生的军事强国。
那也许有人就会想,浩罕得到了这么多好处,应该对大清政府感激涕零吧?那你就太天真了,相反,它对大清政府恨之入骨。
为啥会是这样呢?第一,你大清在诺大一个新疆,才征6万两白银的税,这么低的税率,传到了中亚,让我们浩罕怎么办?
在浩罕看来,你大清有内地做支撑,可以打肿脸充胖子,可是我们也要跟着学,那岂不是就要喝西北风去了?
所以在政治上,浩罕对大清是极端敌视的,在经济上,浩罕也对大清非常的不满。
这大家就有点费解了,不是浩瀚的崛起,全靠大清为了统治新疆,带来的白银吗?
浩罕古城
不错,浩罕的崛起,全是因为清政府统一了新疆的缘故,可是随着浩罕的地盘越来越大,需要花的钱越来越多,因此它就希望,清政府能在新疆撒下的白银也越来越多。
你可能会觉得,浩罕开支增加了,需要更多的钱,这关清廷个屁事儿啊?!可是浩罕的王公们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些增加的开支,应该由大清给一些补偿。
浩罕王公们的逻辑是这样的,都是因为你大清在新疆收那么低的税,害得我们不能横征暴敛,所以现在钱不够用,你自然也该赔我们一点。
因此面对这样一群邻居,大清简直就无语了。
所以浩罕虽然在对清贸易上占了大便宜,可是却像怨妇一样,不断的向清政府提条件。
一会儿要求减免税收了,一会要求要求在喀什修建库房,派人入驻了,最后干脆要求,它能在大清的地盘上,对其他外国人征税。
刚开始的时候,大清想着上国威仪,对小小的浩罕,网开一面,同意对浩罕的商队,只征收其他商队一半的税收,以为对方这样就知足了。
可是让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浩罕政府却是贪得无厌,提出来的要求,越来越荒诞不经,于是就开始经常拒绝。
这下浩罕政府就生气了,于是他们就决定,开始搞小动作。
他们派人把大和卓的儿子萨木萨克,从乞丐堆里找了回来,出钱资助他,让他和南疆的阿訇们取得联系,密谋发动暴恐袭击,给清政府在南疆的治理找麻烦。
等到清政府发现了这个苗头以后,他们又跳出来装好人,说是可以帮助清政府管教萨木萨克,条件是每年要给他们2万两白银的管理费,而且要在关税上做出让步。
不要以为只有古代的浩罕卑鄙,这是穆斯林国家的传统,土耳其也一样,一直在干这种下作的事,利用庇护新疆东突恐怖分子,鼓励维吾尔族外逃,逼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和世界银行,为土耳其牟取利益。
所以清政府被这样一个小小的浩罕国,折腾得头痛不已。
从新疆每年外流的白银,是一百五十万两到二百万两,十年就是一千五百万到二千万两,等到乾隆去世,几十年间,清政府已经在新疆花了1亿多两白银。
等到悲催的嘉庆和道光上位以后,这白银不光是新疆向外流,广州也开始向外流了,因为英国人把鸦片运到了中国。
于是内地老百姓的负担,比乾隆时期,上升了四到六倍,后果可想而知,嘉庆年间,内地发生了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让吃紧的国库更加吃紧。
然后,更要命的事又发生了,法国发生了大革命,拿破仑在欧洲开始了征战,西班牙被灭国,美洲的白银不能顺利输出,就是有点,也被运到烽火连天的欧洲去了。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欧洲战争的影响,也是直线性下跌,这白银进来的也越来越少了,大清的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的艰难。
嘉庆道光两朝,朝廷的精英们看着铜银比价不断的上升,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心急如焚,可是却搞不清楚内在原因,只是简单的认为都是对外贸易惹的祸,于是要求闭关锁国的呼声,也就越来越强烈了。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新疆,因为和广州不同,广州只要把鸦片禁了,清政府是顺差,白银是流入的。
而新疆不同,纯粹是净流出,根由本的问题是,庞大的驻军费用,不能自理。
面对巨大的财政压力,一部分人呼吁在新疆建省,减少低素质的维吾尔贵族贵族官员,增加内地从科举考试中,选拔出来的,更有能力的官员。
同时进一步增加移民力度,把多余的人口都运过去,通过这些人来开发新疆,然后足额征税,最后实现自给自足。
这个政策是当时最佳的选择,而且行之有效的,后来被左宗棠所证明。
但是这个时候,这个政策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之前清政府因为害怕引起民族冲突,还没有向南疆派驻内地移民,如果万一现在向南边移民,真的引起了暴乱,这个责任谁担当得起?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则质疑清政府拥有南疆的必要性,他们强调,当初平定新疆是为了消灭蒙古准噶尔的威胁,并不是为了对付穆斯林。
而且随着清政府在北疆发展军垦和移民,渐渐的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相反,治理新疆最大的财政窟窿,反而在南疆。
清政府到底有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去占领南疆,直接参与管理,获得一点脸面上的风光,这样值得吗?
维吾尔人过的好,过的坏,关我们个屁事,不如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就不要在那里驻军了。
赞同这个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虽然林则徐,魏源,龚自珍以及其它很多士大夫,都对新疆的问题发表过一大堆意见,但是,这些都没有被采纳。
最后,一个看起来最无害的方案,通过减少和中亚做生意,从而消减白银外流的观点,占了上风。
但这恰恰是所有的选项之中,下下之策,因为这项政策,让中亚所有靠大清军费吃饭的穆斯林国家,集体愤怒了,没有了大清这个冤大头出血,大家怎么混呢?
第一个受到打击的,就是浩罕,由于他要求最多,而且每次一旦没有满足,就让和卓之子萨木萨克,带人来清朝的边境捣乱,所以清政府对他们,早就不耐烦到了极点,对他们的所有无理要求,一律拒绝。
于是,浩罕居然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气得浑身发抖,炸毛了,他们以前使用和卓之子萨木萨克,是有分寸的,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好处,并不是为了真正和清政府决裂。
但是,现在恰好浩罕老王死了,新王刚刚登基,血气方刚,于是就决定给大清一点教训,让它老老实实的当好冤大头。
而恰好这个时候,萨木萨克也死了,他的儿子张格尔,也不仅仅只想在浩罕手中当棋子,而是想自己创业。
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于是,清朝中叶,新疆最大的一次危机爆发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让清政府签订了一个,比南京条约更耻辱的丧权辱国条约。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如果觉得本文可读的话,请分享到朋友圈,谢谢大家。
---- ---- ---- ----
第十二章
治理新疆(三)
作者:罗马主义
时间久了,历史常常会模糊不清。
今天有很多所谓的公知,不停的向人们灌输,什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国民党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白银时代,而建国以后,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这种说法,今天有非常多的人相信,因为他们会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建国以后搞的反右斗争,饿死了上千万人的大跃进,10年动乱等等,让你觉得往事确实不堪回首。
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公知们则会向你描述,那个时候,人民生活水平极高,政治也非常开明,鲁迅胡适之流,都可以随便说话,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黄金时代。
公知们还会告诉你,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那也是自由开放的,实行民主选举,经济发展的非常好,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不是因为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今天你早就美的上天堂了。
如果你有一定的历史常识,你就会知道,这些都不是事实。
比如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战频繁,国民党统治时期,经济崩溃,人民甚至要背着一麻袋的钞票,才能买一盒火柴……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甘肃
如果你向这些公知们,或者他们的追随者,提出这些事实的时候,他们会立刻反驳你,这些能和饿死了上千万人的大跃进相比吗?能和疯狂的文化大革命相比吗?
然后通常情况下,双方很快就会陷入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嘴仗,分不出高低。
那么这些人说的是事实吗?当然不是!可是大家听他们说的内容,似乎也是很有道理的样子,那么我们能拿得出科学的证据,来反驳他们吗?
当然可以,要知道一个时代的好坏,最客观的方法,就是看人口数量的增减,在避孕套和避孕药被推广之前,这也是最科学的判定标准。
比如史学界公认的康乾盛世,为什么叫做盛世呢?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就是因为从康熙24年到乾隆59年,在短短的10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口由1亿增加到了3亿,翻了三倍,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高,死亡率非常低。
而你知道,近代史上,另外一个人口大爆发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吗?恰好是共产党执政的1949年到1982年,33年的时间里,人口由5亿增长到了10亿,增加了一倍。
而公知们告诉我们的,所谓北洋军阀治理下的黄金时代,和国民党统治下的白银时代,人口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
1911年,北洋军阀替代了清政府时,中国的人口接近5.5亿,(92,699,185户),可是到北洋军阀下台,国民党全面接手中国的时候,人口下降到了5.17亿,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到了1949年,人口依然是这个数字。
那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统治下,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当时平均每个妇女,在生育周期内,会生5~6个小孩,在如此高的生育率情况下,人口居然没有增长,这说明时当时平均死亡率之高,人民生活水平之低。
保守的估计,从北洋军阀替代晚清,一直到国民党被赶到台湾,38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均寿命不到40岁,非正常死亡的人口,在四亿左右,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换句话说,基本上平均每个家里,都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活到40岁,就意外死于战争,饥饿或者疾病。
这个数字,甚至比满清王朝统治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差劲,和大清最乱的时候差不多。
1851年咸丰元年,中国的人口数是4.3亿人口,紧接着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和穆斯林大叛乱,到了1887年,光绪13年,天下彻底太平,人口变成了3.7亿,战争直接造成的死亡在1.2亿左右,间接损失在2亿左右。
从1887年到1911年,在“昏庸”的慈禧太后和更加“昏庸”的隆裕皇太后的治理下,只是经过短短的洋务运动和同光中兴的提振,人口就从3.7亿增长到了5.5亿,要知道,这段时间还发生了甲午战争和义和拳运动,前者割让了台湾,后者则死了不少人。
这说明只要达到慈禧这个“昏庸”的水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依然能实现每10年增长20%左右,可是很显然,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都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以前,以旧中国的标准来看,中国近代的统治者,大致是康熙,雍正,乾隆和毛泽东是一个水平,人口数量都是爆发式增长,属于太平盛世。
其次是慈禧,嘉庆,道光,属于“昏庸”之辈,人民生活艰辛,但是能勉强糊口,人口依然能保持正常增长。
治理水平最差劲的,是蒋介石,北洋军阀,还有咸丰皇帝,这三个时代,都是人间地狱,人口不增反减,死亡随时都如影随形,属于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乱世”。
所以,关于上面那个问题,你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得出结论了,共产党治理下的中国,比国民党和北洋军阀治理下的中国,那可不是好出一点点,而是好的太多。
至于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即便在实行空前严格的计划生育以后,中国的人口依然增长到了13亿,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均寿命增长到76岁,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标准,这说明当下的政府,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最佳的政府。
当然,这不代表你一定要满意共产党的治理,我们只是告诉你一个事实,如果仅以中国历史做比较,现在已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社会了。
至于如今的政治是否让你满意,是否要鞭策它做得更好,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
有人会问,你说这些干什么?是为了拍政府的马屁吗?这和我们要讲的治理新疆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因为我要告诉你的是,我们的感觉是不靠谱的,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客观的,同时也是容易被忽悠的。
即便我告诉了大家这样铁一般的事实,但是我相信,很多人还是会对我的观点嗤之以鼻。
因为很多人谈论政治,并不是关心客观事实,而仅仅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气,他们坚信,人生的一切不顺,都是因为这个万恶的政府造成的,所以,他们必须愤怒。
知道了这几点以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清政府对维吾尔人那么好,可是维吾尔人却依然要跳起来造反。
当时间进入了19世纪,来到了一八一几年以后,距离乾隆收复新疆的时间,已经超过了60年。
老一代的维吾尔人已经死去,新一代的维吾尔人,他们已经不知道,新疆在伊斯兰教统治下的残暴,反而在阿訇们的忽悠下,以为那是一个天堂般的年代。
这种情况就和我们今天的一些人,已经搞不清楚解放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悲惨社会,反而被所谓的公知们,忽悠的认为那个时代挺美好,以为穿越回去,还可以来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一样,分不清真伪了。
与此同时,被清廷委以重任的维吾尔贵族们,虽然素质有所提升,但是比内地还是差很多,所以诸如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事情,也比内地要严重得多。
可是即便是这样,清政府的治理水平,也依然比伊斯兰教统治的时代,好的可不止一丁点儿,毕竟双方不在一个文明级别上。
但是,普通的维吾尔族老百姓并不这么想,过去已经是上两代人的事情,记忆也已经被阿訇们的宣传所扭曲,现实则是他们能看的到的。
他们已经对清政府带来的好处习以为常,反而对清政府治理中的一些黑暗和腐败现象,不能客观看待,所以他们对清政府非常的不满。
在阿訇们的诱导下,他们开始怀念起来,那些曾经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他们的和卓们,就像今天有一些人,憧憬着回到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一样。
而且恰好在这个时候,维吾尔人的生活水平也有所下降,不过这是和清政府刚收复新疆以后相比,如果和伊斯兰教统治时期相比,那依然是冰火两重天。
由于乾隆时期,清政府在新疆实行非常低的税赋,同时又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刺激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所以新疆的人口激增。
到了嘉庆道光的年代,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口,增加了一倍以上,可是他们的生产力水平,还有土地的耕种面积并没有扩大,所以就落入了马尔萨斯陷阱,生活水平实际有所降低,因此,这笔账也被算到了清政府头上。
不仅仅维吾尔人下层不满,上层也开始有怨气,废除世袭,异地做官,定期汇报,年终考核,这些清朝官场的清规戒律,都让维吾尔贵族非常的不快。
他们希望能去掉清政府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让他们能随心所欲的鱼肉老百姓,他们也开始怀念起伊斯兰教统治时期了。
同时他们也忘记了,小和卓霍集占当年是怎样的排挤他们,以及双方之间斗的你死我活的往事了。
这些日渐积累的矛盾,被流亡在海外的和卓后裔们注意到,他们开始通过浩罕人的贸易商队,加强和南疆的联系。
一些维吾尔族官员和宗教上层,都开始秘密的同和卓的后裔们,暗中勾结,同时在南疆地区散布谣言,诋毁清政府的统治,煽动不满情绪。
当时南疆最高的维吾尔族官员,喀什阿齐木伯克玉素浦,大概相当于现在喀什市长的这样一个官员,也成了和卓后裔们,在南疆的卧底,而至于阿訇们,早就同和卓后裔沆瀣一气,成为他们在南疆的宣传机构,代言人。
就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我们前一篇说了,由于清政府的国际白银收支,出现了逆差,引发了激烈的国内矛盾,所以就想减少在新疆的对外贸易。
时间很快就到了1817年,当浩罕再次向清政府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希望清政府对浩罕的贸易,能进一步的减税,同时期望能在喀什派驻商务代表。
浩罕再次在谈判中威胁清政府说,如果他们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话,他们将会放出和卓们,来清朝境内捣乱。
这个威胁激怒了清政府,对于每次一谈判,浩罕都拿和卓们来威胁清政府的这种做法,清人非常的反感。
再加上清政府本来就想减少对外贸易,于是一怒之下,决定对浩罕的商队征全税,同时不再为了和卓的事,向他们交保护费。
于是,浩罕愤怒了,就怂恿大和卓波罗尼都之孙,萨木萨丁之子张格尔,纠集了数百个吉尔吉斯游牧者,当时称做柯勒克孜人,对清朝边境发动了进攻。
这场战争在军事上不值一提,双方都表现拙劣。
清军由于承平日久,再加上屯垦的缘故,军官变得像文职人员,一天到晚舞文弄墨,吟诗颂月,士兵变得像一群农民,专心于种菜锄草,养鸡养鸭,疏于训练,缺乏基本的军事技能。
而穆斯林方面,由于伊斯兰教已经蜕变成了一个落后文明,无论在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上,都极端低下,所以虽然气势汹汹,但其实不堪一击。
刚开始的时候,张格尔在浩罕的资助下,带着500名骑兵,入侵南疆。
结果,被驻守喀什的,都快变成农民的清军,打的大败,当场被击毙400多人,张格尔带着剩下的几十人逃跑回了浩罕,这次冒险以失败而告终。
浩罕一看和卓这张牌无效,于是又在1821年,厚着脸皮再次和清朝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交涉,请求获得免税权,再次被清政府拒绝。
然而,就在这一年,浩罕的老王死了,不甘心只当做一枚棋子的张格尔,趁乱逃进了他的脑残粉聚集地,今天的吉尔吉斯坦(当时叫柯勒克孜)的领土上。
于是,形势迅速急转直下,不再受到约束的张格尔,决心挑起南疆的穆斯林,发动一场全面的叛乱,他达成了目标吗?
最近,美国发生了一件趣事,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取消一名出生在美国的穆斯林妇女的公民权,不准她回国,消息一出,舆论大哗。
这位今年24岁,叫做穆塔娜的穆斯林妇女,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因为对美国的社会和政治感到不满,四年前在叙利亚加入了IS,并先后与几名IS武装分子结婚。
穆塔娜
在此期间,她还多次在推特上发表了恐怖主义言论,呼吁对西方进行袭击。
不过,4年以后的今天,穆塔娜已经身处叙利亚的一处拘留中心,身心俱疲。
她是主动投降来到这里的,据说在这4年里,她的日子越过越惨,最后潦倒的连吃草都成问题。
现在穆塔娜懊悔不已,对自己当年的行动,表示深深的忏悔,可是特朗普总统却不卖她的帐,一定要让她为自己的行为赎罪,坚决不让她回到美国。
美国穆斯林女子穆塔娜的遭遇,其实在穆斯林中,就是一个常态,他们常常被阿訇宣传的极端主义思想所蛊惑,去参加恐怖活动,然后又发现,事实和阿訇们所宣传的,完全是两回事,最后又懊悔不已。
1826年,南疆的穆斯林们,也经历了和美国穆斯林女子穆塔娜一样的人生经历,他们在阿訇们的长期蛊惑下,终于决定,发泄自己对清政府的不满,加入了和卓的后裔,张格尔的叛军之中,以为从此就可以走上了光明大道。
可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以为迎来了一个圣人,可是实际上却是一个魔鬼,然后他们才知道了,最差的清政府的统治,也比最好的伊斯兰教圣人们的管理,仁慈一千倍。
他们以为是跳出了苦海,其实却是坠入深渊,等到他们终于后悔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从此,南疆的穆斯林们,就开始了不断的重复这个循环,始终不长记性,直到他们把自己搞的惨不忍睹。
我们唠唠叨叨的说了这么多,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让读者知道,史学届长期以来,声称新疆历次叛乱的根源,都是由于清政府残酷压迫维吾尔人所造成的,这完全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穆斯林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张格尔的叛乱,不仅仅是中亚穆斯林,对中华文明的集体反弹,也是英国第一次插手中国的内政,这一仗也让他们看透了大清的虚弱,为10多年之后,英国敢于发动鸦片战争,奠定了心理基础。
关于这场战争的具体进程,以及南疆的穆斯林们,是如何的前后摇摆,又如何被和卓的后裔们,搞得家破人亡,还有英国人是怎样插手其中的?我们将在下一篇详细介绍。
本页地址: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