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11:04 , 89
接着他又做了一个更大胆的举动,放弃王阁村附近通道的防守,命令穆图善带领一千骑兵,立刻出通道,不要惊动可能会来抄我们后路的穆斯林骑兵,联络附近的汉族团练,在姜白镇后方的几个出口埋伏,一旦敌人逃跑,务必奋勇追杀。
他的这几个决定,让所有的人手心都捏了一把汗,这就相当于在赌桌上,把所有的筹码全部都押了出来,风险是相当的大,但是多隆阿并不这么看,他认为自己有一手好牌,同花顺,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姜白镇前的开阔地,5万多穆斯林骑兵早已蓄势待发,在距他们面前六七百米外,多隆阿的部队停了下来,排成了一个两头向前,中间内凹的浅弧线,等待着他们的进攻。
所有的穆斯林首领都知道,多隆阿已经中了洪兴的计,被诱到了这里,而且他们还得到消息说,王阁村的长壕又被挖开了,因此只要他们胜利了,多隆阿将无路可退。
让他们非常高兴的还有,多隆阿的骑兵很少,比传言中少了一半多,稀稀拉拉的排在步兵阵线之后,而他的步兵也只是排成了两行纵队,单薄的似乎可以轻松击溃。
于是他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兴奋莫名,准备要大干一场,一个不留的杀死这帮异教徒,在大家向麦加祈祷跪拜以后,在阿訇的唱经中,他们骑上了马,举起了手中的长矛和大刀,齐声呐喊,战马迅速的从小跑变成了狂奔,大地开始震颤,满目所见都是 ,就像是雪崩压了过来。
多隆阿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阵线后面的一个高地上,身边都是传令兵,他拿着望远镜观察了一下,然后示意旁边的士兵挥动旗帜。排在战线两侧的大炮开始了狂吼。
炮弹全部是射向侧前方的,这样杀伤效率最高,先是开花弹,然后迅速的换成了榴霰弹。自从克里米亚战争以后,炮兵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射速有了大幅度提高。
射击开花弹的时候,士兵首先把一个早已包好了火药的纸包,塞进炮膛,然后再塞进一个稻草做的密封垫,接着把炮弹塞进去,然后用一根粗糙的长钉从炮管后方的小孔插进火药包,用绳子使劲一拉,长钉和小孔发生摩擦,产生火星,点燃火炮。
训练有素的炮手,一分钟可以发射两发开花弹,当敌军冲到两三百米时,炮兵改成了榴霰弹,克里米亚战争以后,西方人发明了一种一体化的纸包榴霰弹,他们先用比炮筒略细一点的圆筒,把纸裹在它的上面,涂上蜡或者油脂,定型以后,先放一个圆形软木,后面放满铅子,再放一个圆形软木,接着装火药,然后密封好,发射的时候,把这个预装好的纸筒炮弹塞进炮膛,然后插入长钉,拉绳击发,训练有素的炮手,一分钟可以打出六七发。
在这种射击速度面前,没有炮火掩护的骑兵冲锋,基本上就属于找死,1854年11月25日,六百多名英国轻骑兵冲击一个俄罗斯的炮兵阵地,虽然那个阵地只有30门炮,但还没有靠近阵地,就有2/3的骑兵被打落下马,从此以后,没有经过炮火准备,再也没有欧洲骑兵,盲目的向步兵分队发起冲锋。
而现在,穆斯林骑兵终于领教了西洋火炮的威力,雨点一样的榴霰弹,把他们一片一片的扫下马来。当他们冲到两三百米时,正面的步枪开始密集开火,每一轮齐射都有成片的战马倒下,但是他们也拼了,因为在背后的姜白镇里,有他们的家眷和抢来的财宝,胜负就在此一举。
尽管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但是穆斯林骑兵还是前赴后继的向前冲,当他们冲到离阵线只有五六十米的时候,他们的马突然开始纷纷倒地,原来多隆阿的部队在地上撒布了一条20多米宽的铁蒺藜防御带,后面的骑兵看见了这些铁蒺藜,纷纷本能拉住了马,但这一下所有的骑兵都挤成了一堆,就这么一犹豫,他们就彻底的失败了,密集的炮弹和枪弹,摧毁了他们再往前冲的勇气。
洪兴在冲锋中已经战死,任五带头就往回跑,其他人也开始往回疯跑,漫天的 就像退潮的浪花一样,迅速的散去,露出了遍布田野的人马尸体,多隆阿的阵线纹丝不动,只有子丨弹丨和炮弹依然在追击他们。
任五逃回城以后,立刻和手下人一起带着抢来的财宝和家眷就往城外跑,他的这个行为,激怒了另外一些穆斯林,如果是别人,他们也许不会生气,但是任五,他们无法容忍,因为很多人并不想造反,特别是眼前的这场大败,让他们感到绝望,更是把一腔的怨气都撒在了他的身上,他们拦住了他,和他争辩,内讧中一刀把他砍死在了马下,他就这样结束了可耻的一生。
所有在城上观战的穆斯林,现在都纷纷的跑下城墙,带上家眷和财宝,开始逃跑,但是他们自己挖的长壕,却成了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吊桥通向外界,让十多万人互相推搡着争先恐后的夺路而出,好多人都被挤下了吊桥,刚刚跑出去没有多远,就遇到了穆图善的骑兵,立刻被冲得七零八落。
不过遇到穆图善,算是他们运气好的,因为他们只是追杀有武器的人,对妇孺并没有动手,而且很快他们的兴趣就变成了抢夺财宝,并不理会空手逃亡的人,只要你把包袱丢在地上,他们就不会追你。
而那些遇到了本地汉族民团的遭遇,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人和他们有血海深仇,他们可能是父母,可能是妻儿,或者是亲朋好友,曾经命丧在穆斯林手中,他们的目的就是杀人,报仇,他们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人。
没有人知道那一天死了多少人,官方记载的,是战场上被击毙的一万多骑兵,但是后来有穆斯林回忆说,逃跑的人中间,有六七万被附近汉团所杀,这一仗以后,西安以东的地区,所有的穆斯林都放弃了家园,开始向西安以西逃跑,大部分早期的十八营首领,都在这一战中被杀死,但是白彦虎,郝明堂和禹得彦成却成功的逃跑了。
多隆阿的军队在涌入了姜白镇以后,财宝之多把他们都惊呆了,这些全都是无数被杀害的汉人的终身积蓄,每一两银子上都涂满了鲜血。
所有的士兵都发了大财,雷正绾的手下在一个地窖里找到了30万两白银,由于数目太大,他不敢私吞,只好报告多隆阿,其他人陆陆续续又发现了装有十多万两到数万两白银的地窖,还有人发现了装满女人首饰的地窖,数目多的令人发指。
但是,陕西之战还远远没有结束,多隆阿的大胜,彰显了瑛棨的无能,他开始变本加厉的背后攻击多隆阿,结果激怒了慈禧,罢了他的官,而胜保也被赐死。
慈禧对多隆阿寄寓了厚望,毕竟,他是大清王朝最后的满洲武士,是八旗子弟中,唯一的战神,现在,她希望多隆阿能早日彻底解决陕西叛乱,尽快解除西安西部被穆斯林围困的城市,打败陕西西南的太平军和捻军。
而陕西境内,所有还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都期盼着多隆阿的到来,他们不再给神佛烧香,而是祈求多隆阿的保佑,很多地方,都开始为他建立生祠,多隆阿肩负着所有人的希望,又开始了新的征途,他的路将会是怎样的呢?
---- ---- ---- ----
朝廷决定派刘蓉接替瑛棨的职务,担任陕西巡抚。
刘蓉这个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领兵作战,而且居然还成了一个名将。因为他自己为自己规划的道路,本来是要成为一个像于丹,易中天那样的学术超男超女。
刘蓉最擅长的是考据学,这门功夫,说穿了就是把一本古人写好的书籍,拿出来逐字逐句的研究,看看哪些话是正确的,哪些话是错误的,哪些话出在哪里,哪个标点符号又没有打对,当然,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这门学问可以说是汉语学中最复杂的一门学问,也是最没用的一门学问。
说它复杂,是因为你必须知识面极广,博古通今,你才能够在古人写的那些名著中,指出每一句的对错,发现它们的来源,说它没用,是因为别人书都写好了,你看就是了,好坏都是自己的感受,还再逐字逐句的研究它有什么意义?鸡蛋里面挑骨头,纯粹是浪费时间。
所以刘蓉对自己本来的定位是,杰出的理学家,考据学家,可是没有想到,时势弄人,一个书生,有一天居然也成了统兵大将。
当他的学术搭档,好基友曾国藩在湖南建立湘军以后,刘蓉就跳出了学术的象牙塔,投奔曾国藩的麾下,为曾国藩操办钱粮,而且还不领工资,好多年都分文不取,免费为国家打工,放在今天,应该也算是一个道德楷模了,和他理学家的身份完全相符。
咸丰五年,曾国藩被太平军围困在南昌,他们这个学术圈的另一个好基友罗泽南,这时也投笔从戎,募集了一队团练,前去增援,由于缺乏统兵将领,于是就只有任命刘蓉统领湘军左翼,再加上统领右翼的李续宾,三个人都是理学家,咬文嚼字的书呆子,从小到大都没有打过架,这时也怀揣板砖,和流氓土匪出身的叛军一阵群殴,居然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实在是出乎大家意料。
不过在战斗中,刘蓉的弟弟刘蕃牺牲,不久他父亲也去世了,刘蓉暂时离开了战场,守孝的同时,他也开始研究学术上的一些终极问题,比如菁菁学子,到底该读青青学子还是精精学子,敬赠和惠赠的正确用法等等,虽然曾国藩再三邀请,他却不愿再次出山,战场的残酷,让他对作战显然失去了最初的兴趣,他希望还是在象牙塔里,继续他的理论研究。
但是生逢乱世,像他这样的人才,是没法安心搞学问的。不久之后,云南昭通的李永和蓝大顺发动起义,攻入四川,一度兵力多达20多万人。关于这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穆斯林,史学界意见不一,但是他们和穆斯林叛军有联系,这点是大家公认的。
于是朝廷派湘军大佬骆秉章前往平叛,而骆秉章帐下缺人,于是就一封又一封的写信,请刘蓉务必出山,而刘蓉看到天下已经乱成这个样子,躲在象牙塔里搞学问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只能再次投笔从戎,来到了四川。
一来到了四川,骆秉章就把所有的军权全部交给了他,他自己则集中精力,负责行政和后勤。而书呆子出身的刘蓉,居然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打得李蓝叛军丢盔卸甲,只能盘踞在偏远的山区。
紧接着,石达开又率领10万大军进入了四川,但是这个久经战阵的名将,居然不是书呆子刘蓉的对手,被他打得抱头鼠窜,最后被围在了大渡河前,被迫向刘蓉投降,被押往成都凌迟处死。刘蓉一时名满天下,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高峰。
由于西北穆斯林叛乱越演越烈,而多隆阿虽然能打,毕竟只有一万余人,分身乏术,其他的清军全是酒囊饭袋,败绩连连,搞得朝廷压力山大,于是慈禧太后心想,既然刘蓉这么能打,就让立刻他前往陕西,担任巡抚,助多隆阿一臂之力。
于是刘蓉就带领得胜之师,沿广元剑阁北上,去增援多隆阿,重点对付盘踞在汉中附近的李蓝和陈得才的军队。
在刘蓉带去的人中间,我们要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另一个奇人黄鼎。这个人是崇州乡下的一个秀才,也可能是一个举人,史书上记载的有点混乱。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他是乡下的一个财主,和四川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大财主,刘文彩家相距不远。
当叛军云集四川的时候,骆秉章号召四川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于是黄鼎就在家乡募集了两三百号人,扛着长矛大刀,就奔扑川南前线,跑到了宜宾附近的时候,石达开的部队已经窜入了今天的凉山州彝族地区,清军的主力部队已经不在这里了。
当地官员看他这么辛辛苦苦的跑来,挺过意不去的,就给他封了个小官,大概类似于今天县教育局的一个科级主任之类的职务。
但是黄鼎才不在乎这个,他的心思是要上战场打仗,报效国家,于是就带着这两三百号人,又奔赴大凉山,去找刘蓉的主力部队。
可是一进入了丛山峻岭的凉山州以后,由于这里当时还是蛮荒之地,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信息闭塞,语言不通,他这帮人全迷了路,就在山区里瞎转悠。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当地的一个彝族土司,两个人一见如故,连喝了三天三夜的酒,居然变成了好基友。不知道黄鼎和土司说了些什么,那个土司居然一高兴,派了一个管家,带着几百个娃子(奴隶),也加入了他的部队,而且给他指路,让他终于找到了刘蓉的部队。
而这个时候松潘的土司恰好发动了叛乱,刘蓉和石达开正打得激烈,抽不出兵去,就给了黄鼎一些鸟枪抬炮,让他带着这群乌合之众,先去应付一下,也没有对他抱有什么太大的指望。
没想到这群人居然甩着双脚,一路翻山越岭,速度快得惊人,只用了平常一半的时间,就赶到了松潘,然后又神奇的打败了叛乱的土司。
当黄鼎压着叛变的首领,得胜回到成都的时候,骆秉章看到这群奇形怪状的家伙,居然也能打仗,而且打了胜仗,惊讶得合不拢嘴,于是就把他收编为正规军。由于黄鼎字彝封,于是他的部队就叫彝字营,实在是冥冥之中,有点儿天意。
扶王陈得才,现在急切的想要南下,因为曾国荃在南京城下,和李秀成激战了46天,最终打败了李秀成,成功的在南京城下,站住了脚跟。
而扶王陈得才的部下,是以前陈玉成的主力部队,在太平军中,算是最能打的部队,所以洪秀全从南京一个又一个的命令,让他迅速回京勤王。
但是第一次南下勤王出师不利,大军走到了长江边上,就遇到了曾国藩的手下,杨岳斌带领的水军,把长江封的水泄不通,连续换了几个渡江点。曾国藩的水师都及时赶到,使他们无法渡江,被迫再次返回陕西。
但是刚刚回到陕西不久,他们就得到了南京的局势日益恶化的消息,当他们企图再次南下的时候,事情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刘蓉带着四川来的湘军,堵住了他们,上来第一仗,就是一场硬仗。
和多隆阿的部队不同,刘蓉带领的湘军和陈得才的部队装备水平,相差没有多大,双方都是以燧发火枪为主,辅以鸟枪,抬枪,区别在于刘蓉的部队拥有大量自制的劈山炮,一种前膛装的滑膛火炮,而陈得才的部队,由于需要快速的机动,基本上没有重炮。
本页地址: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