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2 , 94 , 0 , 260
摘解三国志。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
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
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臣松之以为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三国演义》里这一段完全是黑魏延来着。
我心里还想,其实魏延还是比较大度的,马谡刚愎自用的时候,诸葛亮很不爽,但是魏延还一个劲的替马谡说好话,我就觉得魏延一直忠心耿耿,怎么可能晚节不保呢?
唉,看来正史和演义,还是有很大区别啊
——————————
正史里很多信息都是极其可疑的,就更别说演义了,呵呵。
每次听评书赤壁大战一段,诸葛亮给关张布置任务就觉得好笑,赤壁大战时诸葛亮官拜军师中郎将,官职远不如关张,关张不可能直接听诸葛亮的将令。当时,诸葛亮顶多给刘备出出主意,调兵遣将还应该是刘备的事。演义一夸张诸葛亮,,就没刘备什么事了。
----
问:
一个高增长高通胀的国家,高昂的腐败成本和巨大的浪费将导致国家必须维持高税收才能维持运转,gdp保8实际上是必须的也是迫不得已的。维持正常的运转,维持庞大的消耗税收而不是创造税收的公务员队伍,没有gdp快速的增长怎么可能呢。
—–这种看法很有道理,但保8毕竟会有个尽头,一旦走到头了那怎么去做呢
———————————————–我也觉得应精减公务员,也许减掉三分之二房价就见效了,呵呵。中国确实存在很多不应有的机构。
UfqiLong
答:
千万不能精减,越精减越多。
一般裁减公务员都是专门裁那些没背景,没关系,不会拍马屁,傻干活的。而留下的就是有背景有关系,会拍马而不干活的。
当傻干活的公务员被裁掉以后,剩下的不干活的公务员照样不干活。
于是政府发现没人干活了,人不够用了,再大批量招人,所以越精简人越多。
这就叫精减膨胀
特别是把熟悉业务的熟手减下来后,不得不招3个新手才能顶的住。等新手熟练了,人又富裕出来了。
精减膨胀这是不可更改的。
千万别精减,谁提出精减跟谁急,到时人民更没活路了。
问:
就是说,千万别想着动统治阶级的蛋糕
其实很多空军比较SB,天天叫着加息,说是提高收入就可以买得起房子,试问穷人手里10万,富人有100万,按照现在的利息,穷人每年整存整取10万不开税收是2250元,而富人得到的是22500,加息以后假设穷人每年收入是4000,富人是40000万,成千上万的富人每年多出40000,而生产资料和资源是有限的,当每个富人的4万流入市场,试问是不是又要通膨呢?所以加息是最愚蠢的均贫富方法。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是重新发行货币。但是除了改朝换代几乎不可能。
答:
今年朝鲜搞货币改革,重新发行货币,结果导致不可控的通货膨胀,财政部长给枪毙了。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