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4 , 12661 , 896 , 0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Psychology: Core Concepts-9: 第五章 记忆-20
编造的记忆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Piaget,1962)曾描述过他在童年早期经历的一个创伤性事件的生动记忆: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最早的记忆是在我2岁的时候,而且在15岁之前,我都相信自己清楚地记得下面所述的场景。
我正坐在婴儿车里,保姆正推着它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漫步,一名男子试图绑架我。我被带子固定在婴儿车上,而我的保姆则勇敢地挡在了我与绑匪之间。她的身上被绑匪划出许多伤痕,我现在还能隐约地看到她脸上的伤痕……
皮亚杰的保姆向其父母生动而详细地描述了这起所谓的袭击事件,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一块昂贵的手表作为对她英勇表现的感谢。然而多年以后,这个保姆给皮亚杰的家人写了一封信,承认自己编造了这个故事,并归还了那块手表。由此,皮亚杰(1962)总结道:
因此,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一定听过这个让我父母深信不疑的故事,并以视觉记忆的形式投射到对过去的记忆中。
我们是否都很容易产生像皮亚杰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种虚假的记忆呢?你觉得呢?
为了找到答案,伊丽莎白·洛夫特斯和她的同事进行了一组新的实验。他们先联系了一些大学生的父母,并记录了这些学生童年曾经历过的事件。接下来,他们把事件列表给这些学生看,并询问他们是否记得这些事件。然而,学生们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员在那些事件列表中嵌入了一些看似合理,但从未发生过的事件。
例如,在购物中心走丢了,在婚礼上打翻了酒杯,在迪士尼乐园遇到了兔八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兔八哥不是迪士尼的角色),或者生日聚会上有小丑来访等(Loftus,2003a)。经过几天的反复回忆,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声称自己记得这些虚假的事件。而产生这一结果所需的只是一些可靠的暗示。(这个实验可能会让你想起本章开头提到的唐娜的案例:治疗师的反复暗示导致唐娜产生了虚假记忆。)
新的研究表明,伪造过的照片也会导致人们产生虚假记忆,而其效果可能比洛夫特斯和她的同事在实验中使用的虚假故事更甚。例如,在“购物中心走失法”的一个研究变式中,给成年人看一些伪造的照片,显示他们正在乘坐热气球。他们会在两周的时间里多次看这些照片,之后有一半被试会“记起”虚构的气球旅行的相关细节(Wade et al.,2002)。即使在这个数码相机和修图软件盛行的时代,人们也并不总是会停下来质疑一张照片是否是伪造的(Garry & Gerrie,2005)。
影响目击者证词准确性的因素 那么,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依赖目击者的证词呢?显然,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有可能将虚假记忆从真实记忆中区别出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呢?例如,我们在上文中简要提过的詹妮弗·汤普森,她是否能正确地辨认出袭击她的人?
詹妮弗·汤普森的案件,就像其他数百个案件一样,是由于错误但极其自信的目击者的证词导致的错误定罪。事实上,目击者的误认是错误定罪的主要原因,后来因DNA证据而被翻案的错误定罪案件中有超过75%是因此导致的。
UfqiLong
如果有人宣称自己恢复了被长期遗忘事件的记忆,情况又会如何呢?正如我们在本章开头的第二个案例中提到的,罗斯的回忆在夏令营辅导员的忏悔中被证实,但人们并不一定能获得这种客观的证据。在没有客观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寻找可能会使人产生虚假记忆的暗示的证据,就像我们在错误记忆实验中看到的那种暗示一样。如果存在暗示,除非我们获得了客观的证据,否则对相关记忆进行适当的怀疑是必要的。具体而言,我们应该警惕目击者的报告受到以下几项因素的影响(Kassin,2001):
诱导性问题(如“两辆车相互撞击时车速有多快?”)会影响目击者的记忆。但是,如果预先提醒目击者,询问会造成记忆偏差,那么诱导性问题的影响就会小一些。
大量时间的流逝会导致原始记忆逐渐消退,使人们更有可能记错信息。
重复提取:记忆每被提取一次,都会重构并被重新存储(就像提取、修改并保存计算机文档一样),这增加了记忆出错的可能。
目击者的年龄:幼儿和老年人尤其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
盲目自信:对记忆的信心并不能代表记忆的准确性。事实上,被误导的人的确会因为对方的自信而相信错误信息。
基于对上述因素的担忧,美国司法部(U.S. Department of Justice)发布了收集目击者证词的国家指导原则。
(未完待续, To be contd)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