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 11736 , 2422 , 155
投资人人都爱的指数基金是如何诞生的-3
金融业的叛徒和他们的 “曼哈顿计划”
约翰·麦克奎恩曾是农场工人和海军工程师,因为痴迷计算机进入了金融业。他脾气暴躁,强烈反对金融业的 “伟人理论”——由某个天资超凡的英雄挑选出他认为会上涨的股票,而当他不可避免地在某次失败后,投资者就寄希望于另一个英雄。
“整件事情就是一个运气驱动的过程,根本没有系统性。”
麦克奎恩说。
他希望用更科学的方法投资。在富国银行的支持下,他召集了一群知名经济学家开展研究。
威格斯沃思说这称得上金融业的 “曼哈顿计划”。团队里有多位未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包括马科维茨、夏普、默顿·米勒,还有法马的学生迈伦·斯科尔斯。
1971 年,富国银行推出历史上第一只被动管理、追踪指数的基金,募集规模只有 600 万美元。基金准备投入等量资金到每一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约 1500 只),因为这是最能近似模拟整个美股市场的方式。
但管理人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股价不断调整成分比例,太难追踪。
富国银行又推出了一只更容易管理的基金,只追踪标普 500 指数。标普 500 指数采用的也不是等权编制,而是市值加权,即每只股票的权重占比是根据它在整个股市中的市值来确定的。
指数基金的诞生遭到主流金融业的激烈批评。当时一张印着山姆大叔的海报呼吁:
“来一起消灭指数基金吧,指数基金是非美国的!”
1975 年,华尔街巨头摩根大通的两位员工警告:
“证券市场整个资本配置的作用将被扰乱,只有那些被纳入指数的股票才有上涨的可能。”
一位主动基金经理向《华尔街日报》抱怨:
“如果人们开始相信随机游走这种垃圾言论,转而投资指数基金,那大量 8 万美元年薪的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将失业,取而代之的是年薪 1.6 万美元的计算机职员。这绝不会发生。”
威格斯沃思觉得,这些言论足以证明,指数基金这项创新,来自一些二三线的小金融机构,而非任何一家传统的华尔街巨头,是某种必然。
指数基金在早期获得了一些机构养老金负责人的支持。
因为他们意识到许多主动基金经理不过是 “隐秘的指数投资者”。这些基金经理本质上就是在复制股市整体表现,但收取着不菲的费用,仿佛他们为了寻找最好的股票付出了很大精力。
保罗·萨缪尔森(1915-2009)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也是巴舍利耶 “随机游走” 思想在美国的推广者。
他将指数基金的诞生与轮子、字母表、古腾堡活字印刷机、葡萄酒和奶酪的发明相提并论。
1970 年代,萨缪尔森在大众媒体上撰文,通过列举学术研究,表明大多数主动基金经理业绩比市场差得多。
大多数平庸的基金经理频繁交易,试图打败市场,都是在做无用功,还损失了交易费用。
“我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出于对证据的尊重,我不得不倾向于赞同这样的推理,即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应该退出这个行业,换个工作。”
萨缪尔森写道。他还呼吁更多机构建立追踪标普 500 指数的大型被动基金。
先锋领航的创始人、被称为 “圣徒杰克” 的指数基金最有名推广者约翰·博格(1929-2019)在自传中回忆:
“萨缪尔森博士的建议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点燃了我的信念。我相信,先锋领航有一个极好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机会,来运作被动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并且至少头几年里在市场上能独占鳌头。”
1976 年,先锋领航发行了历史上第一只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指数基金 “第一指数投资信托”。这只指数基金追踪标普 500,当时运作费用每年约 0.3%、交易费用每年约 0.2%,大致是一只主动基金内部运作成本的 1/10。
UfqiLong
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热衷追捧明星基金经理,“第一指数投资信托” 的规模到 1976 年底只有 1400 万美元。
嘲讽者称其为 “博格的蠢事”。
1980 年代美国的牛市和 401(k) 退休计划的出现,推动了先锋领航的崛起。
401(k) 退休计划起源于 1978 年的《税收法案》,鼓励每位美国人通过投资股票基金来为自己存养老金。
“第一指数投资信托”(现改名为 “先锋领航 500 指数基金”,也就是巴菲特赌局采用的那只)的规模在 1988 年达到 10 亿美元,在 2000 年超过 1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
先锋领航也从一个边缘小公司,变成世界上第二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近 8 万亿美元,仅次于贝莱德的 9 万亿美元。
先锋领航的成功归功于博格这位魅力型领导人。
他以救世主般的热情推广指数基金,劝导投资行业,通过低成本的被动投资工具让更多人得到公平交易的机会,被称为 “圣徒杰克”,或者资产管理行业的 “道德之声”。赞赏者认为,是他把数千亿美元从华尔街贪婪者的口袋里掏了出来。
威格斯沃思说,博格平易近人,身上散发着正直和权威的气息。
他有着低沉洪亮的男中音和惊人的讲故事天赋。他在工作中全力以赴、有核动力般的自驱力,但也凶猛、高傲、自负、不听反对意见,晚年还热衷打磨自己的传奇故事。威格斯沃思觉得,这些特点综合起来才是一个真实、复杂的博格,而不是没有缺点的虚假伟人。
博格也是记者威格斯沃思印象最深的受访者。
他回忆,2018 年 12 月底,《被动攻击:华尔街革命的故事》发表前,博格给他打了电话,问他是否得到了需要的一切内容。因为博格说自己即将去医院,可能不会再回来。
这让威格斯沃思非常感动。几周后,博格逝世。
(未完待续, To be contd)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