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 476 , 0 , 240
(接续)
3. 土地非市场化
城市房产增值,农村土地贬值
土地及房产,是当今世界的核心资产。
在很多国家及城市,房产,已成为贫富分水岭。有产者希望房子上涨,无产者希望房价下跌。二者矛盾不可小觑。
有无能力买房,表面上看是市场行为,其实非完全市场行为。房价的涨跌,由三大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人口、货币及土地政策。
这三大因素,都不是完全市场因素。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人口,受国家生育政策、户籍制度、国籍制度及人口流动政策影响。当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时,城市化加速,房地产需求增加,房价快速上涨。
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房子的价值,不仅等于居住价值、投资价值,还包括城市门票的价值。
争夺城市门票,是城市化进程中房价上涨的内在动因【4】(详见《房子,无奈的代际选择,昂贵的城市门票》)。
货币供给,掌控在央行货币当局手中。过去十年,美国、英国、澳洲、中国香港及内地的房价大幅度上涨,都与货币大规模发行直接相关。
土地政策,尤其是土地产权制度,对房价的影响或许更为根本。
美国在建国初期,战争债务堆积如山,联邦财政陷入困境。
美国国会在1785 年和1787 年,先后出台了《关于西部土地测量和出售法令》和《西北法令》,目的是出售公共土地,“用于偿还债务或者履行偿债业务”。
这就是美国土地财政的开端。(详见《房地产税 | 中国经济的惊险一跃》)
后来,美国从法国手上以白菜价买下了路易斯安那2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西部扩张吞并了大量土地。
联邦政府获取大量领土支配权,并通过拍卖土地获得巨额出让金。土地出售收入占联邦政府收入最高年份达到48%。
最终,美国通过出售土地还清了债务。
但是,美国这轮疯狂的土地财政,直接导致房地产价格暴涨,资产价格泡沫崩盘最终引发了“1837年美国大恐慌”。
“1832年仅有5900万美元,到1836年已经疯涨到了14亿美元——仅仅4年的时间竟然大幅上涨了23倍……大量的流动性是由那些新开的银行创造出来的……这些钱并没有投资到新兴产业,其中大部分都流进房地产业用于投机。【5】”
1837年底,全美所有银行都停止了金币兑付,股票市场大跌,全美90%工厂停工和大量工人失业。
在大恐慌之前,美国联邦政府控制着大量的土地,相当于土地供给被政府垄断。这极大地阻碍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联邦政府拍卖土地,大量金融及地产投机者购买大片土地,炒高地价、房价,制造了严重的金融泡沫。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第二年正当战争打得难分难解之时,林肯总统颁布了《宅地法》。这部法律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的土地制度从国有化转向私有化。
在土地私有制中,土地被大大小小的私人持有,不利于大地产商集中炒卖土地,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充分配置。
如今,美国土地以私人所有为主,居民住宅用地供给充足。
2017年,美国60%的土地为私人所有,38%为政府所有,2%为印第安人保留地,人均私有土地达3万平。全国居住用地共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重达6.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高达1728平。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实现套户比超1.1、住房自有率超60%,至今保持在1.15和64%左右;60%的住房为拥有3个甚至更多卧室的大户型,拥挤程度很低;62%的住房为独立式单户住房,新建单户住房平均建筑面积近250平,人均近100平【6】。
土地私有化,分散了土地供给,促进土地自由交易,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和房屋自给率。这就是美国在高房价下,依然存有大量的别墅、大房子居住的重要原因。
当然,美国房价还受到货币泡沫的冲击。德国是土地私有化制度极为成功的国家。
这个国家抑制金融泡沫,鼓励土地私有者自建房或联合建房,打击土地集中及房地产炒卖。德国的房价一直非常平稳,价格相对低,居住矛盾小。
香港是土地国有化的失败案例。
很多人将香港的高房价及社会矛盾,归为香港的保障房政策、金融炒作及李嘉诚。
其实,香港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土地国有化。
香港房价从1985年开始起飞,一口气上涨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图:1982-2012年香港房价走势,智本社
为什么从1985年开始上涨?
1984年12月19日,中国与英国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为了防止英国在回归之前,将香港的土地一售而空,该声明附件第三款规定,“所批出的新的土地,每年限于50公顷”。
50公顷,什么概念?
相当于深圳一个大型楼盘的面积。香港一年只供应这么少土地及新房,市场严重供不应求,资金蜂拥而入,房价应声上涨。
香港土地国有化,导致土地使用率极低,资源配置效率不合理,土地被集中控制,房价持续走高。富人出高价也只能购买到小房子,穷人住的公屋则更加袖珍。
房价高企后,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虽然香港政府获得大量土地财政后,也努力致力于公屋建设。
但是,由于大部分未开发土地都掌控在政府手中,政府成了有产者与无产者斗争的焦点。香港公屋占比达4成,跟新加坡比有距离,跟新兴国家比则绰绰有余。
但核心问题依然严峻,那就是土地使用率很低,居住面积太小,香港土地使用率只有23%。
董建华主导的“八万五”建屋目标计划以及林郑月娥的大屿山开发计划都受阻搁浅。手握土地供给大权的港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问题不在有产者的反对或无产者的支持,而是这种高度集中、政府垄断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从美国、德国及中国香港的例子可以看出,土地国有化制度下的高房价,导致了有产者与无产者的尖锐矛盾,扩大了贫富差距。
在中国,城市土地可流转与农村土地不可流转,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割裂以及贫富差距。
UfqiLong
中国城市的农民与农村的农民,完全是两个世界的农民。这是由城乡土地双轨制决定的。
城市农民,可以出售土地获利,坐享城市化红利,坐等地价、房价大幅度上涨。
但是,农村土地不可以流转,房屋无法对外销售,农村农民最核心的资产无法流动,无法变现,严重抑制了农村致富。
比如,用30万在农村建房,用60万在县城买房,这两个决定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农村房产无法流转、变现,升值空间被抑制;
县城房产可抵押贷款、可出售变现,用于做生意。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认为,随着农业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农民可以从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获利,从而提高了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了贫富差距。
但是,城乡土地双轨制度反而加剧了财富失衡。农村土地无法变现,土地边际递减,中国农民只有进城打工这条路才能获得收益,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房价高企,城市房子增值,进一步扩大了城乡贫富差距。
任志强直言:“如果不打破土地制度的双轨制,农民的宅基地做交换时,使用权哪儿有什么权利?
它不能作为银行的抵押资金,因为不能交换。尤其是不能让城里人到农村去买宅基地。城市的资源和金钱如果不能进入农村,农村怎么能富?”
从国际市场来看,受国土、领土限制,土地资源难以在全球流转,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正如亚马逊的农民,无法到其它国家打工,也无法将耕地出售变现,只能火烧更多雨林,种植更多粮食糊口。
总之,市场资源配置越充分,越有利于创富。
富人驾驭资本在全球畅通无阻,资源配置高效;
而普通人的财富增长,受制于三大非充分竞争市场——法定货币、劳动及土地。
法定货币、国际限制、国土制约,正在阻碍全球化资源配置,扩大贫富差距。
这充分体现当今世界国家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愈深,愈不利于穷人。这也是当今很多人反全球化的重要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过度市场化导致了贫富差距;
实际上,恰恰相反,不充分的市场化才是问题所在。
更严重的问题还是,该市场化的没有市场化,不该市场化的反而充分市场化。
以制度重构市场化、全球化治理模式,才是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贫富差距:美国经济背后的“幽灵”,张鹏,西泽研究院,编译自桥水公司的报告《Our Biggest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 The Two Economies: The Top 40% and the Bottom 60%》;
【2】马尔萨斯陷阱3.0|世界正滑向危险边缘,清和,智本社;
【3】用商品生产商品,斯拉法,商务印书馆;
【4】房子,无奈的代际选择,昂贵的城市门票,清和,智本社;
【5】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中信出版社;
【6】美国房地产60年大牛市、次贷危机及背后的深层次住房制度,任泽平,泽平宏观。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