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 9650 , 993 , 154
1983年胡耀邦挽回民营经济信心的光彩讲话-4
(四)
那么,胡耀邦为什么这么坚定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呢?这倒不是出于个人私利,他的子女,乃至湖南老家的亲属,当时无一人经商;也不是为了维护某个团体的利益做出的权宜之计,他这么坚定地为民营经济呐喊,是出于他内心的 “民本经济观”以及他对计划模式弊端的深刻认识。
胡耀邦自改革开放后,就不断强调治理国家要坚持 “富民为先”,藏富于民。他指出,两千年前管仲就提出来“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我们更应该有这个觉悟,决不能把人民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对立起来,国家的利益离开了人民的利益,“就是抽象的,没有意义的”,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真正富强。
他1983年12月22日在审议中央 “一号文件”时,更是一语中的地说,苏联国内的最大问题就是把富民和富国对立起来,只有国家富,搞了几十年人民却还没有富起来,“苏联领导层脑子里面没有老百姓,整天就是钢铁军工、军备竞赛、称霸世界”。他还预见到东欧和苏联的新的改革,仍旧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改革也必然要走向失败。
胡耀邦担任总书记期间,不仅开放经营自由,并且还加大国企收入中工资分配比例,不断给工人增加工资。1986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月工资增加到211元,是1978年的近4倍,80年代成为我国现代史上,少数人民收入增加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时期之一,这都是他 “富民”思想的体现。
(1986年胡耀邦视察上海郊区的乡镇企业)
胡耀邦还清醒认识到,照搬计划模式不会通向现代化,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是富民和工业化的最有效手段。早在1969年 “九大”前夕,他在给中央的建言信中就以无比勇气指出来,“空洞洞的全民所有”必然导致“全民所无”、“全民所困”,斯大林时代计划经济剥夺了人民的自由,堵死了汇聚人民力量自发进行工业化的道路,一定是富裕不起来,中国照搬斯大林计划经济,必然是实现现代化遥遥无期。
因此,胡耀邦坚定地认为,只有废除苏联模式下资源垄断和经营垄断,给人民经营的自由和共享生产资料的机会,人民才能真正富起来,国家也才能真正发达起来,这正是80年代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国有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要义。
总之,当时人们如何进行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分歧,实质是国家优先,还是人民优先;是国家能力更靠谱,还是人民能力更靠谱的分歧。胡耀邦为代表的一些共产党人,坚持现代化的本质应该是人的解放和发展,坚信只有依靠人民主动性才能实现现代化,深刻认识到,让人民富裕起来, “绝对不应是权宜之计,而是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根本观念“,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坚持捍卫人民的经济自由,始终坚持不断为发展民营经济鼓与呼。
从1983年 “光彩讲话”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十年了,这四十年中,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民营经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在国民经济中达到“五六七八九”的格局。然而,民营经济仍然不时遇到之前类似的意识形态困境,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老一辈改革家的理论勇气,解决问题的决心,洞察历史潮流的智慧,调动起社会最广泛的积极性,增强各界信心,方能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
----
注释及参考文献
注释一:1981年4月,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印发了一份题为《当前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几种观点》的内部材料。它按照对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态度,将经济学家划分为4类,坚持以计划为主的属于第一类,而薛暮桥、林子力等主张经济由市场调节的经济学家则被划为最末一类,也就是第四类。
1982年8月,在起草党的十二大报告过程中,一位书记处成员指摘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体制改革的建议,是 “必然会削弱计划经济,削弱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错误观点”。
UfqiLong
注释二:改革初期,中央高层围绕雇工是否是资本主义剥削产生了争论。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林子力援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个算例,推导出一个结论:雇工7个人以下,叫做请帮手;雇工8个人以上,就产生了剩余价值,算是剥削。胡耀邦等用这个观点说服了反对雇工的中央书记处成员,从而为雇工开了一些政策口子。
注释三:对于胡耀邦在几个一号文件及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的角色,本文并没有拔高,根据杜润生、吴象、高尚全等亲历者的回忆,胡耀邦均是全程参与文件起草过程,并且敲定主要观点论调。以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为例,胡耀邦自7月底至10月期间,就至少9次与起草组一起讨论文稿,并逐段敲定文案。
----
1. 盛平主编的《胡耀邦思想年谱》
2. 胡德平:《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人民出版社,2011年。
3. 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决策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
4. 吴象:《胡耀邦与万里在农村改革中》,春秋,2001年第7期。
5. 谷牧:《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6. 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
7. 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
8. 陈开枝: 《任老是广东改革开放工程师》
9. 关山:《任仲夷谈邓小平与广东的改革开放》,此文系2001年作者对任仲夷的采访。
10. 朱厚泽:《胡耀邦的全民改革主张》
11. 高尚全:胡耀邦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 吴敬琏:《80年代经济改革的回忆与反思》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