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化工集团创业史..


中国化工集团创业史

2021-05-29 , 2714 , 101 , 170

听音频 🔊 . 看视频 🎦

[编按: 转载于 腾讯微信/酷玩实验室 酷玩实验室, 2021-05-29. 原标题:"马兰拉面要是没了,中国化工业的半壁江山可就倒了".]


最近中国的化工界出了一件大事儿。(2021年)5月,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两家巨无霸企业正式合并了——新公司名叫“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简单说就是:中化 + 中化 = 中化。不光你搞不清,好些炒股票的人都搞不清,以前一家公司出消息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另一家的股价。
而这两家世界500强的央企重组之后,将形成一家资产1.4万亿、员工数达到22万的巨无霸公司。
化工巨头“合体”,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2015年底,美国的陶氏化学与杜邦宣布合并,新公司叫陶氏杜邦公司,双方各持50%的股份。

本来它们是全球第二和第三,合并之后一举超过第一名——德国巴斯夫,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
化工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方说,如果没有化肥和农药,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吃不饱饭;如果没有饲料添加剂,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人吃不上肉蛋奶。那为啥化工企业的大趋势就一定是“分久必合”呢?答案得从历史里找。

用中化人自己的话说:
“中国的化工品消费占全球消费量40%以上,作为全球第一化工大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大型综合性跨国化工企业,这个使命应该由(合并后的)中化集团来承担。”
中化集团过去是给国家做外贸起家的,有着“第四桶油”的称号。

而中国化工(别搞混啊)这家企业有一点特别有意思:跟其他的大国企不一样,它最开始只有“七个半人”,还差一点就被“私有化”了。
它的“创始人”和过去几十年的老板叫任建新,在9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中,他硬是把自己做到世界第一、赚得盆满钵满的公司“拱手”交给了国家。
而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也是由他操盘的。
英国《金融时报》称任建新是一名真正的创业家,因为这家中国过去最大的化工企业,竟然是他“借款1万”才创立起家的。
没有任建新,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万亿级别的两化合并。当我们读懂了任建新的故事,我们也就间接读懂了中国化工业的恢弘版图,也就能多少看清一些中国国企央企在今天到底占据着一个怎样的位置。

-loading- -loading--loading-



01
1984年是一个神奇的年份,很多中国的大型现代公司在这一年创办,比如海尔、万科、TCL……
同样是这年,一家偏远的科研单位——位于兰州的化工部化学机械研究院也嗅到了这股春风。
80年代的兰州
那一年,26岁的团委书记任建新发现了一组奇怪的数据:
中国每年因锅炉结垢,会多消耗850万吨原煤,相当于当时煤炭增产量(1750万吨)的一半,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清洁技术落后。
看到它,任建新突然想起化机院之前有一款叫“兰5”的技术,理论上可以解决锅炉结垢的问题。
“兰5”,全称“硝酸用工业缓蚀剂”,是这家单位科研人员花了5年研发出来的。
而它的命运是——在此后5年里,被“扭送”到档案室的里雪藏了。化机院对这项专利的对外报价是——250块。
任建新动了动脑子,觉得可以拿着这项技术去创业。

为此,他不仅放弃了团委书记的职位,还立下了军令状:
如果我创业失败,没办法归还组织上这1万元借款,那就撤掉我的科级职务,下调一级工资。
了解任建新的老员工说,他连门板都当了,总共筹集不到2万块钱。而专利尘封多年,能不能做成,其实谁心里都没底。
最后他和6个年轻的共青团员,还有“半个”兼职的会计,一共“七个半人”,在防空洞的工棚里搭起了“草台班子”——起名“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清洗公司”。
但16个字的名字太长,刻印章一圈刻不下,于是他换了个新名字——“蓝星”。

UfqiLong

中国蓝星-202105.png


和很多“初创公司”一样,有技术没销路,任建新就搞起了“免费地推”活动。
在西宁郊区的一个煤矿,任建新带着“共青团员学雷锋做好事”,给矿工家里免费洗茶壶水垢,洗得光洁如新,一个老奶奶看他们吃苦耐劳,就给了两毛钱。
而这两毛钱,正是日后跻身世界500强的万亿国企的第一笔“收入”。
很快,矿上的工人就把洗茶壶的事儿告诉了领导,领导找到任建新说:
矿上有台几乎报废的重垢锅炉,你们试着洗洗,洗好了有报酬,洗坏了就当报废。

结果蓝星团队连夜开工,夜半时分,噼噼啪啪的水垢剥落声传出,真的让“废锅炉”起死回生,这一单让任建新拿到了1900块的报酬。
煤矿领导说:那就给你们凑个整数2000好了。
任建新一口谢绝了:“我说了1900,就只收1900,决不能多收。”
很快,蓝星“刷锅炉黑科技”的消息在煤炭圈不胫而走,因为很多企业都发愁:锅炉清洗不彻底,煤垢堆积很快,导致锅炉寿命短暂。
来问询的信件和电话接连不断,蓝星3个月清洗锅炉60多台。
从洗两毛钱的茶壶,到洗青海至格尔木400公里的输油管线,到洗中国第一个实验载人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设施……创业头一年,蓝星实现净利24万元。

-loading- -loading--loading-


UfqiLong

要是按照利润分配,每个人都能成为万元户。
但任建新选择一部分利润上交国家,另一部分留作企业发展基金。
1987年,山西化肥厂一套引进的30万吨合成氨化肥生产装置,请了家德国公司清洗8次都失败了。
而蓝星突击队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洗净了第一根24英寸氧气管道,除锈率百分之百,只相当于德国人1/10的价格和短短10天的工期便完成了清洗任务。
最终德国专家汉克严格检查清洗结果后,亲手在管道上连写三个OK,中国的清洗技术第一次让外国人甘拜下风。

1988年之后,蓝星像星星燎原的野火一样,“洗”遍了神州大地上它能洗的所有大项目——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从国外引进的所有石油、石化、化工、有色冶金、电力的大型成套装置开车前清洗业务。
蓝星甚至还接到了美国北加州某大型空军基地地下输油管道,受到美军专家高度好评。
美国三大清洗公司总裁对媒体说:“蓝星公司的清洗技术至少要比欧美领先20年。”
原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刘宪秋回忆:“只要听到有蓝星在,其他的公司就主动退出竞标。”

这家“七个半人”创业的小公司,成长为中国清洗技术门类最齐全、清洗综合应用能力最强的专业公司。
原来“垄断”这一行的日德同行统统被他们“撵”出了国门。
而这时候,任建新再次显露出高人一等的格局——他选择面向全国推广清洗技术,将技术和市场一起转让。

因为他觉得,中国即将迎来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国家迫切需要一个成熟的工业清洗行业。
而跟一家企业效益高低比起来,国家工业体系是否完善要重要得多。
到1994年,掌握清洗技术的企业达到上千家,全国清洗行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为国家创造效益近百亿元。
蓝星洗出了一个行业,也将外国同行洗出了中国。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介绍任建新和蓝星,标题是《他,创造了361行》。
90年代,国企改制、国退民进的浪潮风起云涌,一大批国企的领导者通过将企业改制为股份制的民营企业,从而走上了财富和成功之路。
当时很多人劝任建新,让他也搞股份改制,把蓝星私有化。
而任建新说:创始资本是国家的(那一万块钱),公司理应100%国有,蓝星的目标是“兴业报国”,国有还是私有,对这个目标的影响不大。
就这样,外人眼中一步登天的生财大计,就被他弃置一旁了。

+任建新 +蓝星 +锅炉 +化工 +技术

本页Url

↖回首页 +当前续 +尾续 +修订 +评论✍️


👍19 仁智互见 👎0
  • 还没有评论. → +评论
  •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 连载目录

    🤖 智能推荐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中国地方警察异地远洋捕捞式

    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

    Elon Musk马斯克发

    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在中国问题

    + 一念 一念
    AddToFav   
    新闻 经典 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