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22 15:10 .. 我国古代的年首先是与农作物一年一度的收获相关。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古人发现庄稼的成熟与四季交替的周期密切相关,从而逐渐总结出自然规律,得出历法以区分年、月、日。
新年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
例如,先秦时期新年被称为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两汉时期叫岁旦、正旦、正日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称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唐宋元明时被称为元旦、岁日等;到了清代,则叫元旦或元日。
到了近现代,随着公历纪年法的使用,公历1月1日被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被定为春节。
春节是时令的分界,也是希望的起点。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作为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不仅仅意味着丰收的喜悦、团聚的温馨,也承载着朴素的心愿、美好的希冀。
元日述怀卢照邻(唐)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千门万户阖家欢聚除夕是团圆的时刻除夕是农 .. UfqiNews ↓
2
...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和农事活动的一种特定状态.
二十四节气准确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后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进行过调整,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
这样,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
“立春娃,立春娃,穿着绿柳褂.
戴着红梅花,洞里学虫爬,河里逗鱼虾.
叽喳叽喳喳,还和燕子说悄悄话.”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宣告着春季的开始,表示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文化大国,我国南北方在立春当天也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习俗.
在北方,立春有鞭春牛的风俗,也叫做鞭土牛.
这个习俗在唐宋两代尤为盛行,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
在北方一些地.. 02-06 16:40 ↓ 8
...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变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创造.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说,二十四节气是把黄道分成二十四等分点,以春分点为零点,太阳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等分点就是节气交节的时刻.
每个节气都有专用名,体现气候变化、物候变化、农作物生长、降水等信息.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运动的规律来划分的,基本上,每个节气在一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从这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中不难看出,公历每月都有两个节气,上半年分别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交节,下半年则在每月的8日和23日前后交节,上下差不了一两天.
杨婧表示.. 04-06 23:10 ↓ 7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