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7 22:00...脊髓若受到损伤,大脑发出的指令就无法传递给肌肉,患者因此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如何使脊髓损伤致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重大难题。由于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性,目前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直至近年,有研究证实脊髓硬膜外电刺激可以重新激活神经肌肉活动,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康复,但在脑电运动解码、脊髓神经... 0
-
09-23 21:50...可以处理AI和机器学习任务,如用作人工神经网络、自动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等。而且,这款神经形态装置可用于研究、控制和操纵构成材料的分子运动,让其与特定的电状态匹配,并按需改变其分子行为。这款平台是一种分子忆阻器模拟物,由分子组成,分子的电性能会根据通过分子的电荷量的不同而改变。研究团队表示,他们从人脑中汲取灵感,利用分... 0
-
09-21 19:50...众多专家学者、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绿色算力的发展之路。新疆凭借能源、区位和气候优势,正积极布局算力产业,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融入国家算力网络体系。此次大会展示了新疆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新成果,探讨了高效算力资源调配的新策略,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应用。乌鲁木齐融合算力中心点亮仪式(姚刚摄)安徽省驻新... 5
-
08-27 18:50...薄言信息总经理郭文峰介绍,该公司正立足宁波,将业务覆盖到广药集团、南方电网、有赞等头部企业,近期还在通过AI将专业知识图谱化,服务电力巡检等智能制造场景。围绕AI大模型,宁波科创大咖层出不穷。如博登智能创始人赵捷博士,曾在德国车企担任核心算法高级工程师。他结合AI算法的自动标注能力,打破无人驾驶数据标注的手工模式,为车... 0
-
08-14 10:40...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郭大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科学、全面地破解人脑之谜,构建类脑智能研究范式,将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希望和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孪生脑,正是类脑研究的重点。简单来说,数字孪生脑是创建在信息化平台上虚拟的大脑“备份”。其原理是通过整合各种介观尺度神经大数据,构造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逼近真实生物脑的... 0
-
07-21 19:00...克雷格·安德森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由他牵头发起的研究项目“急性脑出血的强化降压相关治疗研究项目试验”,该研究在过去20年开展一系列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对脑出血患者早期积极控制血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研究结论发表于《柳叶刀》上。紧随其后的“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的研究”也于今年5月发表于国际知名医学期刊... 0
-
-
07-07 19:00...研制出世界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该芯片可在极低的带宽和功耗代价下,实现每秒10000帧的高速、10bit的高精度、130dB的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不仅为智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还为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重要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开放世界感知、具有互补通路的视觉芯片》作为... 3
-
07-04 22:40...电子设备模仿神经元和突触,并以一种类似于大脑网络的方式相互连接。神经形态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一些基本特性,使其与传统计算机区别开来。首先,神经形态计算机没有单独的内存和处理单元,这些任务可以在芯片上每个神经元的位置一起执行,所以不需要在内存和处理器之间传输数据,减少了能源消耗并加快了处理速度。其次,在传统计算中,系统的每个... 2
-
06-25 00:2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国齐、徐波课题组与时识科技公司等单位合作设计了一套能够实现动态计算的算法-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类脑神经形态SOC(SystemonChip,系统级芯片)Speck,展示了类脑神经形态计算在融合高抽象层次大脑机制时的天然优势,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 11
-
09-02 04:50...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铁林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由于采用反向传播(BP)等人工学习方法,可能会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在学习新任务或适应新环境时,丧失了以前习得的一些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灾难性遗忘”,会对人工智能系统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人工智能迫切需... 4
-
09-01 21:50...申报材料中各类数据的基准日为2023年8月31日。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23年10月9日。申报材料包括纸质版(一式两份)和电子版(U盘),电子版包含与纸质材料完全一致的PDF文档和可编辑文档(WORD、WPS、EXCEL等格式)。申报材料邮寄至深圳市财政局基金办(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景田东路9号财政大厦,李女士,07... 8
-
09-01 20:50...人工神经网络由于采用反向传播(BP)等人工学习方法,可能会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在学习新任务或适应新环境时,丧失了以前习得的一些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灾难性遗忘”,会对人工智能系统稳定运行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人工智能迫切需要借鉴生物系统中的微观、介观、宏观等多尺度神经可塑性融合计算机制。据介绍,生物系统中常见的多巴胺、血清素... 10
-
-
08-29 11:50...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成功打造全脉冲神经网络类脑认知智能引擎“智脉”,并将其全面开源开放。该平台将为探索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助力探索自然智能的计算本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据悉,“智脉”是一个基于... 10
-
08-28 22:50...、局部时序依赖可塑性(SpikeTiming-DependentPlasticity,STDP)等多尺度神经可塑性机制,整合得到一种基于神经调制依赖可塑性的新型类脑学习方法(Neuromodulation-AssistedCreditAssignment,NACA)。该方法参考了大脑中复杂的神经调制通路结构,并以期望矩... 13
-
08-27 02:50...机器人还无法真正介入。类脑智能机器人正是从人类思考、行为的源头出发,基于神经科学对影响人类作业、运动、感认知和决策等关键生物机理的研究,通过信息建模和机器人软硬件系统,建立起新型机器人系统。这种全新的机器人系统在外形、控制和智能等方面都与以往不同,可实现以往无法完成的多类新任务,引领机器人领域的变革。和普通机器人相比,... 8
-
08-23 22:10...共同建设光明科学城脑科学与康复应用临床转化创新中心。会上,光明天安云谷与深圳市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共同携手,将光明云谷建设成脑科学专业园区,共同推动光明科学城脑科学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光明云谷全力打造脑科学专业园区,得到《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关于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园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专项政... 11
-
08-17 09:40...助力探索自然智能的计算本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据悉,“智脉”是一个基于类脑脉冲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与脑模拟计算平台。它以多尺度生物可塑性原理为基础,支持全脉冲神经网络建模,具备脑启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脑功能和结构模拟能力。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 9
-
08-17 08:20...助力探索自然智能的计算本质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细胞出版社旗下《Patterns》期刊。据悉,“智脉”是一个基于类脑脉冲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与脑模拟计算平台。它以多尺度生物可塑性原理为基础,支持全脉冲神经网络建模,具备脑启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及脑功能和结构模拟能力。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 10
-
-
07-25 19:00...开展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前沿核心技术攻关,深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通用技术研究,提升芯片算力利用率,打造适配芯片的开发生态。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安防、智能金融、智能驾驶及无人机等六大应用领域,努力培育和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人工智能领域高新技术产品。前瞻布局类脑芯... 13
-
07-04 22:10...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针对“觉醒睡眠系统调控认知原理”“基于觉醒睡眠稳态的意识与思维等关键科学问题,打造基于觉醒睡眠与认知的“基础理论研究—临床转化研究—类脑智能转化研究”的公共服务+专用服务平台,提出引领世界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起源、情感和记忆发生等原创的脑智能理论,提出意识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衰老、阿尔茨海默病所致思... 10
-
06-29 21:00...而沉默突触在正常条件下是不活跃的。而且,当沉默突触被激活时,它们可帮助优化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由于人脑包含大约一百万亿个突触,而建立在数字电路上的人工突触通常占据较大的空间,因此在硬件效率和成本方面存在限制,要将其应用于智能便携式设备和物联网,需要提高硬件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UTD研究团队使用2D材料模拟了功能性和... 6
-
05-31 02:20...赵瑚:“分辨率大概是千分之一毫米,红色是神经,神经束在身体各个结构里面穿行,每一个神经元跟其他成千上万个神经元互相连接。我们就是绘制脑连接图谱,这就是整个巨大项目的终极目的。”脑和神经是最精密复杂的结构,每一个神经元都有很多触角来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信息。绘制完整的大脑与神经链接图谱,会让我们了解相关疾病的潜在的靶点,进而... 21
-
-
-
本页Url:
-
2024-11-27-16:5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