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1 23:00...产量潜力巨大。“在新疆投资建设一亩高标准农田,其产量相当于其他省份的两亩。”新疆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晶说。管好用好水资源。在依靠灌溉发展农业的绿洲地区,“水”是农田的命脉,有水就有地,有水就有粮。为把有限的水资源管好、用好,新疆2023年便成立了自治区党委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从全区层面统筹分配利用水资源。2024年新疆继续... 0
-
02-10 18:20...以“成方连片、规模发展、品牌效益”为建设目标,以打造高质量“精品园、高效园、致富园”为追求,发展了200亩现代矮砧密植苹果园示范基地。引进了烟富7、烟富10、维纳斯黄金等优良品种,建设现代果园,配套水肥一体化、应用物联网、测土配方施肥、果园生草、绿色防控等先进管理技术。合作社负责人邹军波说:“果园在施肥、灌溉上使用水肥... 3
-
02-05 20:00...遴选10个北京市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完成超200公里供水管线改造,置换50处自建设施供水小区(单位)水源,更换80万支居民智能远传水表,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到8.5%以内。2024年,本市发布节水贷融资服务政策,加大对节水项目、节水服务绿色信贷支持。全市单笔最大金额5亿元节水贷落地,首笔节水15亿绿色金融债券发... 0
-
02-05 19:00...去年种植的两个新品种每亩可达5500株到6000株,亩增产200公斤左右。其中一块50亩的试验田,亩均种植7500株,加上水肥充足,仅玉米这一料作物亩产就超过1500公斤,达到‘吨半田’水平。”李登云说。2024年,定边县实施50万亩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在堆子梁镇建立3万亩“吨粮镇”项目区,从品种更新、精量播种... 1
-
02-02 02:20...大分4号、红美人、甜桔柚、鸡尾葡萄柚各个品种都有。”仟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聂红丽介绍,自元旦后已经订出去了两万余株柑橘大苗,销售额超过70万元。成立于2023年8月的仟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柑橘新品种研发、栽培技术创新、新品种示范及推广、果品销售推广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凭借对品质... 0
-
01-29 06:40...持续提升无人机载重和作业效率,不断拓宽应用场景。据介绍,最新发布的极飞P系列农业无人飞机,可实现多种场景全自主农事作业,在不同任务系统之间便捷切换,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播种、施药、撒肥、测绘和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功能。图片说明:极飞P150Pro农业无人飞机正在播撒作业。(受访者供图)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农田,会出现怎样的应用场... 3
-
-
01-27 07:50...解决因沟通协调不畅造成的争水抢水问题。在工程节水方面,大破大立建成高标准农田52万亩,将7级灌排体系减少到6级或5级,衬砌渠道431公里,提升耕地地力等级1级;创新推广四种引黄滴灌模式,依托干渠建设直引式首部12处,利用湖泊海子建设调蓄式首部31处,推广移动式水肥一体机1057台、便携式1600余台,引黄滴灌覆盖面达到... 5
-
01-23 04:50...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徐宏伟说。2024年以来,我市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改善灌区渠道运行条件,提高灌溉保障能力,实现农业节水增效。持续推进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积298.9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8亿立方米;继续实施水权盟市间转让二期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14.7万亩,新增节水... 1
-
01-22 11:00...”2024年底,西崔章村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项目正式竣工,第一季冬小麦在“新家”落地生根。“入冬以来,气温偏高,也没有有效降水,建议春节过后及时浇足返青水。”河北省安国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刘建用铁锹挖出几株麦苗,仔细观察后向前来咨询的种植户们指导起春季田间管理。高标准农田建成时间不长,为保障节后各项农灌模块正常运行,让种... 0
-
01-22 00:30...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能精准追踪农机作业轨迹,实现自动辅助驾驶,且作业情况可实时可视化,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就能查看作业位置、进度、质量等信息,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极大提升了栽前一体化作业的效率与质量。天空中,“一键式”无人机十分亮眼。操作人员只需在地面控制终端预设作业航线和施药参数,无人机就能自动起飞精准喷施。传统人... 2
-
01-21 03:20...说起来,滴灌系统十分关键。张裕引进的国际领先的耐特菲姆(NETAFIM)“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可精确地定时定量满足葡萄在不同生育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用工量减少99%、肥料投入量节省30%。不仅葡萄长得好,还省了水和肥。绿色生产,每一个酒瓶耗能减少13%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如何最大化回收利用起来?张裕为此引进了一... 6
-
01-19 07:00...为提高皖北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高效精准灌溉及水肥利用效率,安农大产业联盟技术专家团队集成示范了智能管网水肥一体化系统,结合农业信息化与农田气象传感信息实现智能调度作业,实现了大田作物水肥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每年开展高素质农民现场观摩教学10000余人次。“精准播种和水肥药的精准施用大大提高了作物抗性、提升了作物产量。”埇桥区... 0
-
-
01-16 21:10...预计于2025年8月底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对农场节水控水、改善地力、农作物增产、农工增收方面有很大提升。狼山农场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瑞介绍。据悉,实施水肥一体化引黄滴灌项目后,经济效益方面,预计灌溉增产效益为187.5万元,农作物增产62.5万公斤,农业增产值262.5万元,新增节水能力101万立方米,受益农... 5
-
01-10 16:40...促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这是位于陕西省镇巴县的长岭镇现代农业示范园(12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陕西省镇巴县长岭镇位于大巴山地区。2021年,长岭镇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陆续建成玻璃温室、柔性日光温室、连膜温室等农业设施,并配套智慧化水肥控制、温室内温湿度实时监测等系统。以“镇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 0
-
01-09 18:30...其中,巴彦淖尔市华蒙肉羊和玉米水肥协同减膜增效膜侧精量播种技术及装备入选。这两项成果均由巴彦淖尔市农科所联合各大科研院所及企业共同培育与研发。今年3月,华蒙肉羊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该品种是以白头杜泊羊为父本、以小尾寒羊和蒙古羊通过级进杂交形成的寒蒙F2代为母本,经过杂交改良、横交... 5
-
01-08 04:30...金灿灿的佛手垂落枝头,工作人员正在用绳子吊起佛手果实。电动遮阳棚、水肥一体机、温控监测器……在生机勃勃的佛手种植基地里,四处可见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对于佛手来说,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尤为重要。”基地早早就为大棚覆上薄膜,“以前,覆膜全靠人力,不仅辛苦,效率还低。”大棚管理员介绍,“现在只需按一下按钮,连片的黑色膜布便... 10
-
01-06 14:30...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也让农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了一定收益。林利龙说。吨粮田破解单产提升关玉米万亩片平均亩产为1247.2公斤,十万亩吨粮田亩产为1042.1公斤,百万亩核心区测产结果为亩产945这次是对通辽百万亩核心区、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的大户进行测产,产量刷新了我国玉米主产区高产纪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 1
-
01-03 18:30...这可比出去打工强多了。”63岁的张守明说。西邵村位于晋源区的最南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西邵村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创新“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流转整合闲置土地资源120余亩,科学规划建设了40座温室大棚。大棚全部安装了现代农业智能服务系统,铺设了自动化采摘运输轨道,温湿管控、光照强度、酸碱调节、水肥一体... 2
-
-
01-02 00:10...以“镇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协同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这是位于陕西省镇巴县的长岭镇现代农业示范园(12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陕西省镇巴县长岭镇位于大巴山地区。2021年,长岭镇启动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陆续建成玻璃温室、柔性日光温室、连膜温室等农业设施,并配套智慧化水肥控制、温室内温湿度实... 5
-
01-01 20:10...连续7年总产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高效率秋收,以及全过程防灾减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虽然前期遭遇了低温寡照的不利天气,但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大垄密植技术,玉米亩产达到2000斤以上。”肇源县和平乡华原村党支部书记刘宏伟说。“我们指导农民... 0
-
12-26 04:10...还需要不断努力。”2022年,北关村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取经、邀请专家上门指点,从产业提升、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寻找发展新路。利用既有资源,挖掘发展潜力,北关村确定了“1141”发展思路:建设1个核桃园天然氧吧、1个市民休闲绿色公园,打造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绿色果品采摘基地、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基地、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2
-
12-26 00:20...并且在林业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油茶基地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这样一来,油茶基地就能实现旱涝保收。“今年,我的油茶基地是初投产,采收茶果大约3万余斤,收入6万元左右,进入丰产期后收成会有更大提升。”盛建明说。“我们普贤村土壤气候适合油茶生长,但是过去种植零散,不成规模。”普贤村支部书记唐华秋说,“几年前,瞅准油茶市... 3
-
-
-
本页Url:
-
2025-02-13-02:0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