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5 06:00...这也是我国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作为遗产项目名称的基本理据。“过大年”的历史极为悠久,这点从春节的名称变化便足以见得。早在《尔雅·释天》中就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的记载,正月初一在历史上也有元正、元日、元旦等称呼变化。虽然各个时期春节的名称不一,但“过大年”的习俗却传承下来,可谓不同... 0
-
02-05 04:50...将于1月17日在北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本场活动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内蒙古大学特聘教授朝戈金作题为《春节: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的演讲。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朝戈金有着丰富的国内外非遗保护工作经历。他带领团队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申... 0
-
02-04 13:50...主要从事中蒙药材活性物质提取与活性分析、相关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前沿生物科技研究。依托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型实验室平台及糖生物工程院士工作站,白世明团队正在深入挖掘内蒙古特色植物糖物质的应用潜能,全面开展内蒙古地区糖类物质的高值化利用与开发。热气腾腾的饺子,配上花生米、黄豆芽、腌鸡蛋,吃着简单而温馨的年夜饭,白... 0
-
02-03 20:50...策划推出“非遗焕新生生不息”记录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系列短视频,聚焦非遗的活态展示与跨界融合,讲述好非遗人的传承故事与匠心精神,展示好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今天是农历腊月廿四,南方小年。蛇年春节的脚步愈发临近,以“蛇”为主题的年味活动遍地开花。而提到与蛇有关的民间故事,《白蛇传》必定榜上有名,白素贞与许仙... 0
-
02-03 20:40...让五湖四海的观众能感受家乡年味。”据策展人介绍,春节主题展共展示120余项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涉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港澳台地区。穿过清徐彩门楼,硕大的“蛇”形灯笼和“过年”二字映入眼帘。展览共有1个序厅和辞旧迎新、欢聚祝福、乐岁弦歌、普天同庆4个主题单元。走进序厅,一条轴线... 0
-
02-03 17:00...本次展览设“百卉千华”“经纬技艺”“握指成拳”“潮起海之南”四个单元,全面呈现黎锦之美,展现海南省非遗保护成就,推动非遗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览不仅展出了传统黎锦服饰、纺织工具,还有现场互动、非遗传承人演示、“活态”展演等形式,并搭建了船型屋,把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搬进展馆,让观众深入了解黎族人民蕴藏在各项非... 0
-
-
02-03 12:30...饭菜有剩余则寄托着对“年年有余”的美好期盼。一桌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承载着对团圆的期盼、对丰收的敬畏,以及有余哲学的生活实践。对经历过物质匮乏的老一辈而言,丰盛的餐桌是生活改善的具象见证——从前年关难熬的困顿,化作今日满桌佳肴的底气,既是对客人的热情款待,更是对生活的祝愿。然而,在现代社会语境下,过度剩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 0
-
02-03 12:00...春节申遗成功还有助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全球文化交流。作为一个全民共享、开放包容的节日,春节的文化价值超越国界,具有世界性,为各国文化间的交融互鉴搭建了桥梁。可以说,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弘扬,更为全球华人带来文化认同与凝聚的力量,同时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记者:春节申遗成功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何影响?王杰:... 3
-
02-03 01:50...其中,雄安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冀中笙管乐(雄县古乐)、冀中笙管乐(安新县圈头村音乐会)等精彩亮相,成为晚会的一大亮点。节目播出后,引发观众热烈反响。让我们一起听听参与此次节目录制的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的疏解人员代表以及新区群众的心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新县圈头... 0
-
02-02 18:20...一项项世代流传的年节习俗彰显着人们对“年”的期盼。“这幅《灵蛇闹春》做了两个多月,赶在过年前完成,就是希望用咱的传统技艺给大家送上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浐河之畔的陕西海红棉絮画艺术创作工作室里,新城棉絮画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海红一边说一边拿出了他的贺岁新作《灵蛇闹春》。画作中,不同色彩的棉絮经过精细的撕扯、... 0
-
02-02 14:00...中国共有44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现场画面2008年6月7日,剪纸(南京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方林的代表作《十二生肖》剪纸作为压轴节目《难忘今宵》的大屏背景,连续两次登上... 0
-
02-02 13:20...打造一场可吃、可玩、可逛、可购、可赏的“非遗年货嘉年华”,邀请市民游客探广府之雅韵、寻非遗之奥妙、享新春之祥和。年味“赶集”,玩转岭南非遗魅力非遗年货大集以“灵蛇”为线索,结合蝴蝶兰、剑兰、桃花、年桔等具有广府地区特色的花卉形象,为市民游客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寻花探福”互动场景。从“灵蛇门楼”到挥春送福,从年货大集到非... 2
-
-
02-02 10:20...画作中,不同色彩的棉絮经过精细的撕扯、层叠与塑形,栩栩如生的灵蛇和竞相绽放的花朵相互映衬,共同编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蛇象征着智慧、灵动与吉祥。在构思这幅作品时,我希望能将它做成一幅艺术与吉祥寓意交融的作品,激励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怀揣智慧与勇气,勇往直前。”李海红说。用作品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 0
-
02-02 06:40...4号车厢里装饰了灯笼、拉花、窗花、中国结等饰品,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哇!有醒狮表演,好可爱的狮子。”银川客运段乘务员们扮演的红色大狮子、喜财神一进车厢,就引来旅客围观,一听有列车春晚,大家纷纷过来观看。“春风吹十里,莺啼报新年……”列车春晚在舞蹈《春风十里报新年》中开始,欢快的曲调、活泼的舞姿,一开场就将年味直线拉满。... 1
-
02-01 03:00...被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10万项,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 1
-
02-01 02:30...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一个多月前,春节申遗成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1
-
01-31 08:20...未病先防,是中医的基本理念。治疗肿瘤先了解它的形成机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每种肿瘤发病诱因和机理才能更好地预防,如吸烟、油烟可以导致肺癌,发霉食物、长期饮酒可以诱发肝癌,女性长期情绪不佳引起乳腺癌等等,有的人会说我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也健康怎么还得肿瘤呢?长期熬夜从而免疫力低下导致肿瘤发生;病毒、细菌感染... 0
-
01-31 05:10...”临近春节,郑军教给学生做的多是醒狮、“柿柿如意”等面塑。“他们过年就能用上,作为伴手礼送给亲友十分独特,既代表了春节祝福,还展示了手艺。”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包括郑军在内,山东人都自觉加入了赶年集的队伍,忙着置办年货。这是属于过年的“仪式感”。最近,山东“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火热进行,在日照,大集上... 1
-
-
01-30 12:10...物质决定精神,而精神生活的‘补齐’,反映了物质生活的满足。二者在一定意义上协调共生,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协调、不平衡性的情况。比如,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而精神文化领域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3
-
01-30 02:20...剪纸艺人王师傅的摊位前围满了观众,大家正屏息观看一场指尖上的神奇表演。王师傅手持剪刀,面前摆放着一张普通的红纸。他仔细观察坐在对面的观众,沉思几秒后,便开始下剪。剪刀在他手中飞速舞动,如灵动的春燕在纸间穿梭,纸屑簌簌落下。短短两分钟,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剪纸便呈现在众人眼前。细致的五官、灵动的神情,连脸上的笑意都被精... 5
-
01-29 19:20...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春节习俗与这些领域几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朝戈金说:“春节的独特性在于全民都是实践者,春节的传统犹如毛细血管联系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浩如烟海的春节习俗,申遗工作组采用以点带面的办法,既照顾到覆盖内容的多... 0
-
01-29 19:10...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形成了六十循环纪元法,十二月建和二十四节气是其基本内容,干支纪元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位的“建寅”之月为起始。夏、商、周、秦、汉以“正朔”代表王朝建立与更替,《礼记·大传》载“改正朔,易服色”。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 0
-
-
-
本页Url:
-
2025-02-05-16:0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