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3 10:20 .. 对此,王立群教授表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阅读视角,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比如:第三册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主要依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赵世家》三篇来写。
《史记赵世家》只对赵括的生平一笔带过,王立群教授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蔺相如、赵奢、赵括母亲的视角对赵括的纸上谈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又从战场上,以敌方的视角对赵括的行军作战进行了描写。
而在故事的最后,王立群教授对赵括的故事进行了独到的点评,他从当时赵国的经济形势、赵国的战争环境、赵国的外交策略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点拨读者对于赵括的重新思考,这既是一种客观独立的思考,也是研读《史记》近半个世纪的水到渠成,更是一种对读者的认真负责。
《史记》是史学经典同样是文学经典在《读史记,成大器》中,王立群教授侧重于写人物的一生。
比如写韩信就把韩信全部的重要事件少年 .. UfqiNews ↓
3
...设若没有本纪,《史记》就失去主干,历史盛衰的大势也会被分散的史事碎片淹没.
世家的设置,则是为了恰当地反映周初分封以后几百年间出现的16个诸侯国家彼此兴衰、消长这一重要的历史局面,绝非自乱其例.
上述观察和认识,可谓别具只眼.
发现《史记》体例编排之独具匠心《史记》之所以成为被世代传颂的经典名著,不仅因为司马迁采取五体配合的恢宏架构,还得益于他在微观层面的体例安排上呕心沥血.
三千年史事纷繁复杂、史料杂乱无章,史家必须建构起恰当、严密的体例,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研究者只有深入著作内里,通过反复研读和比对,才能将司马迁如何合理安排各篇以及每一篇章中隐含的深意一一揭示出来.
这恰恰是陈其泰最突出的研究特色,他从不浮于表面,而将自己置身其中,跨越时空体悟古人之巧思.
比如,如何安排七十列传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成为史料的机械累积,呆板无味.. 10-13 10:10 ↓ 13
...马克斯·韦伯也将《史记》中的《平准书》和《货殖列传》视为“中国国民经济学的最古老文献”.
经济思想史学者赵靖在《中国经济思想通史(二)》中,则进一步指出:“中国古代在西汉中叶形成了两种国民经济治理模式:平均主义的轻重论和放任主义的善因论.”
其中,西汉重臣、御史大夫、汉武帝统治时期实际上的财政大臣桑弘羊是前者的提倡者和践行者,而司马迁无疑就是后者的代表.
司马迁认为,经济的发展是有其内在动力的,动力便是人们的求利、求富与享乐的人性和本能.
他说,“富者,人之情性”.
军士“不避汤火之难”、猎人“不避猛兽之害”,以及农工商贾从事各项活动,都是为了“求富益货”、“奔富厚”.
由此,司马迁得出结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他看来,追求经济利益是人类活动的本质性目的所在.
正常的、理性的人,本质上就是一个经济人.
所谓的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 02-20 10:10 ↓ 12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