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男不入川,女不入藏”文忆罗素人生三追求

英国哲学家勃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在其文章中描述,人生的追求应该包括这样三种最基本和朴素的情感:

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

刚在 -草榴社区 上读到 林松阴 转述和整理 扬卡洛夫milan 相关的文章《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到西藏旅游就能找到人生真谛?》,颇为感触。

其中“痛殴隔壁家活佛”一节写得非常有画面感。

而“来谈谈我和宗教”一节中的故事和段子,则在通俗的令人想笑的背后引发人们对宗教的深思。 如屠夫死后轮回成将军,而行善的老太太轮回成毛驴; 另一个屠夫在屠杀无数牦牛之后有“顿悟”而成佛,而一向苦行的僧人却因为一点私念没有“正果”;至于基督教中的上帝动不动就让人长痔疮,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后来的,被杀的牛要看着屠夫,希望能在死后驮着屠夫进天堂则荒唐的无法理解….

读到这里,我想起罗素先生的那篇文章:《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Why I Am Not A Christian》,作者以相当清晰的逻辑指出,“有关上帝的整个观念来源于古
代东方专制主义”, “恐惧是宗教的基础”,“教会依然阻碍着人类的进步”。

在英国期间,有幸参加当地教会的一种“FUEL”的非正式祈祷活动。所理解和感觉到的是“新教”已经进化成为“民间讲习所”,这些祈祷的礼仪仍是基督教所规制,但内容和重头戏已经成为对时政的辩解、幸福生活的讨论和交流。

更是社区救助、社交的天然场所——这对英伦非常非常重要。

—-

大约7年前,芷菡出生时,初为人父,写了篇《三十不惑》,提到自己所感悟到的四点:不信命运,尊重智慧,乐于学习和积极态度。

如今,我又将再过一个本命之年,可以算是四十知天命,至五十,或已耳顺。

所谓天命,其为人命矣。

重复那时的感言,“而今世界是物质的,只手遮天的保护伞是不存在的,明年的收成是不可预测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

如果在闲暇之余需要考虑一下“我从哪里来,将要往哪里去”的问题,可以参考文章开头罗素先生的三项人生追求:

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探索和对人类苦难的难以忍受的怜悯

 

此条目发表在社会生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读“男不入川,女不入藏”文忆罗素人生三追求》有2条回应

  1. wade lau说:

    新的,更新版本在 -R/V2SH , 有资料补充和内容修正.

  2. Pingback引用通告: 读“男不入川,女不入藏”文忆罗素人生三追求 | -wordpress-wadelau

wade lau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Captcha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