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5 02:10 .. 由他来为阮、嵇作传也是合适不过。
在他看来,两人都是黑暗时代的著名文臣,也是正始文学的灿烂双璧,但为何阮籍保全性命,而嵇康惨遭屠戮呢?这是本书剖析的重点。
其时魏室衰弱,司马氏擅权,党同伐异,诛除非己,而阮籍与嵇康皆奉行仪轨,心向曹魏;尤其嵇康,其妻为曹操之曾孙女,更是看不惯司马兄弟的跋扈行为。
正因此,两人为当权者所难容,防范试探,屡屡施压。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两人都远避政事,好老庄之学,不拘形迹,行为放达,其命途之殊异,主要是为人处世、政治态度上有所差别。
嵇阮不同的性格与选择在个人性情上,阮籍可谓至慎之人,这点让好友嵇康也钦佩不已——“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晋书》也语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足见其谨言慎行。
有两例可证:其一,司马昭为拉拢这位文坛领袖,想与其结为秦晋之好。
阮籍无法直言相拒,只好连日饮酒,两月酩酊,让来人无暇开口,司马昭只好 .. UfqiNews ↓
1
...那代人的精神限度也是明显的,“竹林七贤”也无不如此.
在反复对比各种文本的时候,能发现众人作品其实也有矛盾的地方,像嵇康在面对复杂现象时的心得,也有反逻辑的言不由衷的一面.
不看到他的悖谬与限度,要走进内心深处也是难的.
“竹林七贤”里的人并不一样,阅读刘伶《酒德颂》和阮籍《大人先生传》《咏史》,以及向秀《思旧赋》,会体察出那些人的差异.
鲁迅感受到了一种不自由的自由,文人的狂放背后,也有难言之隐.
他说阮籍的诗写到神仙,而自己并不信那些存在.
这和曹植贬低文学,其实另有所指一样,乃个体精神在环境里不得舒展的一种变形体现.
“竹林七贤”的文字常有思想的埋伏,他们的美丽的辞章其实与失败感是连为一体的,所以向秀说嵇康“寄余命于寸阴”,乃一种生命的挣扎.
士人风度最可感者,便是这种“傲世忘荣”的态度,忧愤而不失峻伟之姿,骎骎然于无路之途,命危而后文聪.
鲁迅说后人不易学到他们的真髓.. 10-19 02:10 ↓ 10
...是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当时朝廷对这些名士,表现出了一副重视人才的模样,不论其个性如何,只要有点名气,大多都能混个一官半职.
刘伶在参军的位子上,总是出工不出力,很多同僚都升迁了,他却如闲云野鹤一般,根本不在乎考核是否优秀,能不能得到提拔.
刘伶这番态度,让上级官员很不满,最后,他被贴上了一个“毫无作为”的标签,赶出了官场.
这番遭遇,反而让刘伶颇为得意.
回到民间后,他继续过着醉酒、吟诗的日子.
他有次喝醉了酒,脱掉身上的衣裤,躺在竹林里.
有人实在看不惯,对他各种冷嘲热讽,他却毫不在意,还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这件事后来被记录在《世说新语》里,成为不少人眼中“魏晋风流”的经典故事,刘伶的历史形象也与“醉酒”“狂放”等概念绑在了一起.
世人多认为刘伶是狂生,却少有人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
从时间上分析,刘伶大约活了80多岁,从三国初期到西晋中后.. 01-26 04:00 ↓ 3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