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1-04 00:10 .. 可防霉变或虫蛀。
“三苏祠上万件藏品中,字画古籍类文物占到约八成,每次晾晒都得花好几天工夫.”
徐丽介绍,“这些年,我们增添了文保监测设备,加强对藏品的相关数据采集,推动古籍字画等文物保护更精细、更智慧.”
走出修复中心,绕过池塘,穿过长廊,来到东坡盘陀坐像前的披风榭。
眼前这座两层古建,临水而设,筒瓦屋面,灰塑屋脊,古意盎然。
“披风榭始建于南宋,清光绪年间进行了重修.”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园林管理部部长林小平说,“三苏祠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修缮达30多次,最近一次大修发生在2013年4月芦山强烈地震后。
当时,包括披风榭在内的16处古建遭到结构性破坏,存在倒塌风险.”
彼时,国家文物部门很快派专家到现场检查各类受损情况。
此后两年,眉山三苏祠博物馆闭馆,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的“四原”原则,组织施工团队对古建开展修缮。
做到“四原”不容易。
为寻找跟古建原木料相似的两 .. UfqiNews ↓
3
...深度挖掘黄花梨、沉香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展览,秉持“走出去、联合办、自己办”的办展思路,不断突出地域文化理念,彰显海南风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苏启雅说,海南省博物馆近5年来共举办130个临时展览,200余场线下活动,编辑出版学术著作30余种(册).
“从一株荔枝,触摸到‘荔枝已丹吾发白’的千古乡愁;从一口古井,听到‘我家江水初发源’的涛声;从一株黄荆树,看到他们‘奋厉有当世志’的自律自砺.
三苏祠,读你千遍不厌倦.”
这是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对三苏祠的推荐.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故居.
从家到祠到园,历经千年时光,也反映了当地对文化的重视保护.
陈仲文介绍,三苏祠开展“三苏家风进万家”巡展活动,惠及民众5万余人次,完成三苏家教家风讲解500余批次.
如今,“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到博物馆.. 05-18 03:50 ↓ 184
...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察看祠内建筑、陈设、楹联、题记,不时询问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情况,他十分感慨地表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自豪地说:“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2022年到地方考察调研,无论多忙,总书记总会抽出时间到当地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走一走、看一看.
1月,在山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经2800余年岁月淘洗的平遥古城.
他步行入城,沿街巷察看古城风貌,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01-15 01:40 ↓ 36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