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16 21:10 .. 从莫言的成长故事、他与余华、史铁生等人让人又哭又笑的友谊,到他年近古稀对文学、人生、人性、世界的种种理解,还有他写给年轻读者的全新内容。
这本书脱胎于2022年莫言写给青年朋友的一封特别的回信——《不被大风吹倒》。
信中,莫言分享了自己小时候和爷爷抵御大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年轻人。
书中不谈大道理,讲述的都是平常的故事,如一位素未谋面但无比熟悉的老朋友和你聊聊天。
他在《我的室友余华》中吐槽余华是个“令人‘不愉快’的家伙”,有着“诡异的灵魂”,因为“正常的人一般都在浴室里引吭高歌,余华则在大庭广众面前‘狂叫’,他基本不理会别人会有的反应,而比较自由地表现他狂欢的本性”,而这个令人“不愉快”的家伙又是个“残酷的天才”。
莫言在从未发表过的《忆史铁生》中回忆自己第一次见史铁生时很是拘谨,因为“他糟糕的身体状况和他的睿智深刻使我对他尊重之外还有几分敬畏”,但相处久了,却“有 .. UfqiNews ↓
3
...同时也是优秀的剧作家.
但莫言坦言,小说家写话剧,虽然应当是本色行当,因为每一部优秀的小说里,其实都包藏着一部话剧,但是小说家“转型”成剧作家却并不容易.
他真正的处女作就是一部没有发表的话剧——《离婚》.
莫言回忆说,1978年,他从电视上看到了话剧《于无声处》,又读了曹禺、郭沫若的剧本,就写了那样一部带着明显模仿痕迹的剧本.
这部剧本的最终结果是因多次遭到退稿而被作者本人焚毁,但莫言对话剧的兴趣,想要成为一名剧作家的热情从未褪去.
虽然是因为小说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在文学创作路上,莫言从来没有放弃成为剧作家的追求,他开玩笑地说:“我在莎士比亚的雕像前立下了誓言,有生之年,我的目标就是从小说家转型成一名剧作家,从而区别于余华和苏童.”
取材现实挖掘人性,是文学作品打动人心的原因“我写剧本其实就是受到莫言的启发.”
王安忆感慨,她的剧本创作之路同样艰辛.
她的剧本处女作《.. 05-21 02:40 ↓ 48
...他回到高密县城的家里种了一院子的葵花,洒满阳光的葵花田,波涛般起伏的金色花朵.
第二年,他一口气写了16个短篇小说,大部分都收录在这个短篇小说系列的《神嫖》之中,他将源自故乡的精灵和传奇化为文字.
而这一次,作为纪念展的策展团队成员之一,我从“从葵花田里再出发”读到了小说之外的养分.
写作是一份孤独而辛苦的工作,但文学将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也为过去和现在赋予了意义.
“饺子”也是这次莫言主题展最初就被确立的关键词,而最后一块展板以莫言的《饺子歌》以及在雪地里一蹦三丈高的照片为结尾,是一个小小的首尾呼应.
“饺子啊饺子,你优美流畅的线条,你光滑洁白的表皮”,这一定不是莫言老师最好的诗歌,这也不是他最好的书法作品,但驻足在此,似乎能看到那个眼巴巴盯着下锅的饺子快快漂起来的小男孩,以及在未来每一次吃饺子时都很心满意足的莫言老师.
备展时,莫言提供了《红高粱》的珍贵手稿,连他自.. 01-14 12:30 ↓ 41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