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11 18:30 .. 当年是华南理工大学77级学生,《红豆》是她和杨亚基的“爱情信物”——杨亚基发表在《红豆》的散文令她一见倾心。
为了完成丈夫遗愿,蔡瑞平亦倾尽全力。
刘中国感动于心,慨然领命,四处奔走,八方联络,一时间海内外应者踊跃,不但集齐了七期《红豆》,还得到了母校多位师长、学长为《红豆》题写的墨宝,撰写的文章,发来的视频。
于是就有了厚厚一册的《红豆杂志结集》,就有了“新三届”和母校的一次重逢。
翻开《结集》,最吸引我的是《红豆》创办者、参与者的回忆文章。
七期《红豆》重新刊行,四十多年前的稚拙浅陋随处可见,无论多么敝帚自珍,先天不足自是一目了然,让亲历者再回首时依然心潮起伏的,是小草绽绿冲破冻土的那份倔强,那种勇气。
其实何止《红豆》。
改革开放之初,恢复高考之际,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各地大学生不约而同办起刊物,先是武汉大学《珞珈山》,北京大学《早晨》,接着四川大学《锦江》,中山大 .. UfqiNews ↓
2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