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8-17 05:20 .. 调研组一行现场观摩了普查队员们对新发现文物点——五街18号、36号民居的信息采集作业流程,听取了郧西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详细了解一线普查队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建议。
调研组对一线普查队员们在炎炎烈日下坚守岗位、辛勤付出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现阶段取得的工作成果表示充分认可,勉励大家继续发扬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优良作风,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余萍强调,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高质量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认真贯彻、深入践行、全面落实。
一线普查队员要深刻认识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在普查工作中坚决落实“两个一律”的要求,真正践行“应保尽保、应普尽普”原则,确保文物普查无遗漏;要加强普查质量管理,严格执行 .. UfqiNews ↓
1
...规范组织实施.
结合淮安实际,对三级先导区、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和淮安大米、淮安黄瓜、盱眙稻虾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以及部分土壤障碍问题地区进行加密布点,最终确定表层样采样点7268个.
截至目前,淮安市完成表层样点采样7075个,占国家下发任务数97.3%,完成样品制备4977个,占任务数68.5%,均超额完成省定要求.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确保每一份采样准确无误.”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锐介绍说,通过深度“体检”,持续开展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构建出完善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掌握耕地地力、土壤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可以为耕地改良利用、污染耕地修复以及合理施肥等提供科学依据,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精准的方案.
在调查采样过程中,土壤普查工作人员严守质量标准,从田间地头带回了一份份过得硬的“土壤答卷”.
据了.. 03-12 05:30 ↓ 16
...土壤颜色的变化规律分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其中地带性土壤的颜色主要与经纬度和海拔有关.
“例如东北地区主要是黑土地,而到了南方地区就以红土地为主.
在我们福建,同样300米的海拔,在闽南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赤红壤,往闽北走则是红壤,赤红壤相对红壤来说颜色更暗红.”
王煌平解释道,“海拔的高低也是影响土壤颜色的原因之一,比如你站在漳州的某座山上挖,200米海拔处是赤红壤,到了500米可能变为红壤,再到700米则是黄红壤,继续往上的话就是黄壤了.
除了地带性土壤外,还有非地带性土壤,如水稻土、滨海盐土、风沙土等,这些土壤颜色也各有其特点.”
说回外业工作,专家们现场给土壤“把脉问诊”的同时,还要对土壤剖面进行采样.
采样时需要按照剖面发生层顺序,自下而上取样.
在每个发生层内部的水平方向上均匀布设几个采样条带,除了采集每个发生层的土样之外,也需采集每个土壤发生层容重样品、土壤水稳.. 01-10 21:10 ↓ 8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