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7-13 16:40 .. 世界遗产地需要以一种新颖和轻松的方式拉近与人们的距离,让人们产生新鲜感、好奇心。
近日播出的文化节目《万里走单骑》第三季以新颖的方式推荐我国世界遗产地,让当地人文学者、申遗专家、挖掘者、保护者、研究者共同揭示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
节目通过寻访古建筑、文化景观、农业遗产、历史街区、考古遗址等,深入揭示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化的讲述中,通过互动、游戏等参与感极强的方式,把世界遗产的风貌介绍给观众,让世界遗产“活起来”。
当前,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每一处世界遗产都具有独特价值,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挖掘文化内涵,呈现深邃隽永的文化魅力。
走进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观众可以参观孔庙大门、体验祭孔大典的仪式感,感受文化的共振。
来到中国大运河德州段,观众可以骑自行车游览大运河两岸,还可以品尝运河文化美食、欣赏沿岸风景。
通过灵活多样的游览方式,世界遗产以灵动、立体和生活化的方 .. UfqiNews ↓
1
...需要全社会形成“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大格局观,凝聚共识、主动作为.
10年来,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各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具体文物的保护传承,全力当好中华文明薪火传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尤为重要的是,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并未停留在文件与理念上,在此进程中,一大批文化遗产获得抢救性保护,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得到世人关注.
以申遗为例,泰山申遗成功,改写了世界遗产的历史,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基础上增加了第三类世界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不仅创造出一片如公园般秀丽的考古遗址,更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让文化遗产资源“亮起来”,科技赋能是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数字化、影像化等技术手段的加持,对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已无须多言.
近年来,大众媒体纷纷以文化资源入题,通过先进技术带领观众“古今穿越”,《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考古大会》.. 09-19 21:40 ↓ 23
...有利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全球跨区域协同保护,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大自然留给中国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中国,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载体,有效保护了中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近30%的重要地质遗迹.
各类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正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贡献中国智慧.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
记者李昊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主任夏泽翰(ShahbazKhan)通过视频发表致辞.
他对中国增加了一个世界遗产预备清单感到十分激动.
他表示,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中国有56处世界遗产,其中14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4处为双遗.. 06-11 02:50 ↓ 22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