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6-21 00:30 .. 人民网卢鹏宇摄令人震撼的是,永乐宫整体建筑和巨幅壁画,曾经历过一场“乾坤大挪移”。
60多年前,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建设,处于淹没区的永乐宫被整体迁建。
从实验、临摹、揭取,再到搬迁、复建,经过了整整十年。
从永乐宫搬迁视频资料中记者清楚地看到当时热火朝天的场景。
“和三门峡争先和黄河水赛跑”响亮的口号,见证了当年文物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敬业担当、守正创新的使命与担当。
“这次搬迁工程,开创了中国大型古代建筑及壁画搬迁保护的先河.”
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院长席九龙说,其对文物的保护从未止步,近年来对所有古建筑屋顶进行了修缮,并针对壁画存在的颜料层起甲、脱落、粉化等病害问题,启动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壁画修复工程。
700多年前,永乐宫的画师一笔笔绘出传世经典。
如今,数字化技术,更让壁上丹青有了新的呈现形式。
2021年,3D打印《朝元图》亮相山西博物院特展。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 .. UfqiNews ↓
4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路珂与永乐宫结缘是在19年前.
当时,她正为博士论文寻找研究案例,扛着三脚架和胶片相机,边看边拍,在永乐宫待了整整一天.
2018年,李路珂再次来到永乐宫,这次是和团队成员一起,而携带的设备已换成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彩色光学扫描仪和无人机.
5年间,她多次带着学生在永乐宫做建筑和壁画的数字化测绘.
“数字化技术可以捕捉微观、呈现宏观,让我们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为古建筑保护和研究提供依据.”
李路珂分享了一个故事——一次,李路珂在分析永乐宫三清殿的三维数据时发现:一根天花支条下沉了8厘米,主要原因是这根支条截面高宽仅约10厘米,而跨度却超过了6米.
“这些普通木材强度性能并不优越,当时的工匠为什么如此冒险?”李路珂尝试着分析:他们是为了实现一种特殊的空间效果.
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平面布局设计,采用了较小的“内槽”,却扩大了“外槽”,创造出一个开阔.. 06-07 12:30 ↓ 33
...2018年,李路珂再次来到永乐宫,这次是和团队成员一起,而携带的设备已换成三维激光扫描仪、手持彩色光学扫描仪和无人机.
5年间,她多次带着学生在永乐宫做建筑和壁画的数字化测绘.
“数字化技术可以捕捉微观、呈现宏观,让我们看到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为古建筑保护和研究提供依据.”
李路珂分享了一个故事——一次,李路珂在分析永乐宫三清殿的三维数据时发现:一根天花支条下沉了8厘米,主要原因是这根支条截面高宽仅约10厘米,而跨度却超过了6米.
“这些普通木材强度性能并不优越,当时的工匠为什么如此冒险?”李路珂尝试着分析:他们是为了实现一种特殊的空间效果.
三清殿和纯阳殿的平面布局设计,采用了较小的“内槽”,却扩大了“外槽”,创造出一个开阔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观者进入三清殿时,东西两壁的壮美画像就能毫无遮挡地映入眼帘,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全景画面.
古代工匠的巧思没有文字记录,但通过数.. 06-07 12:00 ↓ 24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