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9 20:20 .. 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量子世界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两个量子态一般不正交,且不正交的量子态不能完美区分。
这一方面为量子信息技术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使得量子态区分成为量子信息科学中有挑战性的基础问题。
实际量子信息任务中通常考虑最小消耗量子态分辨问题,即如何设计最优测量策略使得平均消耗量子态拷贝数最少。
当前国际上最好测量方法是最优固定测量,即对所有消耗资源采用相同测量。
这种方法具有两个局限性:不能充分利用测量过程中得到的信息;不能全局提取量子态信息。
针对上述局限性,团队首先提出全局最优自适应策略,既充分利用了测量过程得到的信息,又将局域测量拓展到集体测量。
并基于测量轮次平移对称性,给出了该自适应策略的快速收敛迭代算法。
限制在局域测量时,平均消耗量子态拷贝数比国际当前最好方法节省16.6个拷贝。
在前期发展的固定两拷贝集体测量技术基 .. UfqiNews ↓
1
...金政团队冷却了铯原子,并将它们诱导到相同量子态,随后观察原子发生反应形成铯分子.
在普通化学反应中,单个原子会彼此碰撞,每次碰撞都可能随机形成一个分子.
但量子力学预测,处于相同量子态的原子会集体行动,如此一来会出现两个后果:一是反应发生得更快,事实上,原子越多,反应就越快;二是最终得到的分子会共享特定的量子态.
金政团队首次观测到了处于同一量子态的粒子集体发生加速反应的现象.
他解释道:处于不同状态的相同分子可能拥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时科学家们需要在特定状态下制备一批分子,利用传统化学方法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他们的最新技术,可以将分子快速引导到相同的状态.
最新实验使用简单的双原子分子进行,包括张振东博士等在内的研究团队计划利用最新方法,处理更大、更复杂的分子.
他们设想在量子计算机或量子信息处理中使用此类分子作为量子比特.
也有科学家正在探索利用这一现象更精确测量.. 08-09 04:10 ↓ 1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利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大连相干光源发现了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表明了漫游反应机理在化学反应中的普适性,为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传统的化学反应过渡态理论中,反应主要沿着最小能量路径进行,就像“登山者”通常要找到最低的山脊线越过高山一样,以此消耗最少的能量.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分子可能会从山峰外围“绕远”,从微观的角度看,原子或者基团不会立即从分子中断开,而是在分子附近“晃荡”,忽远忽近,就像宇航员在太空“漫游”一样,最终形成与传统化学反应不同的产物,这就是漫游反应.
21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漫游反应,但是分子达到高激发态时是否存在漫游反应一直未得到证实.
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大连相干光源制备了高激发态的二氧化硫分子,并结合自主研制的高分辨离子成像技术探测了激发态氧气产物的量子态分布.
实验发现,二氧化硫分.. 02-16 11:30 ↓ 5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