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2 07:00 .. 比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工业出口结束此前连续8个月下降态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2个月回升……无论从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先行指标,还是实物量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杂音甚嚣尘上。
最近流行的一种论调是渲染所谓的“中国经济已经见顶”,通过放大或歪曲中国经济恢复进程中个别数据的短期波动,鼓噪中国经济增长“达到顶峰”,以图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
2023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进程中的诸多困难挑战,我国迎难而上稳中求进,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明显快于美国2.5%、欧元区0.5%、日本1.9%的经济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有望超过30%,仍是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无论是2023年的恢复向好,还是今 .. UfqiNews ↓
4
...道家的老子以“道法自然”的核心立场提出“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庄子描绘了“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至德之世”,《太平经》从“天父地母”概念出发警示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
在先哲们看来,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谨守合理生态价值观,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推动构建高校德育观中的生态观,来源于过去一段时期我国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的教训反思,深化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经验总结.
一要强化生态意识教育,使大学生明晰生态发展史,明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明确美丽中国、美好生活的蓝图愿景,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形成“走钢丝”的忧患意识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前瞻意识.
二要细化生态观念教育,为大学生解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双碳”目标时要做到古今中外情景结合、事理串联,为青年一代植下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种子,同时引导.. 06-12 04:10 ↓ 33
...在内蒙古展区,悠扬的马头琴声、极具特色的舞蹈,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好玩好看好逛、精致精美精彩”.
事实证明,绵延五千多年、辐射神州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明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文博会上,欣赏宋代《听琴图》的笔触,也能聆听悦耳的琴声,仿佛可以“走”入画中;用APP扫一扫亲手制作的年画,画上的鲤鱼一跃而起又跳入水中;《瓷绣》将绣片与瓷器结合,以创新的方式拓宽两种工艺的边界,形成新的艺术品文化……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文化五彩斑斓,科技突飞猛进,“文化+科技”新业态正在打开无限可能.
“开启文化数字化大门”“数字文化传承.. 06-10 12:50 ↓ 31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