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04 21:00 .. 考察队先后进行了设备回收和底栖生物拖网作业,全程持续约2小时。
2023年9月5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全体队员在北极点附近的冰站调查现场合影。
新华社记者魏弘毅摄考察队于7月24日向北穿越北极圈,并于7月26日开始本航次科考作业。
在北极地区长达53天的航行中,考察队聚焦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加克洋中脊两大区域,开展了海洋综合调查作业、海冰综合调查作业与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作业,并按照考察计划完成了科学研究计划类项目和中泰中俄国际合作项目。
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领队王金辉说,相关科考作业将为进一步认识北极快速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变化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我国在北冰洋环境保护、北极快速变化响应以及海洋污染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考察队在本航次作业期间抵达北极点区域,实现了我国科考船首次在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填补了我国北冰洋考察在北极点区域调查数据的空白,有助 .. UfqiNews ↓
4
...重点对晚三叠世含鱼龙化石地层进行详细踏勘,陆续发现了一些线索,找到一些脊椎动物化石骨片,但距突破性的发现仍差临门一脚,曾经产出大量鱼龙骨骼的化石层位仍藏匿在大山深处.
2023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演化综合考察队抵达拉萨,再次开启了因疫情而被搁置已久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区古生物考察与寻找珠峰地区中生代海生脊椎动物的科考之旅.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和研究员倪喜军的带领下,考察队集合了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力量队伍,终于在定日县岗嘎镇有了重大突破和发现,在岗嘎南部三叠纪曲龙共巴组的至少三个层位的岩层中,发现了脊椎动物骨骼化石.
从骨骼结构上判断,它们正是大家寻找了很久的大型鱼龙化石.
据了解,这些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重建了青藏高原生物群从始新世至上新世逐渐演替的过程,鱼类、爬行类等化石的证据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展示了高原.. 05-30 05:00 ↓ 19
...同时暂停赤道纪念活动.
“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因为他现在高频也不能用,AIS自动识别系统也找不到,所以他们现在应该是没电的状态.
救援这是法定义务,我们救是必须救的.
经过观察,确认了求救船只长约12米、疑似失去动力、船上有4名人员这些基本信息,但由于距离较远,无法判断具体情况,“雪龙2”号一边做好伤员应急救治准备,一边慢慢靠近求救船只,并派出无人机近距离观察情况.
同时考察队向国内相关部门报告,国内随即成立了应急值班工作组.
通过无人机近距离拍摄的画面,考察队确认了船上人员的状态基本稳定,大家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慢慢放松下来,“雪龙2”号开始靠近求救船只准备施救,下午4时40分,“雪龙2”号左舷靠上求救船只.
经过沟通,得知求救船只的4名人员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渔民,原计划由埃米劳岛前往居住地卡维恩,途中油料和蓄电池耗尽,失去动力,已经在海上漂泊了9个小时.
船员第一时间给求.. 11-13 09:10 ↓ 7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