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4 20:10...两者都会在秋季九十月间结出红色成串的小果实,吴茱萸的气味更浓厚,是花椒的近亲,所以一般认为古人在重阳节佩戴的茱萸就是吴茱萸。曾有人持茱萸让郭璞射覆,郭璞说子如赤铃含玄珠,形容茱萸果实为红色,种子为黑色,又给人以蕴藏神力的联想。《建康记》又说建康出茱萸,看来六朝时期人们能在重阳节使用茱萸,也是有地理原因的。茱萸的气味刺激... 1
-
10-30 20:30...中旅旅行华东区域公司将这份美好变为现实,推出“三省联动湘渝贵地”探秘湘西之旅,首发站就设在这充满诗意的常德桃花源,诚邀您一同踏上这场精彩绝伦的旅程。江浙沪齐发,一脚踏三省→走进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交汇处。10月24日,常德桃花源景区便迎来了此次活动来自上海的首批团队游客。体验常德非遗手艺常德擂茶,亲自参与制作过程,品味... 3
-
10-15 02:30...他笔下大量展现的还是充满欢愉和谐之音的田园生活。具体来看,这些欢愉之音可以归并为艺术类、日常生活类和动物类三种。艺术类声音包括琴声、啸声、歌声、吟诗声,而琴啸歌诗也堪称陶渊明理想生活的写照:“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时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含欢谷汲,行歌负薪”(《自祭文》)。最终,... 1
-
10-11 02:30...戚夫人曾有一侍女贾佩兰,出宫后讲述汉宫节俗,其中九月九日,是"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其行事与桓景费长房传说几乎相同。葛洪是东晋人,距离戚夫人的时代已将近五百年,这一故事或许是晋代人的附会。但也可以证明在晋代,重阳节饮菊花酒求长寿的风俗已经成型。这种菊花酒,不是简单的菊花泡酒,而是在酿造时就加入了菊花的花... 0
-
10-10 16:50...它是因为无限开放而生气无穷的。人生之“游”归根到底是天地之“化”——“万化而未始有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诗中的第六句,在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选》中为“悠然望南山”。苏轼认定陶渊明原诗是“见南山”,而“望南山”是“俗本妄改”。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 0
-
10-03 10:30...并且赞美其文风: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近日,讲述陶渊明生平经历的《遇见陶渊明:陶渊明心灵游记》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大有书局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书名,作者用遇见二字,引领我们走进陶渊明,接近他的家族,对照他的作品,踏入他的田园,聆听他的心声,帮助读者以时观人,以人观人,以文观人,以境观人。书中将陶... 2
-
-
10-01 02:10...再现了陶潜不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个性,同时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雄豪健壮亦是其本色。尤其唯《闲情》一赋这一节,更是将少年(一说丧偶之后)渊明的细腻浪漫表现得奇妙华美,秀出天外。终身不废人事的靖节先生的深情于此可见。至于逃禄的根源,则以《感士不遇赋》为审视对象,指出称情适性才是最好的生活方... 5
-
09-14 18:40...“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神释》)对陶渊明而言,长生的期许终会幻灭,或者说,期许长生就是一种沉沦,沉沦于无根的虚无之中。陶渊明解决此人生之症结的答案,便是他的小园。陶渊明在尚未完全归隐前,就对此境界心向往之。在40岁时所写的《时运》中,他说:迈迈时运,穆穆良朝。袭我春服,薄言东郊。山涤余霭... 0
-
08-23 22:00...很大程度上得归因于其间所有的未被明说出来的内容。或者更加确切地说,在这些诗的已说与未说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异。因为这组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写下的,所以没有一位中国读者不会在阅读这些诗作的过程当中强烈而持续地受到其背后所承载意蕴的冲击。这些诗歌的每一个句子都能让我们意识到,这位正在卑微地从事劳作的人是一位声名显赫的诗人,同... 0
-
08-14 03:00...邓家坪海拔900多米,四面是崇山峻岭,整个村居被群山环抱在幽谷中,宛如镶嵌在山腰的珍珠,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邓家坪屋前是田野,屋后是树林,九龙潭水从山庄下面的河谷流过。我们居住的是一栋两层的青瓦木房,外层涂了一层黄色清漆,显得古朴典雅。屋前稻田一片绿意,门前小池塘里,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农家后院中数十只鸡和鸭叽叽喳喳,一... 1
-
08-12 11:00...在此前的隋唐时期,人们更多地将陶渊明与谢灵运并称,如杜甫就最早从诗学品评的角度提出陶谢并称:“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其余如刘长卿“日得谢客游,时堪陶令醉”等,皆重在推崇二者隐逸超尘的人生蕴抱和自然恬淡的诗学审美。而至宋元时期,屈陶并称浸染理学之气,一时振声。如朱熹便推许陶诗冲淡之风,称其可... 1
-
07-26 02:5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即使我们把屋子建于人群众居之地,也可以一点也没有受到车声马声喧嚣声的影响。这是如何做到的呢?陶渊明的答案是:心远离了尘俗,自然就会觉得居住的地方僻静,宁静致远。但,我们可以如何教心思远离尘俗呢?这让我想起英国小说家劳伦斯(D.H.Lawrence)曾经回忆:在一个炎热的午后,他坐在西班牙某处的... 0
-
-
07-24 17:20...分寸无遗。此联将“陶陶”二字嵌入联首,实在精妙,不仅对应茶馆之名,还能使人获得悠然自在的感觉,“乐陶陶”的滋味油然而生。上联将爱好饮酒的陶渊明和擅长做菜的易牙融入联中,最后告诉我们要饮食“有度”,纵然酒香菜好,也不要过量食用,而要有所节制。下联则告诉人们光阴易逝,不要荒废大好年华。其中,陶侃是东晋名将,他曾经用大禹的例... 1
-
06-24 23:10...认为仁义礼乐出于情而非性;又在《扬雄论》里批评韩愈的性三品论,说他流入佛、老而不自知。但他的《潮州韩文公庙碑》盛赞韩愈,称其“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以及“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成为关于韩愈的经典评价,其“文道说”将扬雄之后“道”的传播与韩愈相接。苏轼没直说自己的道统,... 1
-
05-20 02:30...同时也体现了“师与徒”之间高超的沟通艺术。试问:如果陶渊明一本正经地坐而论道、庄严训示,那个少年会心悦诚服吗2、诲人、教人、传人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试想:如果陶渊明硬把那首诗塞给少年,其效果又会怎样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思维就会别开生面、另有洞天。3、鹅卵石是不会出孵出小鹅的。培训的方式再好、再巧妙,如... 7
-
05-05 06:20...类似的言论仍然存在。杜甫是唐代社会的一员,他对陶诗的评价未必能超越历史传统和时代共性。正是基于上述接受史背景,许多学者才不假思索地将颇亦恨枯槁理解为杜甫批评陶诗枯槁。粗检现存宋前典籍,枯槁常形容人或事物困顿憔悴,尚未见评价诗文的案例。直至宋代,人们才开始较频繁地使用枯槁一词评价文学创作,如许尹《黄陈诗集注序》:陶渊明、... 0
-
04-23 03:00...岂直为田家语耶?”“质直”“田家语”暗示南朝社会普遍认为陶诗质木无文。北齐阳休之编有十卷本陶集,却也不得不承认陶诗辞采未优。延至唐代,类似的言论仍然存在。杜甫是唐代社会的一员,他对陶诗的评价未必能超越历史传统和时代共性。正是基于上述接受史背景,许多学者才不假思索地将“颇亦恨枯槁”理解为杜甫批评陶诗枯槁。粗检现存宋前典籍... 0
-
03-30 14:50...映人面桃花;去三十五洞天,偶遇桃花仙。3月28日,“桃花源里美好生活”第三届常德市旅游发展大会暨2024年桃花源文化旅游节在一场“沉浸式NPC剧情互动巡游”中拉开序幕。桃花源万亩桃林里,10万株桃花盛开。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实景,近千桃源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同踏上了一场全方位体验常德风土人情的沉浸式文化之旅,重... 0
-
-
03-25 19:10...而当读书人遇有心领神会之处,自然满足到忘记饮食。所以,这算是认真读书,还是不认真读书呢?陶渊明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为了精神上的享受来好好读书,却不要为了求取利禄、应付考试而执著地读书。到了当代,巴黎第八大学的文学教授皮耶.巴亚德便提出了“阅读的束缚”一说,巧妙呼应了东晋陶渊明的说法。巴亚德认为,现在大家读书少了,主要因为... 0
-
03-16 19:50...植树却拥有着更为多元且浪漫的意象。田园生活的快乐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在一些田园派诗中可以看出,“种树”在古代更多是一项农事活动。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生平酷爱柳树。他出了在隐居的田园水边植树,堂前也植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怀才不遇的愤懑归家力农桑,慎莫怨贫贱,婚嫁就比邻,死生长相见。... 0
-
03-16 09:30...嵇康作《琴赋》,而叹“琴德”之难测,“知音”之难觅,认为唯有“至人”能尽雅琴。琴之成琴,乐之为乐,诚非易易。朱长文《琴史·尽美》称琴有“四美”:良质,善斫,妙指,正心;如若四美具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充被万物。”至于“良琴”之德,历代多有发覆,推之尤崇。由于琴非俗器,古人遂有诸多“宜弹”与“不宜弹”之讲... 0
-
03-11 12:20...与他同年登科入仕的陆川县知县杨梿负责接待梅立本一行,承担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各项供应。杨梿为官清廉,而梅立本却是个贪官。清官接待贪官,就有故事了。梅立本领着数百个随从,在郁林住了一个月,他和随从饮食起居所需的大部分银两都由陆川县承担,还要为梅立本代购物品,额外花费大笔银子。杨梿派人在梅立本身边听候差遣,却常常被梅立本及其手... 3
-
-
-
本页Url:
-
2024-11-30-19:5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