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7 19:00...导览讲解、免费开放……浙大艺博馆开馆之日起就努力打造成为一个艺术与考古的大课堂。如果你想学习考古知识,可以来看《造物之美》常设展,这里不仅有镇馆之宝——唐颜真卿的《西亭记》残碑,还把小横山南朝墓室挖掘出的画像砖搬了过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学校要把我们博物馆作为一个美育教育、素质教育的基地。我们按照人类的... 5
-
01-07 17:20...西夏陵的面纱被逐渐揭开。神秘“土堆”,很可能与西夏帝陵有关。残碑上的文字,被考证为西夏文。西夏,由党项人李元昊于公元1038年建立。史书记载,李元昊授命大臣野利仁荣仿借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了近6000个西夏文字。西夏灭亡后,元朝没有修撰西夏史。1972年,专业考古队成立,正式对这片区域展开考古调查。钟侃等考古工作者根据... 0
-
12-11 20:50...考古工作者基本廓清西夏陵总体布局、遗存构成等信息。据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副主任王昌丰介绍,西夏陵遗址分布在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戈壁上,这片近40平方公里的戈壁被多条山间冲沟切分成4个自然板块,内含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等四类建筑遗址,以及7... 1
-
12-08 02:20...学者们发现,这个乡里共有4户是党项族和汉族通婚,其中3户丈夫是党项族、妻子是汉族,1户丈夫是汉族、妻子是党项族。这些民间有名有姓的族际通婚案例是最鲜活的例证,更为真实、更为广泛地显示出西夏时期各民族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史金波说。细阅西夏陵各时期考古报告可以看出,仿巩县宋陵而作的西夏陵大量吸收借鉴了中原王朝的陵寝制度。宁... 1
-
08-28 21:30...对丝绸之路上的整个亚洲的文明体会更深。导览讲解、免费开放……浙大艺博馆开馆之日起就努力打造成为一个艺术与考古的大课堂。如果你想学习考古知识,可以来看《造物之美》常设展,这里不仅有镇馆之宝——唐颜真卿的《西亭记》残碑,还把小横山南朝墓室挖掘出的画像砖搬了过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刘斌:学校要把我们博物馆作为一个美... 1
-
06-27 02:10...为官在下属李清请奏修缮西亭之际颜真卿撰文并书丹留下了这块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碑(书丹:用朱笔在碑石上书写,以便镌刻)碑石早年倾覆,掉入苕溪之中直至近年被发现该碑中部自左而右斜向横断上半部分保留的相对较全顶部左右角为半圆角而下半部分则佚失,仅存残石一块根据复原推测全碑原高应在2.7米以上这块石碑为石灰岩质,四面环刻尚可辨... 1
-
-
03-18 01:20...”永定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谭勇口中的石碑名为“守备府题名记碑”,前几天在得到线索后,刚刚从斋堂中学抢救出来。该碑碑额完整,但碑身上的文字已经漫漶不清。他介绍,明代时,门头沟地区修建了两座城堡:沿河城和斋堂城,均为明代长城内三关的紫荆关所辖;前者保存较为完整,后者只剩下了东城门。“在修完斋堂城之后,守备府就从沿河城搬到了斋堂... 2
-
11-15 01:30...此前大雨导致溪水暴涨,现场已看不清楚。7月10日,村干部又组织村民,从溪中捞出一块残缺碑石。该碑长200厘米、宽90厘米、花岗岩青石质,碑额呈弧形顶,薄意雕刻云龙纹,横额刻有楷书“皇明”二字,石碑字迹清晰工整,下中间两行竖刻有“勅赠文林郎……察御史义菴……”右侧刻有“嘉靖四十四年……”、左侧刻有“秋七日吉旦……”等文字... 1
-
07-16 16:50...62岁的守庙人司拴河说,2013年,当地文物部门开始对关帝庙进行修缮。幸运的是,在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从地下挖出一通残碑。这块残碑现在被镶嵌在二门内的西墙上。记者在石碑残存文字发现一段记载:“府城村其东面有三义庙,庙创自明纪崇祯癸酉。”“明纪崇祯癸酉”为明崇祯六年(1633年)。如果该记载准确,则说明府城关帝庙为明末时... 6
-
05-14 12:10...夹山山坡上有一处比较显眼的陈銮墓,系9年前陈銮后裔发现并出资整修的。陈銮墓前竖有一残碑,为青石材质。残碑上的“陈公芝楣”就是陈銮。据《清史稿》记载,陈銮字仲和,号芝楣,祖籍湖北省蕲春县,他的上五代先祖落籍湖北江夏县。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四月二十九日(1786年5月26日),陈銮出生在江夏县治所武昌城内,嘉庆二十五年(182... 19
-
-
-
本页Url:
-
2025-02-05-22:4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