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14 18:20 .. 自动生成结构清晰的初稿,甚至模仿特定作家的文风。
但危险也在于此,当人们沉迷于AI的“高效魔法”时,技术工具的边界似乎被渐渐遗忘。
AI生成的“10万+”爆文虽数据亮眼,但用户留存率反而下降,更暴露了AI写作的软肋:它能模仿人类的表达,却理解不了文字的温度;它精通遣词造句的规则,但参不透文字背后的生命体验。
文字工作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辞藻堆砌,而在于创造连接人心的意义。
一则社论的价值在于观点穿透力,一篇小说打动人心依赖情感共鸣,这些均需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从经验中提炼隐喻,在冲突中捕捉人性,用语言重塑世界。
当前AI的局限恰印证了人文价值的不可替代。
古代说书人改编《三国演义》,每次讲到“诸葛亮星落五丈原”都会落泪,因为他们懂乱世中理想主义者孤独的悲怆;《平凡的世界》里那句“活着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能穿越三十年让今天的年轻人共鸣,因为路遥写的是对人类精神的信仰。
这 .. UfqiNews ↓
1
...找到自身和评论写作的连接点或许可以成为青年开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
专业连接:以专业思维开拓新的评论视角以专业知识开拓新的评论视角,将理论色彩融入评论写作,摸索到这一评论写作的新途径,得益于我的研究生导师.
在研究生期间,学习新闻评论时,学科老师让我们尝试以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解读当下的热点事件.
这一评论写作的方法,十分类似于考研时论述题和评论题的结合体,即在评论题的基础上融入论述题的专业理论,创新出新的视角剖析社会热点.
导师的方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在纷繁嘈杂的舆论环境下,大家对于同一事件往往各抒己见,莫衷一是.
如何在众说纷纭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既能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又能展现立论的新意和深意,运用自己学科的专业知识便是很好的方法.
俗话说,“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评论写作也可以“术业有专攻”.
比如,针对此前引发网友热议的“武汉一老人突然离世,39万存.. 03-21 21:30 ↓ 15
...在校期间时常要作汇报.
每次汇报,让他比较头疼的是老师提问环节,“有时话就在嘴边,但不知道怎么说,磕磕绊绊的,显得底气不足”.
北京95后张然对自己工作后的第一次汇报印象深刻.
虽然认真作了准备,但发言时她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词汇,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卡壳’了好几次”.
这让张然意识到,写和说完全是两回事,想要流利表达并不容易.
“我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原本会写的字突然想不起怎么写了,只能求助网络.”
在杭州工作的90后刘源觉得,自己不仅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也在下降.
工作上,偶尔要提交文稿,会让他感到比较吃力,经常需要花很多工夫才能完成.
调查显示,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
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3.2%的受访青年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的受访青年遇.. 03-09 00:00 ↓ 14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