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11:00...针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种源复杂、养殖规模差异大和气候环境多样等产业特点,聚焦我国奶牛遗传潜力评价全面性有待提高的技术需求,创建了涵盖奶牛繁殖、健康、长寿等功能性状的基因组预测技术,创新了平衡高产和高效的奶牛选育及扩繁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本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奶牛中心、中... 0
-
02-05 04:00...升级HPC系统尤为重要。研究中心与联想合作,部署了新的HPC环境,包括56台并行计算的联想ThinkSystemSR630V3服务器、4台大内存的联想ThinkSystemSR850V3系统,搭配15PB容量的DSS-G存储平台,形成了稳定、高效、可扩展的计算环境。的出色带宽,以及采用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助力... 0
-
01-28 12:50...致力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问题。胡懿娟介绍,她攻读博士期间,正值对人类基因组展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高速发展期,许多统计学家都投身于遗传统计研究。美国在这一领域大力投入了十余年,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逐渐发现仅靠人类基因组难以全面解释人类特征和疾病的成因。后来,科学家们关注到,可将人体微生物组视为“第二基因组”,... 0
-
01-19 06:40...也是万种植物基因组计划(10KP)的合作项目。该项目由109名非洲科学家(其中87人在非洲工作)和22个非洲组织共同开展,计划对当地105000个特有物种,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原生生物和其他真核生物等基因组进行测序。作为非洲生物基因组项目的设备供应商,华大智造为来自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多样性和农业领域的非洲研究... 1
-
01-17 21:30...致力于解决实际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问题。胡懿娟北大求学期间留影胡懿娟介绍,她攻读博士期间,正值对人类基因组展开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的高速发展期,许多统计学家都投身于遗传统计研究。美国在这一领域大力投入了十余年,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逐渐发现仅靠人类基因组难以全面解释人类特征和疾病的成因。后来,科学家们关注到,可将人体微生物... 0
-
01-17 16:20...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月15日24时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在细胞的运作过程中,非编码小RNA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piRNA在动物生殖细胞发育和生成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申恩志介绍,piRNA如同“RNA剪刀”,与PIWI蛋白结合成复合物,专门识别并切割逆转录转座子的RNA,防止其在基因组内随意“跳跃”,从... 0
-
-
01-07 02:30...河南省目前有南阳牛、郏县红牛、夏南牛、皮南牛、德南牛5个肉牛种源,它们具有体躯高大、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肉质细腻等优质特性,蕴藏着宝贵的遗传基因。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鉴定和评价手段,这些珍贵的资源难以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传统的肉牛育种方法主要依赖于表型选择,效率低、周期长。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肉牛与重要经... 2
-
01-05 02:20...基于我国现代栽培甘蔗“明星品种”——新台糖22号开展。这一品种的种植面积曾连续15年占到全国甘蔗种植总面积的85%以上,90%以上的第四代、第五代甘蔗品种都是其“后代”。对新台糖22号基因组进行解析,绝非易事。据团队成员介绍,一方面是该基因组由高贵种和割手密种这两个“祖先”物种的种间杂交与多代回交而来,还经过了不少于8... 0
-
12-26 17:30...这种方法固然有用,但高度依赖自然种质资源,可改良程度有限,因此,被称为育种1.0技术。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既想要葡萄“产量高”,也想要“甜度高”,可以把“产量高”的葡萄品种和“甜度高”的葡萄品种进行杂交,以培育出聚合了双亲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这种方法满足了有针对性选育葡萄品种的需求,但育种周期十分漫长,往往需要经过数十年... 0
-
12-25 02:40...搜集工业设计系统使用需求,研发集成、高效、精准的工业设计平台;向海图强,加速相关领域科技攻关,把论文写在蓝色国土上;逐梦蓝天,自主研发飞行计划系统,实现航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产替代……在总书记回信精神鼓舞下,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矢志攻关、奋勇向前,取得了一个个重要成就,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稳步向前。日前,记者... 2
-
12-22 20:20...人类基因组计划已成功绘制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因组“全景图”。“生”在基因组,“命”在蛋白质组。人体有37万亿个细胞,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才是决定生老病死的关键。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高级编辑弗洛里安·乌尔里希表示,要真正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科学家们需要研究人体内所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统称为蛋白质组。但目前我们对蛋白质组的了... 3
-
12-21 05:00...《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学术影响力以及组织领导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推动全球科技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贡献。12月... 1
-
-
11-16 08:40...“他是全球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测序的奠基人物,在美国玉米基因组测序和其他物种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导师的启发下,赖锦盛回国后继续开展玉米基因组学研究。2006年,赖锦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2009年,他主持的“玉米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课题开启;今年6月,赖锦盛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论文... 1
-
11-16 04:50...在美国玉米基因组测序和其他物种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导师的启发下,赖锦盛回国后继续开展玉米基因组学研究。2006年,赖锦盛来到中国农业大学任教。2009年,他主持的“玉米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课题开启;今年6月,赖锦盛团队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论文《玉米全基因组所有染色体端粒到端粒完整无间隙... 1
-
11-16 01:00...为蛋鸭新品种选育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及指导依据。育种芯片是对生物个体基因组变异进行检测和开展遗传评估的重要工具之一,可精确检测生物个体的基因型,提高遗传评估准确性,提前淘汰达不到育种目标的个体或组合,减少工作量和成本投入。传统蛋鸭畜禽育种方式周期长,如适合笼养的蛋鸭新品种“农湖2号”,2021年通过审定,由湖北省农业科学... 1
-
11-12 18:00...正是人类与基因间的故事:6号染色体是探寻智商遗传性奥秘的最佳之地。9号染色体上有个著名的基因,决定了人的ABO血型,不同血型对疾病的抵抗力大有不同。14号染色体上,端粒酶与“长生不老”之间有哪些神秘联系?17号染色体上有把与癌症有关的基因锁,人类是否能打开?作者独辟蹊径,巧妙地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上选取一个或几个基因形成... 5
-
11-12 17:50...将实现转基因与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编辑、合成生物学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机融合,同时衍生出大幅提高育种效率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种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种业创新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从育种技术看,发达国家已进入种业4.0时代,我国尚处于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到3.0阶段。”张... 6
-
11-07 04:40...相关研究结果已在《自然·通讯》期刊在线发表。团队通过对家养牦牛所有品种的采样、多次到青藏高原无人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对自然死亡野牦牛进行了材料收集,也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之外的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进行了材料收集。团队对以上收集的所有材料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等,并通过构建牛属物种图-泛基因组,结合群体数据,获得了牛属物种的... 1
-
-
10-26 22:30...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张和平团队历时5年建设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iLABdb正式建成上线(),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功能研究数据共享数据库和平台。利用基因组技术为乳酸菌资源注入创新活力,这一重大成果的发布,展现了我国在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将为全球乳酸菌研究与产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iLABdb... 1
-
10-25 01:50...在杂交马铃薯、组学算法、基因编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创性的突破成果,奠定了我国农业生物组学的国际领先地位。基因组所多项科技成果入选“‘十三五’农业科技十大标志性成果”“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农业科学十大进展”等。基因组所副所长王桂荣告诉记者,以颠覆性、创新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产品,推动农业、食品与营养健康等高新科技产... 7
-
10-22 04:50...创世界已报道的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为重大新品种培育和种业稳固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障。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油料专业研究机构,油料所提出油菜超高密超高产理论和技术,有望突破油菜单产瓶颈;创制了油菜多性状快速聚合育种技术体系,育种效率显著提升,高含油量育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主导完成甘蓝、甘蓝型油菜、芝麻等作物... 2
-
10-20 05:30...43万份,居世界第一。同时,发掘出一大批具有高产、高油、抗病、抗逆等多种优良性状、满足不同育种需求的优异种质资源,创制出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为油料作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和种业稳固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保障。据介绍,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油料专业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近年来提出油菜超高密超高产理论和技术... 4
-
-
-
本页Url:
-
2025-02-10-15:36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