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1 06:00...唐卿和沈树忠等研究人员耗时六年时间创建了目前全球数据最全、信息量最大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团队创新性地结合了超算和人工智能等分析手段,建立起迄今第一条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第一个可信的真核生物化石在约17亿年前出现后,其多样性一直保持较低但稳定增长的模式。直到约7.2亿年前全球性大冰期的... 0
-
12-21 05:00...《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以下简称“π-HuB”计划)白皮书。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学术影响力以及组织领导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推动全球科技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重要贡献。12月... 0
-
12-21 04:40...可把要使用的资格券码展示给商家,由商家扫码进行核销。扫码查看如何领取和使用政府补贴,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查看更多手把手操作经验的方法。在“首都之窗”微信公众号下方菜单栏中点击“带你办事”,再点击“便民服务”。在打开的“微服务”页面中找到“便民经验”,点击进入后即可查看更多操作经验。希望小窗经验能给您的生活带来更多方便。... 0
-
12-21 04:30...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院士、蔡书慧副研究员等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团队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12月20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线发表。《自然》审稿人指出,这是一项具有高度原创性的研究,中国研究团队对人类首批月球背面玄武岩进行了严谨的古地磁分析,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准的数据。其中一位审稿人表示,该... 0
-
12-21 03:00...那些短暂而鲜明的信息,会从海马体这个临时仓库精心打包,运送到新皮层这个用于长期存储的仓库中。而在这场记忆的“搬家”过程中,慢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慢波,也称慢振荡,是深度睡眠阶段(即“睡得深”)大脑皮层中释放的一类电波,可以通过脑电图(EEG)测量。人类的大脑是个微型生物发电站,当无数神经元整齐划一地调整电压,每秒同... 0
-
12-21 02:40...发现小麦品种分化的核心区域——跨着丝粒区域。该研究从基因组层面揭示中国小麦因气候变化、地域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品种演进的遗传机制,为未来小麦的基因组学辅助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信息,也为全球种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支撑未来小麦育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策略。相关论文于11月28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 0
-
-
12-20 23:40...医生经常求助于广谱抗生素,但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例如肾脏或肝脏损伤。现在,德国科学家尝试利用AI来协助选择更合适的抗生素,以应对这一挑战。在莱法州卫生部门资助下,一个由科布伦茨大学、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和波恩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开发出首个在线抗生素选择模型(OptAB)。该模型完全基于AI数据驱动,适用于考... 0
-
12-20 21:20...这一切背后源于云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持续深入的技术指导和培训。“过去靠经验种植,如今靠科技指导。科学家论坛让我们接触到最前沿的农业技术,天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天麻种植户张怀陆自豪地说。通过腾冲科学家论坛和云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当地已培养出一批“土专家”。“四路糯巧玉米”项目的种植示范,就让村民郭彩旺从传统... 0
-
12-20 17:20...大会核心内容包括科普视听大会、科普视听月活动、科普视听馆沉浸式体验等,将联动政府、社会、市场资源,联动科学家、教育家、数字媒体专家、影视视听专家的力量,开创青少年科普视听新纪元。2025年的首次大会,将围绕包括航空航天、大国重器、工业智造、历史科考、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十大主题开展科普论坛,众多院士带头开讲。这些主题涵... 0
-
12-19 08:30...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我国科学家建立生成式模型为医学AI训练提供技术支持2024年12月19日07:36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字号]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魏梦佳)记者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获悉,北京大学与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建立一种生成式多模态跨器官医学影像基础模型(MINIM),可基于文本指令以及多器... 4
-
12-18 10:10...科技部、广东省、广州市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座谈会。“π-HuB”计划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在座谈会上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20多年后,带来了全球生物经济的繁荣和腾飞,但其对人类生老病死的影响尚未达到最初预期。人体有37万亿个细胞,蛋白质的动态变化才是决定生老病死的关键。”“‘π-HuB’计划白皮书在《自然》杂志发布,标... 0
-
12-18 05:50...作为一级火箭的超重型助推器,在完成发射任务后,以超音速从天而降,在最后时刻点燃发动机减速,然后被发射塔上称为"筷子"的机械臂稳稳接住。这项技术突破预示着太空探索即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星舰第五次试飞中,超重型助推器返回发射塔,被“筷子”机械臂稳稳接住——左为模拟动画,右边实拍视频SpaceX事实上,星舰的每次试飞都在创造新... 0
-
-
12-18 05:50...研究者们鉴定出了这三种不同组织的细胞,并揭示了神经元的产生、神经控制肌肉收缩等过程。他们也应用该模型对关节炎疾病中神经肌肉骨骼轴的异常开展了探索,揭示了病理性骨骼变性后的神经肌肉结构与功能变化。该类器官组织具体是如何培养的?在模拟疾病方面还有哪些应用潜力?干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器官吗?该技术在技术和伦理上还有哪些挑战?为... 0
-
12-17 13:20...为研究陨石起源和行星防御机制开辟了新途径。相关论文发表于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据科学家估算,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约为10公里,如此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的频率极低,大约每1亿到5亿年才会发生一次。而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则相对频繁,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这些“十米级”小行星更有可能逃离主小行星带,变成近地天体,... 0
-
12-16 18:50...以研学实践课程作为科学普及与实践体验的支撑,率先提出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实践的课程化研究课题。“我们邀请优秀科学家深入越秀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让青少年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通过研学实践让青少年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少年实践的课程化研究课题,给同... 0
-
12-16 18:20...今年复旦科创母基金经历了“从0到1”的实质性发展——成立独立的管理公司,超额实现5亿元的首关目标,正式入驻徐汇滨江。团队开展了复旦史上最大规模的科创资源调研,绘制一张“复旦科创地图”,“搞清楚有什么,我们才能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这张覆盖5900多位复旦科研人员(包括附属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科创地图,明确了复旦在生命健康... 0
-
12-16 18:10...通过多种项目支持科学家开展前沿性、颠覆性、开创性、突破性研究。“尚思探索学者”是这家机构发起的项目,首批入选者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单位。什么样的原创成果能获得评审专家认可?复旦“尚思探索学者”王磊教授介绍,2016年至今,他带领团队发现了24个... 0
-
09-26 19:00...该团队开展了本次研究。(来源:ScienceAdvances)基于DNA折纸结构的纳米制造研究中,他们使用DNA折纸结构作为模板。通过“沃森-克里克-富兰克林”碱基配对原则,DNA折纸能将长较的单链DNA与较短的互补单链DNA,折叠成三维或二维的几何形状。同时,通过发展一系列算法,课题组得到了任意几何形状的线框架DNA... 2
-
-
09-26 07:50...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美国卡内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实验室和乔治梅森大学的首席研究员罗伯特·哈森教授指出,这是人类识别其他星球生命生化迹象能力的重大进步。它为在无人飞船上使用智能传感器寻找生命迹象开辟了道路。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科学家就知道,在适当的条件下,混合简单的化学物质可形成生命所需的一... 1
-
09-25 18:40...就是研究小组创建了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itCoal为FastinfinitestimalCoalescentProcess的英文简称——记者注)新理论。“已有的化石记录表明,最近100万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但以目前的技术手段,相关研究还无法抵达100万年以前。”李海鹏介绍,目前学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地点位于非洲,虽然近... 5
-
09-25 16:10...她指出:践行医学科技创新之路,一是挖掘,深入探究医学科技创新的源头;二是注入,为医学科技创新的发展输送持续的动能。然而,无论技术多么先进,人才永远是关键。我们必须在多个维度深入挖掘、精心培养临床科学家,为国家的科技战略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以RNA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已经蓄势待发,呈现不可阻挡之势。美国科学院院士、... 2
-
09-25 12:00...一度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希望了。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都一如既往给予稳定的、持续的支持。李海鹏介绍,这次研究成果的发表,看似是首次发现93万年前人类祖先差点灭绝,但实际上,快速极小时间溯祖FitCoal新理论、新方法的使用,价值更大。通过中国科学家原创的FitCoal方法估计的群体历史不但是无偏差的... 1
-
-
-
本页Url:
-
2024-12-21-07:00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