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17 01:10...将现代鸟类身体构型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近2000万年。相关成果2月13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英国爱丁堡大学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布鲁萨特在配发观点文章中评价:“政和八闽鸟是里程碑式的发现,是自19世纪60年代初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最重要的鸟类化石。”鸟类从恐龙演化而来,是生命演化历程中震撼的一幕。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 0
-
02-16 21:30...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云南省禄丰市发现了早侏罗世蜥脚型类恐龙的又一新种——岳氏星宿龙。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完成。据研究团队介绍,恐龙化石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化石从挖掘、修理、组装到形成科研成果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岳氏星宿龙化石标本是2015年在禄... 0
-
02-16 16:40...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骼化石在该州禄丰市大洼山出土。从此,许氏禄丰龙让楚雄蜚声海外。现已探明,该州恐龙化石数量为世界之最。岳氏星宿龙化石标本是2015年在楚雄州禄丰市二钻山发现的,标本保存于原地修建的小型展馆二钻山一号馆中。该化石标本为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头后骨骼,保存有第二节背椎到第二十节尾椎的完整序列,此外还有左侧肩胛骨... 0
-
02-16 16:30...考察它们的原始栖息地。《喷射霸王龙》是一款复古风格的动作冒险游戏,玩家扮演一只拥有外星人强力弹跳靴的霸王龙,在中生代时期跨越障碍,冲向下一个星球。游戏以保护自己不被灭绝为目标,通过跳跃和弹跳来克服各种困难。游戏画面简洁明快,操作简单易上手,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玩家。游戏中的弹跳靴非常强力,可以轻松越过障碍物,带来刺激而有趣... 0
-
02-16 16:30...游戏还设置了丰富的剧情和谜题,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维京英雄2是一款冒险解谜游戏,玩家扮演维京勇士,挑战各个关卡。游戏提供了四种角色供选择,通过收集资源、建造等方式来克服障碍,并最终击败邪恶巫师。游戏画面精美,操作简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玩家。《Dinogotchi》是一款由OskarHenrique开发的模拟游戏... 0
-
02-16 12:40...这一发现将现代鸟类的关键特征——尾综骨的出现时间提前了近2000万年。恐龙演化成鸟类,无疑是生命演化历史中最震撼的一幕。理论上,鸟类多样性的增加最早发生在侏罗纪,可现实中耳熟能详的化石只有德国发现的始祖鸟。然而,始祖鸟的分类位置近期受到质疑,部分研究认为始祖鸟属于恐爪龙类,而非鸟类。此外,其他疑似的侏罗纪鸟类也争议不断... 0
-
-
02-16 06:00...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和禄丰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合作完成。据研究团队介绍,恐龙化石的研究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化石从挖掘、修理、组装到形成科研成果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岳氏星宿龙化石标本是2015年在禄丰市二钻山发现的,目前标本保存于原地修建的小型展馆二钻山一号馆中。该化石标本为一保... 0
-
02-15 21:00...大棚种植是大村村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之一。2021年,市绿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村里的大棚,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大棚种植基地占地约60亩,共20个日光温室大棚。其中12个大棚种植草莓,8个大棚种植彩色小番茄。市绿鑫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白雪峰说:“眼下,草莓、彩色小番茄都进入采摘期。我们种植草莓很多年了,草莓成了基地... 0
-
02-14 20:50...在政和县发现了“奇异福建龙”,这是福建省首次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奇异福建龙的存续时间为距今1.5-1.48亿年,是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填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闽西众多红层盆地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和恐龙蛋化石2020-2021年,在龙岩上杭县发现了635枚晚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随后又新发现... 0
-
02-13 22:20...古脊椎所王敏、周忠和研究员和福建地调院开展合作,组建野外团队,在福建省内开展系统的古生物和地层考察工作。2023年9月,该联合团队在《自然》报道了福建首次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奇异福建龙,并命名为政和动物群,为研究东亚晚中生代陆相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全新窗口。2023年11月,野外团队又在政和动物群发现了两件不完整的爬行动... 0
-
02-13 18:40...深度探索“科技+”“文创+”恐龙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世界恐龙文化研学中心,启动申报世界遗产。挖掘用好地质、天文等资源,精心谋划恐龙化石遗址、中国复眼(二期)等恐龙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培育“龙环线”“水墨线”等一批全国性、国际化精品旅游线路。据介绍,到2027年,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影响力大幅... 0
-
02-13 15:40...他还提出结束绿色新政,取消电动汽车补贴,拯救美国汽车工业。特朗普的政策导向将会为美国化石能源大发展扫清障碍,也将抑制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对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考虑到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其国内利益博弈,美国即便重回传统能源发展模式,化石能源对新能源也不可能呈现一边倒的绝对优势。特朗普难以... 0
-
-
02-12 19:30...也是截至目前其在东亚地区最南端的记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国际古生物学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图为四会赖氏龙类恐龙化石标本的复原图。(受访者供图)鸭嘴龙类恐龙因长着如鸭子一样的扁平嘴巴而得名,具有强大的咀嚼能力,是繁盛于白垩纪的植食性恐龙族群,赖氏龙亚科是其优势类群之一。赖氏龙类恐龙通常具有奇异的头饰,是由拉长的中空... 1
-
02-11 14:20...同时也是研究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前不同地区生态情况的宝贵材料。鸭嘴龙类因长着鸭子一样的扁平嘴巴而得名,是繁盛于白垩纪的植食性族群,属于恐龙中的鸟臀目。鸭嘴龙类演化出了成排的牙齿组合,整口牙齿超过千颗,牙齿之间高低错落、紧密排列,无任何缝隙。加上每颗牙齿上各异的凸脊,大大增加了牙齿与食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和研磨效率。这种强大的咀... 0
-
02-10 09:0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这三项成为各地碳达峰的“硬指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设置上出现了较大差异。广东省碳达峰方案提出,2025年,广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这一目标设置远高于“国家线”。同为东部沿海省份的江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为1... 1
-
02-10 07:10...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如推进光伏+、核电、海上风电等,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同时合理控煤减煤,推动清洁替代;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完善碳排放相关规划、建立预算管理、目标评价、统计核算等制度。同时,也对相关产业企业提出了新要求。企业需加快低碳工艺研发,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大节能减... 0
-
02-01 20:00...长度60至70厘米,有着细小、排列紧密的牙齿,没有发现拥有毒牙。“关于我国化石蛇类最早的正式研究是从硅藻中新蛇开始的,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泥藻小蛇’实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绍,蛇的骨骼脆弱,化石很难保存完整。在硅藻中新蛇发现之前,我国古生物学者只在内蒙古、华北周口店等地的化石遗存中发现一... 0
-
01-31 22:10...但是不管气候变暖是否因为人类使用化石能源排放二氧化碳造成,人类社会推动的碳中和都是有价值的。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传统的依赖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是不可持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并不是无限存在的。目前的用能情况,也就是只能提供200年左右的使用。即使没有地球变暖的情况,人类面对能源的转型也是迟早的问题。与发达国站在... 7
-
-
11-20 13:40...这是记者近日从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张福成教授团队了解到的。据该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有关人员在丰宁县发现部分裸露的恐龙化石骨骼,经过数年时间挖掘、修复出两具保存精美的恐龙化石。一具属于较为原始的角龙类,全身骨骼保存近乎完整;另一具属于剑龙类,其骨骼、皮肤印痕保存完整程度近100%,保存面积和完整程度罕见。... 1
-
11-18 22:30...这些动物标本为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的藏品。在每个动物标本旁,还配了一块来自祖先的化石。施光海以一颗展览中的第四纪熊猫牙齿化石举例,它揭示了大熊猫的祖先可能不是吃素的。仔细观察,它的顶端呈尖峰状,像刀片一样可以把肉划剪开,这种牙齿形态和熊猫现在食用竹子的习性不太契合。施光海说,随着物种进化,大熊猫味觉基因发生突变,才对吃竹... 2
-
11-16 10:20...这两例发现到底有何意义?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教授、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福成及其团队成员。填补角龙类恐龙进化发展“断链”角龙类恐龙是目前已知恐龙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其属种繁多,形态复杂,相应的科研难度也较高,探讨角龙类恐龙的系统演化关系也一直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角龙演... 2
-
11-12 12:10...一枚保存较完整的守护黔龙蛋;C.蛋壳碎片;蛋壳显微结构(D)和素描图(E)。(韩凤禄供图)据徐星介绍,贵州省博物馆王新金、蔡回阳等人于1999年在贵州安顺市平坝区早侏罗世(约1.9亿年前)特异埋藏的恐龙化石群中,发现了早期蜥脚型类恐龙的骨骼和蛋窝化石,基于这些化石发现,研究团队命名了一种新的蜥脚型类恐龙——守护黔龙。恐... 10
-
-
-
本页Url:
-
2025-02-17-05:3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