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5 19:30...走过海通沟、觉巴山、怒江72拐,泥巴路只比车身宽一点,一边是高耸的峭壁,一边是深深的悬崖。当车队行至通麦大桥桥头,杨林看到,“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轻轻诵读碑上镌刻的英雄事迹,他泪如雨下。退伍后,杨林精心搜集保存与父亲有关的遗存,把川藏公路上的故事讲给子侄们听。2019年,杨林再次踏上了看望父亲的路,与他... 0
-
12-24 03:10...以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和通麦特大桥、迫龙特大桥“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完工通车,标志着川藏公路南线318国道西藏境内路段“黑色化”全部完成。“从砂石路面到现在的黑色路面,波密的经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同路面等级一起提升了。”波密县交通运输局原局长陈东说,从人... 0
-
12-17 13:10...记者江飞波摄仁青曲措今年32岁,是中国农业银行波密县支行职工。她回忆,自己高中时在拉萨读书,那时从波密去拉萨最快也要两三天。以前通麦老桥通行能力有限,有官兵(武警交通部队)在两边值守,大家都排队通过,从波密出发顺利的话大半天才能到鲁朗,遇到拥堵就没法预计了。仁青曲措说,过了鲁朗然后是坐车翻过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 0
-
12-13 19:00...住在了工布江达县。一路上,所见车辆事故频繁。从柳园算起,我在高原已经有一个月了,所以路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山口,好像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翻过山口之后,有一个很大很急的陡坡,坡下面有几辆汽车的残骸,据说都是翻山时不小心摔下去的,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沿路越往下走,路况越加凶险,但风景却越来越美,旅行充满了新奇与刺激... 0
-
11-17 11:40...在史上最难修筑的墨脱公路挖过水坑筑过路基。后来,我母亲认识了同为养护工人的父亲覃永华,从此夫妻二人一步一个脚印构建着自己的小家庭,也参与并见证着西藏公路事业的发展。后来,我的父母服从工作安排前往通麦天险修路,路边不是跌落谷底的碎石,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为了安全着想,无人看护的我便成了“拴在318路上的孩子”。父母参加修... 0
-
11-13 15:20...”波恩回忆道。直到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一面进军一面筑路,无惧滔滔易贡藏布江,在通麦险要之处架起了一座木板吊桥。从此,江两岸连通,川藏线延伸向前,当地村民绕路远行的日子一去不复返。62岁的何正明清楚地记得1985年第一次进藏打工时,走过通麦吊桥的场景:所有人都要下车步行,在桥面上每走一步,桥身就跟着晃动一下。从木... 1
-
-
11-09 02:40...在史上最难修筑的墨脱公路挖过水坑筑过路基。后来,我母亲认识了同为养护工人的父亲覃永华,从此夫妻二人一步一个脚印构建着自己的小家庭,也参与并见证着西藏公路事业的发展。后来,我的父母服从工作安排前往通麦天险修路,路边不是跌落谷底的碎石,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为了安全着想,无人看护的我便成了“拴在318路上的孩子”。父母参加修... 1
-
11-06 03:50...山高谷深、自然灾害频发,路况异常凶险。在基建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支撑下,该路段现如今已是桥连隧、隧接桥,工程雄伟壮观。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和通麦特大桥、迫龙特大桥“五隧两桥”穿山越河,共同联结成为路上的“安全长城”,曾经让川藏线行车司机们谈之色变的高危路段,如今已经变得轻松易行... 4
-
11-06 03:40...见证着永不磨灭的“两路”精神。凿艰越险、人定胜天,一代桥凝结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战胜自然天险的决心和斗志。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修建川藏公路,一面进军一面筑路,在通麦这个当地人民世代隔江相望的天险之地架起了一座木板吊桥,从此两岸相通、川藏线顺利延伸。“大道”不孤,通到了江对岸的密林深处,通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 2
-
10-20 14:20...山高谷深、自然灾害频发,路况异常凶险。在基建关键技术和施工工艺支撑下,该路段现如今已是桥连隧、隧接桥,工程雄伟壮观。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和通麦特大桥、迫龙特大桥“五隧两桥”穿山越河,共同联结成为路上的“安全长城”,曾经让川藏线行车司机们谈之色变的高危路段,如今已经变得轻松易行... 11
-
10-13 11:30...见证着永不磨灭的“两路”精神。凿艰越险、人定胜天,一代桥凝结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战胜自然天险的决心和斗志。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修建川藏公路,一面进军一面筑路,在通麦这个当地人民世代隔江相望的天险之地架起了一座木板吊桥,从此两岸相通、川藏线顺利延伸。“大道”不孤,通到了江对岸的密林深处,通向了外面更广阔的世... 1
-
07-27 10:30...就是孙建学和十几位工友交出的“成绩单”。修桥、铺路,孙建学在波密养护段一待就是20年。他工作的道班同事,有本地藏族,有甘肃来的汉族、回族、东乡族。耳濡目染,孙建学不知不觉间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1990年,24岁的索朗巴珍从昌都市类乌齐县来到通麦舅舅家探亲。在树木葱郁的通麦,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一次见面注定了两个年轻人... 2
-
-
-
-
本页Url:
-
2024-12-26-12:3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