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1 16:20...7月3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靠泊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进刚摄)作为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于2019年首次参与中国极地考察,并在今年4月顺利完成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科考征程上,它破冰耕浪,穿越过南半球的“咆哮西风带”,也抵达过地球极北,一次次满载成果凯旋。“... 0
-
11-21 15:40...“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和“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于3日上午双双亮相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办为期一天半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于6月24日正式命名交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7月3日,“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靠泊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新华社发(张进刚摄)据悉,“极地”号船长89... 0
-
11-21 15:40...张炳炎院士和其他极地科考船使用者提出了双向破冰的想法那时候,科考船走到中山站经常被冰雪卡住这让他们萌生对科考船机动性和灵活性的渴望对破冰船尾推进器的改良势在必行吴刚采用全回转吊舱推进器能持续破1.5米的厚冰即使遇到难撞的冰脊也能调转180度尾部的螺旋桨在海面下旋转削冰能够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 0
-
11-21 15:40...这是属于他们的奇迹。”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动情地说。应对极寒强风,秦岭站竖立起极地建筑新标杆。一体式设计让各功能区高度集成、彼此衔接;主楼内部模块化率达45%;新能源占比超60%;采用数据化、自动化、无人化、远程化运营系统等。“秦岭站具有集约高效、绿色低碳、智能先进等特点,这是在极端环境中设计建造的极致建筑。”秦岭站副总... 0
-
11-21 15:40...笑着对记者说:“走吧,要工作到凌晨三点半呢。”顺着狭窄陡峭的楼梯向下,祖成弟健步如飞。记者左摇右晃跟在后面,下了两层终于到达目的地。甲板之下,波涛之上,这里便是“雪龙2”号的“心脏”——轮机部。2024年11月13日,“雪龙2”号轮机部的机器正在运转。新华社记者黄韬铭摄柴油发电机、吊舱推进器……虽然是深夜,但依旧有数不... 0
-
11-21 15:30...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劈波向南、破浪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此次考察将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广泛开展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考察任务继续由三船保障,“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从广州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 0
-
-
11-21 15:30...随着船载导航系统内的纬度数字跨过0度,从北纬变为南纬,“雪龙2”号在雄浑悠长的汽笛声中穿越赤道,离开北半球。“再见,北半球!南极,我们来了!”队员们回首,同遥远的祖国和亲人暂别;挥手,朝越来越近的南极致意。甲板上,一系列穿越赤道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 0
-
11-20 19:50...此次考察将完成秦岭站主体建筑结构安装收尾和内部装修,科研栋、室外管线、通信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调试工作。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第三个常年考察站,更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第一座南极考察站。面积达到5120平方米的主体建筑是中国南极建站史上最大单体建筑。... 0
-
11-20 16:50...考察队当中有6位成员是从香港选拔的科学家,这是首次有香港科学家获选加入国家南极考察队。这次出征南极的国家考察队乘坐破冰船“雪龙”号和“雪龙2”号前往极地。陈国基表示,首次有香港科学家加入国家南极考察队参与考察任务,对香港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香港极地科研工作的肯定,也同时凸显了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 0
-
11-16 22:40...观众在了解马尾造船建造的首艘75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首次亮相!“雪龙2”号模型吸睛江南造船厂的展位上,记者看到了极地科考明星“雪龙2”号模型。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雪龙2”号模型首次亮相海装展。虽然是首次亮相,但早已被眼尖的观众认出,争相和它合影。“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基地破冰船,能轻松破除1.5米高冰... 0
-
11-13 23:30...并出台《天峻县应对牛羊肉价格下滑促进农牧民增收补贴实施方案》,按照牛80元/头、羊20元/只标准进行补贴,提升出栏动力。天峻县有近16万公顷草场通过有机认证,“天峻藏羊”“天峻牦牛”荣获农业农村部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县牛存栏量20.57万头,出栏量3.66万头;羊存栏量63.3万只,出栏量12.8... 2
-
11-03 02:10...很多亮点值得期待。“科研、建设”等单位的表述,意味着秦岭站将进入“精装修”阶段。“完善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并首次开展越冬考察任务,是此行的重点工作。”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说。极寒冰雪世界,离不开能源。绿色动力的秦岭站最值得期待。“秦岭站建设过程中综合利用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体现我国在南极特殊环境下... 8
-
-
11-02 22:40...也将为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全面科学认知极地提供良好工作生活条件。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领队王金辉介绍,考察队将完成秦岭站主体建筑结构和墙板安装收尾,科研栋、室外管线、通信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等配套设施的安装。秦岭站首次迎接越冬考察,由于这次越冬经历的极夜时间长、人数多、... 11
-
11-01 05:20...科研栋、室外管线、通信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系统、海水淡化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调试工作,并首次开展越冬考察任务。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依托“雪龙”号和“雪龙2”号分别在东南极普里兹湾、宇航员海、西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及南极半岛临近海域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 0
-
10-15 14:40...程皝又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舍不得队友。出海时间长,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幸运的是,父母都很体谅我的工作,希望我成长成才,为祖国的科考事业添砖加瓦。”程皝说。作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团委副书记,程皝还热衷于在航海旅程中组织活动。“年轻人的加入让极地科考队气氛轻松活跃很多,85后、90后个个多才多艺,船上文娱活动丰富多... 1
-
10-02 04:20...张炳炎院士和其他极地科考船使用者提出了双向破冰的想法那时候,科考船走到中山站经常被冰雪卡住这让他们萌生对科考船机动性和灵活性的渴望对破冰船尾推进器的改良势在必行吴刚采用全回转吊舱推进器能持续破1.5米的厚冰即使遇到难撞的冰脊也能调转180度尾部的螺旋桨在海面下旋转削冰能够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 1
-
06-25 19:50...当一艘极地科考船在海上航行时,它所遇到的冰层,按航区内海冰冰龄、厚度、强度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当年冰与多年冰。当年冰也就是当年冰龄,层冰厚度不超过1.2米,海冰强度相对较弱。多年冰为两年及两年以上冰龄,层冰厚度最大可达3米以上,海冰强度高。“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为PC6级别,它的船艏可破0.8米到1米的当年冰。中国船舶广船... 5
-
05-03 16:30...执行南极海平面变化监测、南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跟踪站建设、冰川变化监测等考察任务。95后的耿通是第一次参加南极科考。抵达南极中山站后,他就和队员们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南极内陆,不仅有绚丽的极光和可爱的企鹅,也暗藏着无数风险。一次,科考队遭遇罕见的风暴天气,风力接近13级,一整辆车都被掩埋在了冰雪之下。中国第40次南极... 4
-
-
08-15 02:20...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大洋科考作业于7月26日开始。在长达17天的作业中,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围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物等多门相关学科,执行了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等10余项作业项目。2023年8月3日,在“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 4
-
08-14 07:40...每三艘就有一艘使用了我们生产的船用绑扎件。”低温工艺上的突破,助中国科考船在极地深海探秘。中国自主建造首艘破冰科考船“雪龙2号”上,石岛工业负责生产的是位于船头和船尾两台长30米的运输吊机,相当于“雪龙2号”的左右手。“因为吊臂比较长,每米的工差要控制在2毫米以下,这对焊接的折弯和精度都提出了挑战。”鹿林指出,为了确保... 2
-
07-15 02:30...一同了解↓首创!双向破冰“雪龙2”号是我国自主建造的全球首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它能轻松穿越20米冰脊能轻松破除1.5米高的冰层、0.2米厚的雪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据了解此次考察任务主要覆盖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以及加克洋中脊预计总航程约1.55万海里9月下旬返回上海本次考察将执行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 14
-
05-29 20:20...“这次陆缘冰接近2米的厚度,远远超出了‘雪龙’号破冰能力,也超过了‘雪龙2’号设计的1.5米破冰水平。”“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告诉记者,面对挑战,科考队精心准备,利用直升机和无人机开展多次探冰勘察,制定破冰方案。通过艏艉向连续破冰、艏向冲撞破冰的方式,“雪龙2”号仅用2天时间,就开辟出长度约16.5海里的陆缘冰区航道,... 19
-
-
-
本页Url:
-
2024-11-22-16:3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