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21 13:30...甚至保存得较为完好,其色彩鲜艳如新,真是传奇中尽显神奇。本图由AI共创生成说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制陶艺术成就,人们不得不公认名冠中外的仰韶文化。但是多数学者认为仰韶文化的陶器是慢轮手制陶,发展到仰韶文化晚期,其中小型陶杯、陶碟等才是快轮制作的。一般来说,手制和慢轮制陶,往往器表保留有各种修整的痕迹,而快轮制陶的特征则是器... 0
-
05-20 19:00...西北部的相关遗存演变为朱家台文化。朱家台文化与同时期的屈家岭下层文化、大溪文化晚期之间文化联系密切。第二阶段长江中游的总体文化格局是东部、西南部、西北部三个文化系统的三足鼎立,彼此之间交融互促,较为突出的特征是东部屈家岭文化系统的形成与强势发展。第三阶段(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东部的屈家岭文化系统包括屈家岭... 1
-
04-06 12:50...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和冢子坝等十余处地点为一体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距今约5900-4200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新发现依势而建、规模庞大的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要素在内的史前水利系统,标志着史前先民实现了主动地控水用水理念,是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化进程的珍贵物证。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2023年12月4... 3
-
04-04 22:00...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重大发现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新进展,为探究早期南岛语族人群特征、迁徙规律等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材料。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以及对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深入认识,使我们可以尝试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东南模式,窥探内陆文明向海洋迁徙的特征规律。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墓地出土铜八角... 2
-
04-01 18:40...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成为文化演进、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分工和等级分化研究的重要材料,是长江下游地区文化演进研究的典型范例,填补了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研究的地域空白。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发现部分东周、唐宋时期小型墓葬,揭露一处墓葬密集分布的大汶... 2
-
03-30 19:40...壳丘头遗址功能区分布图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重大发现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新进展,为探究早期南岛语族人群特征、迁徙规律等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材料。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以及对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深入认识,使我们可以尝试探讨... 2
-
-
03-27 20:00...揭示了该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反映出沿海史前早期人群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的多样化的生计模式。此外,研究人员对此次发现的遗存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相关成果为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提供了重要线索。周振宇表示,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以及对南... 1
-
03-27 18:20...该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文化演进研究的典型范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东升介绍,在该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遗址处于几大文化区的中间地带,又以马家浜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的遗存... 2
-
03-26 22:10...这种特点贯穿7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重大发现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新进展,有力促进了我国东南沿海史前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为我们探究早期南岛语族人群特征、生计模式、迁徙规律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材料。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 2
-
03-26 21:50...屈家岭遗址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屈家岭遗址进行过多次考古发掘。2015年起,为推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此开展新一轮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新发现。2021年秋天,在遗址中心区一处高地,考古队偶然发现了纯净的黄土台基,紧接着一处红烧土模... 1
-
03-26 04:20...3、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为长江下游地区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而发现。遗址北有沟通长江水系和环太湖水系的郎川河流过,因此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地理节点上。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东升介绍,2015、2016... 2
-
03-25 21:10...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按年代早晚排列)等十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屈家岭遗址出土陶器。图源:湖北考古研究院关强表示,2023年,全国考古工作会召开,系统提出“大考古”工作思路,推动中国考古学拓展大格局、大视野,谋求大发展。过去的一年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研究工作取得... 1
-
-
03-24 10:10...对探讨东方地区史前时期聚落形态非常重要。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墓地平面布局清晰,每组墓葬都具有墓室面积高度重合、墓主躯干轴线相近、上下层墓葬距离贴近且随葬陶器连续堆放等特点,反映了该地区十分独特的葬俗。墓地随葬品数量丰富,其中ⅣM6出土的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此外ⅣM3出土的成组石圭也具有礼器的性质... 5
-
03-23 16:40...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发现部分东周、唐宋时期小型墓葬,揭露一处墓葬密集分布的大汶口文化墓地。王庄遗址大汶口文化墓地较为独特,存在多组墓葬间的“有意打破”现象,随葬品数量丰富,其出土的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反映出东方地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说,王庄遗址是近年来大汶口文化的重... 1
-
03-23 07:50...供图/新华社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其发现和研究已初步构建起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年到1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二、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揭露出我国沿海地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史前聚落形态。三、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可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 3
-
03-23 07:20...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重大发现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新进展,为探究早期南岛语族人群特征、迁徙规律等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材料。中华文明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考古进展,以及对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深入认识,使我们可以尝试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东南模式,窥探内陆文明向海洋迁徙的特... 1
-
03-22 23:20...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长江下游地区文化演进研究的典型范例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遗址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是沟通南北和东西的重要驿站。该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文化演进研究的典型范例。南京大学... 1
-
03-22 18:50...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和不断扩充,进一步拓展了山东史前遗存的分布范围。近5万件石制品与动物化石,揭示了晚更新世华北、华中乃至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传统的一致性,说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长期连续发展的特点早在旧石器时代便已显现。壳丘头遗址功能区分布图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以平潭壳丘头遗址... 1
-
-
02-21 00:20...1西藏革吉梅龙达普洞穴遗址2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3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4河北尚义四台遗址5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6河南宜阳苏羊遗址7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8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9河南永城王庄遗址10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11内蒙古清水河后城咀石城址12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13陕西清涧寨沟遗址14青海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15四川盐源老... 4
-
02-11 13:30...并将观众席设置为“农家小院”,身临其境体验民俗年味。“鼓点声、民歌、戏曲,这些独属于乡村民俗的声音,似乎自带亲切感,在这样的狂欢当中,又给了我们更多‘年’的想象。”来自会场西区第18排54座的观众感慨此行不虚。晚会节目形式丰富,既有凸显中华文明的荆门原创情景式歌舞《农魂·屈家岭》、浙江歌曲《看见·良渚》、四川舞蹈《金面... 3
-
02-07 18:30...这些收获包括建立了东南沿海岛屿地区距今7500年至3000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全面揭露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多学科研究支撑下的南岛语族早期人群体质特征和生计模式探索、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特征逐渐清晰等。“以平潭壳丘头遗址群考古发现为代表的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新进展,推动了我国东南沿海史... 1
-
02-05 19:20...艺术萌芽和技术与认知能力发展、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等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王幼平表示,这些丰富的新发现,生动展示了一个远古时代古人生产生活的历史场景,让公众对远古时代的生活场景不再只靠想象,而是触手可及,“尤其是濛溪河遗址除石器外,还保留了非常多的植物遗存,比如橡果、核桃、桃等,为研究旧石器时... 1
-
-
-
本页Url:
-
2025-01-22-02:45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