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2 15:30...也就是连续6个月较常年偏低0.5℃的现象,它的出现常伴有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例如风、气压和降水量的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据统计,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 4
-
08-11 07:50...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大堡礁海域的珊瑚骨骼样本等,推算了可追溯至1618年的海表温度数据。结果显示,在1900年前,海表温度相对稳定;但从1900年到2024年,1月至3月的海表温度每10年升高0.09摄氏度;且这个升温趋势越往后越快,如果只看1960年至2024年,1月至3月的海表温度每10年升高0... 0
-
04-20 02:10...研究团队供图“该研究使用卫星观测数据、再分析资料以及气候数值模式研究了此次极端海洋热浪的发生发展机制。”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宋强华介绍,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高纬度海域发生了极端的海洋热浪事件,区域平均海表温度异常最高可达5℃,部分区域甚至超过8℃,成为有史以来... 7
-
04-17 13:50...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并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一种气候现象。拉尼娜(西班牙语LaNiña,意为“圣女”,小女孩),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常常交替出现,循环周期一般为2年到7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附近的水库处于低水位据新华社根据NOAA... 6
-
03-01 19:40...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已过峰值,强度为中等强度。2024年1月,赤道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东太平洋暖水中心偏高2.5℃以上。厄尔尼诺监测关键区(Nio3.4区)海温指数为1.80℃,较2023年12月下降0.22℃,说明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从2023年5月开始)自2024年1月以来开始衰减,峰值出现在2023年12... 0
-
02-29 04:00...是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监测显示:2024年1月,北太平洋中纬度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其中北太平洋暖中心距平值在3℃以上。北印度洋呈一致偏暖的分布特征;北大西洋大部海表温度偏高,暖中心距平值高于2.0℃。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150米以上的海水异常偏暖,暖中心主要位于东太平洋海面下50~100米,中心强度... 0
-
-
02-28 23:40...当海温偏高的情况持续5个月及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据介绍,2024年1月,赤道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东太平洋暖水中心偏高2.5℃以上。Ni?o3.4区海温指数为1.80℃,较2023年12月下降0.22℃,表明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24年1月以来开始衰减,峰值出现在2023年12月,是一次中等强度... 0
-
02-27 05:20...暖中心主要位于东太平洋海面下50~100米,中心强度高于4℃;赤道西太平洋50米以下温跃层主要为异常冷水,冷中心位于160E附近150~200米之间,中心强度低于-3℃;赤道西印度洋次表层为暖水控制,暖中心强度高于4℃,赤道东印度洋次表层为异常冷水,冷中心强度低于-3℃。与上月相比,赤道西太平洋海面以下100~250米... 0
-
02-03 15:40...TIWs海流扰动将赤道区域上涌的冷海水与赤道外暖海水经向搅拌混合,影响赤道区域营养盐分布和热量收支平衡,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和气候长期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热带太平洋经历了类似拉尼娜现象的平均状态变化,影响太平洋沿岸乃至全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然而,由于赤道海流缺乏观测,以及卫星高度计数据难以计算赤道海流,TIW... 0
-
01-26 09:10...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海洋观测格点数据,以及来自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格点数据。该报告给出了海表温度、热含量、盐度、层结、温度不均匀性等5个海洋主要气候指标的变化,并指出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2000米以上海洋热含量、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均是有现代仪器记录以来最高的... 1
-
01-12 19:50...2023年全球年平均海表温度、2000米以上海洋热含量、海洋层结、海洋温度的空间不均匀性均是有现代仪器记录的最高一年。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给出了五个海洋主要气候指标的变化,包括海表温度、热含量、盐度、层结、温度不均匀性。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叠加上厄尔尼诺事件,全球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在2... 1
-
01-12 05:00...使2023年9月成为有记录以来全球海温最高的月份(图3)。图3.根据温度数据产品(1米层)分析的1955年至2023年12月全球平均海表温度变化。黑线为年均值,红色为月均值。异常值为相对于1981-2010年常年值。左上角内框为海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其他海洋物理要素也出现了重大变化。自1958年以来,全球海洋上层2000... 3
-
-
11-30 09:30...例如激光器、数控激光振镜和高速数据采集卡,更让他难以忘怀。研究所不乏具有科学知识和数理能力的教授,但缺乏善于创造的工程技术人才。于是,毕业之际,研究所向张凯临发出了留校邀请。“好!”张凯临仍记得当年的回复十分爽快,“我太喜欢这样的科研环境了,这儿能发挥我的创造力,正是我想工作的地方!”这位大学期间在电子技术方面表现突出... 3
-
11-23 06:50...很可能与海底大量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稳定性等做过各种实验、预测与评估,但截至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发生失稳在海洋中经历的上升过程仍未知,其携带冷泉中的甲烷气体在海水中能够到达的深度仍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鑫团队,利用科学号科考船及发现号ROV深海机器人,在南海海... 4
-
-
-
本页Url:
-
2025-02-20-01:52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