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02 15:30 .. 也就是连续6个月较常年偏低0.5℃的现象,它的出现常伴有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例如风、气压和降水量的变化。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
据统计,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
“拉尼娜”其实并不意味着冷冬。
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拉尼娜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
由于今年的拉尼娜可能是一个较弱的事件,它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冬季的气温,还有待观察。
就发生频率而言,厄尔尼诺发生不规律,大约每两到七年发生一次,通常在一年内迅速成熟并衰减。
拉尼娜的强度通常比厄尔尼诺弱,但持续时间更长,通常能达到约9—12个月,有些甚至 .. UfqiNews ↓
4
...早在今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拉尼娜准备在秋季返场.
许多人认为拉尼娜的出现,意味着冬天将变得更冷甚至带来超强寒潮,但拉尼娜与冷冬是否能完全画等号?它对气候变化究竟有哪些影响?来看国家气候中心的分析.
拉尼娜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大范围海表温度持续异常偏低,也就是连续6个月较常年偏低0.5℃的现象,它的出现常伴有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化,例如风、气压和降水量的变化.
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相对短暂的降温效应.
据统计,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
拉尼娜其实并不意味着冷冬.
我国冬季究竟是偏冷还是偏暖,与东亚冬季风强度密切相关,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也起到重要作用.
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出现拉尼娜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更大一些.
由于今.. 11-05 10:30 ↓ 10
...厄尔尼诺年我国出现暖冬的概率相对较大,不过影响我国冬季冷暖的最主要因子是西伯利亚高压、极涡等中高纬度环流系统,而这些中高纬度环流系统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内部动力过程,受厄尔尼诺事件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贾小龙介绍,暖冬的判定是基于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将其与常年进行比较.
例如,全国有2500多个气象台站,如果单站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超过本站暖冬阈值,即可定义为单站暖冬;若全国一半以上的台站出现暖冬,则定义为全国暖冬.
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8℃,较常年同期偏高0.3℃.
全国暖冬指数为36.7%,即全国有36.7%的站点出现暖冬,冷冬指数为15%,均未达到一半.
因此,总体来看,年冬季为正常年份.
贾小龙表示,即使某一年我国为暖冬,也会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排除某些地区气温明显偏低.
同时,暖冬年份也可能有极端强寒潮导致阶段性强降温.
年冬季气温空间差异也比较大,从暖.. 03-02 09:30 ↓ 5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