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8 08:10...为研究山西北部东周时期的文化性质、生业类型及其背后的人群族属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丰润遗址位于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500米的台地上,地形东高西低,呈阶梯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遗址范围北、西、南三面均到台地边缘,东到台地顶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 0
-
12-12 17:20...“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存在稻米酒的最早证据。”论文第一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说,这一成果,是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在对上山遗址出土的12件陶器残片标本进行微体化石提取与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这一新发现,也为研究世界稻作文化起源、早期社会结构等提供了新依据。酒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
-
12-12 04:40...居住在现中国浙江地区的上山先民就已掌握了酿酒技术。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这项新成果。研究人员介绍,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上山遗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留下大量的石器、陶器等稻作遗存。他们在上山遗址采集了12件不同类型的陶器残片。这... 0
-
12-11 23:20...一栋房屋上悬挂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牌子。透过窗户,展览架上满是各色陶器作品,引人注目。“尼囊村有些偏僻,之前也没有什么名气,但自从成立了曲桑陶器合作社,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尼囊村农牧专干仁青桑布一边介绍,一边把记者带进工坊。选土、和泥、制坯、成型、阴干、烧制……经过一道道工序,一件件尼陶作品便成型了。摆在展览架上的尼... 0
-
12-11 16:50...以确定陶器的使用功能和食物加工方式。植硅体分析显示,陶器残留物和陶土含有大量驯化稻的植硅体。这表明稻米是上山人群的重要植物资源。同时,稻壳和稻叶被用于陶器制作,进一步证明稻米在上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该研究在陶器残留物中发现了多种植物的淀粉粒,如稻米、薏苡、稗草、小麦族、橡子和百合。较多淀粉粒表现出酶水解和糊化的迹象表明... 0
-
12-09 12:30...江北慈湖遗址小型发掘,发现过一些良渚文化时期的陶器和石器,鱼鳍形鼎足、T形鼎足、带锥刺纹的陶罐和双鼻壶等,均带有良渚文化特征,但数量不多。1989年、1991年,奉化名山后遗址两次发掘,是继河姆渡遗址之后宁绍平原上又一次重要发掘,出土了不少良渚文化典型器。其中有一件鸟头蛇身细刻纹豆盘片,盘曲的蛇身,和尖喙的鸟头前后相连... 0
-
-
12-08 18:40...因最早发现于临洮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距今约有4000年至5300年的历史。“大量生产和使用彩陶是马家窑文化的鲜明特色,器型丰富、做工精致、图案绚丽。”提及马家窑彩陶,阎建林如数家珍。1988年,临洮马家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后,阎建林接到制作彩陶工艺品的任务。“作为土生土长的临洮人,对马家窑彩陶... 0
-
12-01 13:10...盘龙城是商朝前期南方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入选“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以盘龙城为代表的商代青铜器,是湖北省博物馆四大藏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54年盘龙城遗址因取土抗洪被发现,盘龙城遗址延续至今的发掘工作在此展开,奠定了盘龙城在长江流域以及中国早期文明发展中的学术与社会地位。数... 1
-
11-30 15:20...分辨土色读地书奉化张家遗址发掘工作已经持续40多天,据目前所见,大概率是一个小遗址。考古领队丁风雅告诉我们,奉化江流域已发现的30多个遗址点是分片区的,大一点的几千平方米甚至上万平方米,带有一定村落属性。比如方桥街道下王渡遗址,便是一个大型聚落址,有房址、墓葬、土台、灶址、储藏坑,有船桨和可能跟交通出行有关的栈桥,出土... 1
-
11-24 02:20...甘肃境内经过发掘的主要有辛店遗址、姬家川与张家咀遗址、永靖莲花台遗址、东乡崖头遗址、临夏马路塬遗址。其中马路塬遗址的发掘资料尚未公布,姬家川遗址、张家咀遗址、莲花台遗址已经被水库淹没。1.辛店遗址辛店遗址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辛店镇辛店村和石郭家村洮河东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11.6万平方米,为一处商周时代文化遗址。19... 2
-
11-23 10:30...来自临汾市的山西吉美鲜科技有限公司、临汾市平水紫砂文化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农业创业项目加工赛道二等奖、农业创业项目综合赛道优秀奖。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大赛经过各市认真组织、积极推荐,共收到参赛项目102个,其中综合赛道51个、农产品赛道51个。在初赛阶段,经过专家初评,山西吉美鲜科技有限公司、临汾市平水紫砂文化有... 0
-
11-12 10:40...有个人准备敲开被火烤得硬邦邦的泥巴取里面的食物,掉下来一块口大底小的泥壳引发了他的好奇心。他拿着这块泥壳去河边舀水,觉得这可真是件称手的家伙什儿。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陶器诞生了。但是,这种小底陶器在地面站不稳。办法总比困难多,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又有聪明人想出高招儿,做陶器坯胎时,把三个这样的小底容器捏在一起,相... 3
-
-
11-12 10:20...釉面少流淌。黄、白、绿是辽三彩主要色彩,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和贴塑等。赤峰博物馆副馆长贾秀梅介绍,辽瓷最早烧制年代始于何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有确切年代的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969年)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辽三彩在承袭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色的发展... 4
-
11-08 18:20...接下来黏接、补全、随色(即模拟还原文物原本色彩和新旧状况),最后还要进行详细的资料记录和存档。这是广州第一次对出土的脆弱青铜器开展系统全面的量化分析,从显微观察到电解率、密度、吸水率的测试,一系列数据为“青铜器脆弱到什么程度”提供了依据。“我们要有数据出来,‘诊断’它(青铜器)得了一些什么‘病’,才能针对性地去给它开药... 0
-
10-29 15:40...免费对外开放。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辜鹏博摄10月17日,观众在观展。当天,“谊居千年——贾谊故居南侧朝阳巷工地考古成果展”在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开展。展览首次展出了2022—2023年贾谊故居南侧朝阳巷工地的考古工作成果,包括150余件瓷器、铜器、陶器等珍贵文物,讲述了长沙城市的发展变迁和生活图景。展览持续至2025年4月... 1
-
10-25 15:30...千百年来,那些被叫作“干巴”的红土和“才嘎”的石英粗沙,被石锤砸碎过筛,制成陶泥,再经过匠人的手塑造成各种器具。因工艺繁杂、质地细腻、外形精美、保温时间长,塔巴陶器一直被西藏人视为陶器中的上品。传统的塔巴陶器主要以藏式用具为主,包括日常生活必备的锅碗瓢盆、茶杯茶壶等实用器物,还有酥油罐、香炉等特色鲜明的工艺品,风格迥异... 0
-
09-21 07:20...在江西、浙江、河南、湖北和湖南等地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瓷窑,人们在原有陶器生产技艺的基础上烧制出了真正成熟的瓷器——青瓷。至此,中国陶瓷生产进入了瓷器时代。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瓷器生产技艺进一步提升。唐代出现了以邢窑和巩窑为代表的白瓷生产地,宋代又形成了以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和景德镇窑为代表的瓷器生... 4
-
09-17 19:20...黄河流域的粟、黍作物传至河西、新疆。反映了根源于黄河流域以彩陶为代表的农业文化对天山地区史前文化的影响的过程,反映的是新疆与黄河流域持续不断的密切往来。黄河流域彩陶文化西渐天山,经历了数千年之久的文化积淀,映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彩陶之路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首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前身,对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2
-
-
09-03 07:40...这个位于乡野的龙山时代大型文化遗址,是河南省内一处夏代早期都邑性遗址,为研究夏禹居阳翟、启有钧台之享等历史事件提供了有力支撑。走进禹州市博物馆“禹州瓦店遗址考古展”现场,馆内精心陈列的文物令人目不暇接。陶器中的九鼎、七觚、五瓮和成套酒器等,庄重而典雅,它们身上的每一道纹路都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的礼仪与规制。据悉,本次展览展... 1
-
08-28 03:50...距离奇和洞约150公里的明溪县城关乡南山遗址(距今6000年至4300年),文化遗存丰富,共分为五个文化期。从第二期遗存开始,就出现了曲折纹、漩涡纹等印纹纹样的陶器;到第三至四期,陶器的印纹种类逐渐丰富,包括回形加点纹、栅篱纹、方格纹、叶脉纹、席纹等。位于闽江下游的昙石山遗址,同样发现了大量的印纹陶——陶器表面拍印有曲... 2
-
06-30 18:30...此象尊的主体部位饰有凤鸟纹、夔龙纹,鼻、耳上饰鳞纹,额上有蛇纹,纹样均呈浮雕式。商代白陶以酒器为主,早期的白陶器形以鬶、盉、爵为主,纹饰有人字形纹、绳纹和附加堆纹等。到了商代中期,又增加了豆、罐、钵等器物类型,其装饰除少数绳纹外,以素面磨光为多。到了商代后期,白陶进入高度发展期,一些白陶器的形制和器表纹饰会仿制同时期的... 5
-
06-12 05:10...邛窑为何能够在中国陶瓷界崭露头角?对此徐柯生谈道:唐三彩是中国彩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而同时期的邛三彩最大特色,在于高温、无铅和釉下彩。徐柯生继续讲解说,烧制时窑内的温度,是区分陶器与瓷器的重要条件之一。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至1100℃左右,而瓷器的烧成温度更高,在1200℃到1400℃。邛三彩烧制的温度达到了1200... 14
-
-
-
本页Url:
-
2024-12-19-00:08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