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28 06:00...“以前来田里劳作,要么趟过这五六米的河,要么绕路1.2公里,这桥一修,就方便多了。”叶有振种了10多年水稻,每年到了两季水稻收成的时候,几乎都是通过手工收割后,再将粮食挑过河。“知道今天桥正式通行,我便提前请了拖拉机和农机,效率果然快多了。”多年来,上湖村村民一直处于没有桥的日子,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修桥成了村民... 2
-
07-26 14:10...后因菜地矛盾纠纷,变成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慢慢被荒废,但实际上还是有居民希望能种种菜、劳作劳作,希望小区党支部和自治管理委员会能牵头重新打造菜园。自治管理委员会主任邓有泉将此话“听了进去”,带领党员和热心居民将菜园改造成了现在的“红色爱心菜园”。菜园改造好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党员经常主动过来翻地、编制围栏、除草消杀、浇... 3
-
07-25 13:50...人们的好奇心与不信任票一度二分天下。最集中的质疑莫过于“初心”二字。10个演艺圈的无名之辈零片酬种地6个月,是出于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还是将节目当作“成名”的跳板?节目组闯入农耕劳作的综艺新赛道,是想以创新稀缺性博眼球,还是如他们所言“想做真正有意义的事”?问号在播出后渐渐被拉直。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观众一点点信服了。他们... 1
-
07-20 09:10...硬蜱科吸血时间较长,一般可持续数天。蜱虫的活动范围不大,以数十米为半径,等待宿主时有其特有的嗅觉器官-哈氏器,哈氏器在蜱的前足末端,对动物的汗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极其敏感,当其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主动等待并张开双前肢,一旦接触宿主就会攀登而上,寄生吸血。二、蜱虫有哪些危害?蜱虫吸血前很不起眼,成蜱只... 0
-
07-11 20:30...“它一生都把根扎在泥土中——从秧苗地,到大块稻田;从五月落种发芽,到六月插秧,再到十月收获;从青,到黄。没有人比它们更留恋泥土。老把式抡起的秧把,总会稳稳地落向它最初想要去的地方。那是一块泥水交融之地,也是它未来落脚之地。秧把落地的一瞬,会击起一片水花,泥水四溅。对,那是泥水的欢呼,是土地对秧苗的欢迎仪式。”“秧在空中... 2
-
07-11 20:00...主角就是农民自己,赛场上的运动员是熟悉的乡里乡亲,加油助威的啦啦队是自发前来的村民,可谓是乡土味满满。这些来自村民日常劳作生活的竞技项目和游戏,通过附着于海南村VA赛事,不仅让赛事更加充满活力和吸引力,还让年轻一代有机会了解和亲近乡村的传统,从中既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纯真,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从根本... 0
-
-
07-06 21:50...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前,两个小孩正在上学,他和妻子靠十几亩瘠薄的土地种粮糊口,日子过得很紧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他家被评为贫困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随着年龄增大,吴国法意识到外出务工不是长久之计,在镇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他决定发展省时省力、经济效益回收快的烤烟产业。没有土地,吴国法就租种本村群众的... 0
-
07-01 19:10...向田间地头劳作的村民们宣传反诈知识。姚集派出所教导员李朋昱介绍说:“这是我们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反诈宣传的一个尝试。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语音播报设备,在稻田上空巡航,实时向田间劳作的农民传达反诈知识和提醒。”这种科技宣传方式不仅覆盖面广,信息传达迅速准确,而且形式新颖有趣,易于被群众接受。“这样的宣传方式真是太好了,我们... 5
-
06-25 10:20...我市部分荒郊野外、田间地头,会出现一种叫蜱虫的小虫子,它们个头较小,大小如米粒,但叮咬人后可以膨大十几倍,大小如黄豆。蜱虫常躲藏在丘陵、野外的丛林中,蜱叮咬人后常可引起过敏、局部炎症或溃疡等症状,还可能传播多种传染病,烟台市最常见的蜱传疾病就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以发热、乏力、腹泻... 0
-
06-21 04:10...文在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4张劳作照片,韩媒评论说,照片中的文在寅显得“非常平静”。报道称,文在寅17日下午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文称,“收获了紫洋葱、紫薯和土豆”,并附上了相关的四张照片。这些帖子还加上了“认真务农”“虽然不是富裕农户”等标签。报道描述称,照片中,文在寅手里拿着洋葱和土豆,坐在这些农作物前,显得非常平静。图... 3
-
06-12 06:30...麦秋梅雨遍江东。”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来。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芒”,指麦芒类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收与播紧密相连,是很多人熟知的“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芒种到来,大地被金黄和青绿的植物色彩所覆盖,一派夏日... 0
-
06-07 15:00...他们弯腰劳作,双手矫健精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在他们灵巧的指尖下,宛若给大地披上了绿衣。夏季插秧是一项技术活,上庄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的农技人员们深知其重要性,在插秧过程中,纷纷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根据气候、土壤和水稻品种等因素,指导农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控制好秧苗的深浅和间距,确保每株秧苗都能茁壮成长。在这片绿意盎... 2
-
-
06-07 14:20...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芒”,指麦芒类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收与播紧密相连,是很多人熟知的“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芒种到来,大地被金黄和青绿的植物色彩所覆盖,一派夏日的美景。在北方,目观沃野千里,耳听麦浪声声。唐代诗人柳宗元有感而发:“... 0
-
06-07 10:10...当安德烈亚斯历经战火洗礼归来时,世界已面目全非...一个男人的背影从孩童到少年,再从壮年到白发苍苍,他的背上出现过世间万物:普通的背包、沉重的稻草垛、枪杆和老者。一个僧侣般的主角,结尾的石房子是他的修道院。故事中的爱情接近童话:一生只爱一人,一生只动心一回,自此封心锁爱,虔诚地等待死亡。在人生的“最后一站”,小镇经历变... 1
-
06-05 11:30...有诗云“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到来。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芒”,指麦芒类植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秋收作物要播种,收与播紧密相连,是很多人熟知的“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芒种到来,大地被金黄和青绿的... 5
-
05-31 21:50...CICPHOTO/杨中勤摄↑2024年5月22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上强村,农民在采收蜂斗菜。(无人机照片)CICPHOTO/何伟卫摄↑2024年5月21日,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陈瑶湖镇前河村,农民在晾晒收割好的小麦。(无人机照片)CICPHOTO/陈磊摄↑2024年5月2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一处水稻种植基地... 2
-
05-30 07:40...林威却选择了回归平淡,与妻子一同住进了农村,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林威的妻子是他的初恋,两人相识于青涩的校园时代。那时的他们,青春洋溢,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在彼此的陪伴下,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毕业后,林威选择了进入娱乐圈,而妻子则选择了留在家乡,默默支持他的事业。虽然分隔两地,但他们的感情却愈发深厚。每当林威在... 0
-
05-24 17:00...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新华社发(潘建勇摄)5月23日,村民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的田间插秧(无人机照片)。“三夏”时节,农民们抢收小麦、抢插水稻,田间地头一派繁忙劳作的景象。新华社发(贺春雨摄)5月23日,农民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的田间插秧(无人机照片)。“三夏”时节,农民们抢收小麦、抢... 6
-
-
05-20 17:30...两天前她接到了舒开会的求助电话,“张书记,家里的水田我整出来了,但老刘这边马上要做手术,插秧又耽误不得……”舒开会是红岩村村民,她的丈夫刘红义因肠道疾病急需进行大手术,在医院离不开人。当前正值水稻移栽最佳时节,家里没人,眼看着就要耽误插秧,舒开会心里十分着急,不得已向村上寻求帮助。志愿者正在拔秧苗。(摄影:张静)了解到... 0
-
05-20 05:40...别具风姿,工匠们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艺术地再现了北魏平城市井生活的繁盛。司马金龙墓中的出行俑阵立于展厅之中,前侧导骑俑着鸡冠帽窄袖衣,整装待发;中间步兵仪卫俑戴垂裙风帽,神情肃穆,簇拥两侧;后方甲骑具装俑,头戴兜鏊,人马披甲,威武雄壮,护卫后方,威风凛凛。“大部分陶俑服装显现出游牧民族的特征,而仪仗队列承袭中原文化礼制... 7
-
05-20 04:40...小满被解读为“不可太满”的意思,有“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意境。不过,节气在古代最重要的意义是指导农业生产。“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在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所以叫“小满”。但在南方,小满指雨水丰盈,江河水满。无论是北方的麦熟还是南方的水满,都指示着小满节气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的重... 5
-
05-17 20:50...雾化农药均匀地喷洒在返青的麦苗上。“自走式打药机不仅作业速度快,喷洒均匀,还降低了喷洒农药的成本,提高了农药利用率。”藁城区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和宾告诉记者,机器上配备精准施药系统,一天可以作业300余亩,十分方便。在位于石家庄正定的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智慧农场里,处处透露着智慧农业的“科技范儿”。与... 2
-
-
-
本页Url:
-
2025-01-19-08:09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