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2 03:20...展出的230件(套)文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首次系统呈现约4000年前的陶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遗址,自1978年发掘以来,陶寺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突破性的考古和研究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生动写照。陶寺遗址,距今大约4300... 0
-
12-12 02:40...副省长林红玉主持。李群指出,陶寺遗址是具备早期国家特征的都邑性遗址,其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为古史探索提供了新材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有力实证和生动写照。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标志性成果,是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文化工程的... 0
-
12-09 12:00...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宁波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巍做客宁波图书馆,带领现场观众一起探寻何以文明、何以中国的根与魂。王巍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考古经验,从何以文明、何以中国、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志三个层面,为观众深入讲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王巍的讲解生动且... 0
-
12-09 07:00...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联合河南省科协共同举办,旨在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宣传阐释和活化利用、科学普及等工作,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科学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中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代表了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来河南寻觅中国科学文化的来源,正是基于其重要的历史... 0
-
11-30 18:30...诗词早已深深镌刻于基因序列之中,当然,仅仅是读诗,尝试去理解其中的意境,就已经觉得很美了。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人们震惊且钦佩,并以之为榜样,但是写下这些句子时,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份情感因何而延续?《行见江山2024》带着这些疑问出发,尝试着掀开历史... 0
-
11-29 16:00...一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知下达至重庆,开启了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建设的序幕。团结村摇身一变成为重庆通达四方、联通世界的交通枢纽。时光流转,车轮滚滚。每天来往团结村的,有出口海外的电子产品、家电、新能源汽车,重庆的土茶土果等,也有进口的法国红酒、波兰苹果、荷兰奶酪、哈萨克斯坦面粉……沿着交通线路,许... 6
-
-
11-27 08:20...作为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这项工程,是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学科参与研究的人文科学重大问题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编撰的《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及刘庆柱、王巍、赵辉和韩建业等学者合著的《溯源中华文明》,诠释了何以中国、何为文明,较为详细地为读者呈现了中华... 0
-
11-21 18:40...陶寺遗址是具备早期国家特征的都邑性遗址,其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为古史探索提供了新材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有力实证和生动写照。陶寺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和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标志性成果,是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大文化工程的重要进展,生动展示陶寺文化在... 0
-
11-14 23:00...自2002年启动以来,工程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项工程高度重视,2023年6月2日,他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 3
-
11-14 09:40...陶寺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5500余件,突破性的考古和研究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生动写照。陶寺遗址,距今大约4300年至3900年,是黄河中游最有影响力的都邑性遗址之一。46年考古工作,中国考古工作者完成遗址分布范围内约400万平方米的考古调查,勘探面积达280万平方... 1
-
11-14 06:40...由于东非大裂谷气候干旱地表蒸发量高热气流随坡上升在第一台阶遇到从马赛马拉高原下降的冷空气便造成持续的降雨所以才会出现茂以森林这片类似于热带雨林的小气候区茂以森林树木繁茂降水丰沛被称为马赛马拉的绿肺其中的河流也成为了周围4000多人的生活水源“尚奥保护区”便处在马赛马拉旱雨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茂以森林常年湿润的热带雨林气... 1
-
11-12 14:10...他们通过对浙江良渚、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开展的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对各个地区的中心性遗址的考古工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经过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结合研究,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 10
-
-
11-09 12:40...井头山遗址俯瞰图。(徐诚摄)可以说,在8000年、7000年这个(时间)层面,宁波一带在全国范围内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做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记者:您在讲座中重点关注了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也讲述了诸多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您指出,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关键在于其持续的吸收、包容与交流。... 0
-
11-09 02:50...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和阐释取得历史性突破、实质性进展,提出了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为探索世界各地文明起源作出中国学者的贡献;明确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用考古材料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兼容并蓄突出特点有了总体性认识。下一步,中国社会科学院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 0
-
11-05 16:20...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着大量秦律内容。(总台央视记者陈曦拍摄)其中的《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从农业生产到仓库事务,从货币管理到驿传... 14
-
11-05 13:20...一件合身的西装能够很好地勾勒出女性的身材曲线,而宽松的款式则容易显得臃肿。因此,在购买西装时,不妨多试穿几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款式。2、针织衫针织衫,作为衣橱中的常青树,以其柔软的质地和多样的款式,成为各个年龄段女性的宠儿。对于50岁的女性而言,选择一款质地优良、剪裁得体的针织衫,不仅能够很好地贴合身体曲线,还能在不经... 2
-
11-05 13:20...有序摆放在墓主人周围,竹简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这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1155枚竹简,约4万字,这是墓主人“喜”在生前摘抄、记录的“工作笔记”,内容包括《编年记》《秦律十八种》《法律答问》《为吏之道》等,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记载着大量秦律内容。(总台央视记者陈曦拍摄)... 0
-
09-14 23:00...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国家、城市、文字、冶金术等多种因素,解析五千年左右的中华文明。“溯源”青铜文明,对中国古代文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妇好墓“溯源”青铜文明探索商代盛世殷墟是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遗址,不仅是甲骨文发现地,更发掘了大量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带我们回望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本期节目,探源团根据探源箱内青铜... 1
-
-
09-01 19:40...遇见天坛溯源台基奥秘寻踪独乐寺见证木构建筑之美本期节目伊始,探源箱中的微缩模型把目标指向了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其中的祈年殿,更是享誉中外的北京标志性古建筑之一。据宋代《木经》介绍,传统木构建筑分为屋顶、屋身、台基三大部分,祈年殿6米高的台基,形制上足以媲美故宫太和殿。3... 2
-
08-25 21:50...在区域系统调查勘探、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和既有材料梳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一年多来,考古调查新发现史前、商周时期遗址和盐业遗存点100多处,开展与地域文明探源密切相关的发掘项目30余项,兴化草堰港遗址、溧阳鲍家遗址、常州寺墩遗址、连云港尤庄遗址、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发现。兴化草堰港遗址确认年代上限在距今... 2
-
08-23 02:40...在区域系统调查勘探、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和既有材料梳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南博甘恢元作“淮河下游史前文化发展进程研究”发言。一年多来,考古调查新发现史前、商周时期遗址和盐业遗存点100多处,与地域文明探源密切相关的发掘项目30余项,兴化草堰港遗址、溧阳鲍家遗址、常州寺墩遗址、连云港尤庄遗址、溧阳古县遗址考古发掘取得... 1
-
08-18 18:50...历经夏、商、东周、东汉、魏晋、隋唐至北宋达到鼎盛,其在中国文明历史进程中具有独特地位。河南一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文化研究的“主战场”。2001年,国家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期工程重点研究的6处都邑性遗址5个位于河南,河南考古学者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先后负责并参与13个子课题研究,逐步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2
-
-
-
本页Url:
-
2024-12-12-16:53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