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1 13:30...得益于“考古前置”的推行,其原则为“先考古,后出让”。在2019年市区土地出让与储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例会上,市领导首次提出相关地块开发建设之前必须“考古前置”的要求。此后近4年时间,已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项目600余个,考古勘探面积达1500万平方米;开展文物区域评估项目10个,涉及面积200平方公里;实施考古发掘项目2... 7
-
06-19 02:2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担任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的第二年。文章题目是《世纪之交考古学精品战略的实施》。在夏商周考古部分,我对在夏商周考古中实施精品战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章刊发在1997年8月26日的《光明日报》,我也由此与光明日报结下不解之缘。投稿给学术杂志一般要经过数月的审稿,即便同意刊发后,往往也要等一两年才能... 8
-
06-16 20:40...以云浮市郁南县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为契机,广东省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周年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了早期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该片显示,在广... 5
-
06-11 10:20...山东人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跋山遗址、赵家徐姚遗址、岗上遗址、焦家遗址、稷下学宫遗址等重大考古发掘,在实证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构建山东古代历史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岱考古’是山东考古事业的一张名片。它伴随山东百余年考古历史,发掘众多考古发现,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为中国考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委员... 11
-
06-10 18:00...纵观今年拜谒炎帝神农大典,起鼓鸣钟、恭启圣门、点燃新火、敬献花篮、香敬始祖、恭读颂文、共拜始祖、唱诵始祖、瞻仰圣像……庄重神圣的国家级祭祀大典,以华夏正音体现古风古雅、以要素浸入体现礼乐内核、以立体传导体现同庆共祭,极大展现出大礼、大文、大乐、大气场”的恢宏气象。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炎帝是泽被华夏的人文始祖... 6
-
06-09 17:20...展示了在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十年来在考古研究、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进展与成果。磨刀山遗址不仅是岭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也是华南与东南亚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考古进展,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锁强表示:该遗址改写了广东历史,填补了广东无百万年人类史的空白。这里发现的石器具有华南与东南亚共同的文化... 11
-
-
06-03 20:00...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证探究中华文明的本源和特点,也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古代历史做得更清楚一点,把我们走过的路... 7
-
06-03 19:50...展出了红山、凌家滩、良渚、三星堆等30余个重要遗址发掘出土的112件龙主题文物,构建起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历史。每一件精美珍贵、让人惊叹的文物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蕴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密码。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国祥:三星堆的一件小龙,龙顶部有一件牙璋,牙璋在石峁文化、二里头文化都是一种礼仪用器,非常发达。在三星... 5
-
06-03 19:40...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实证探究中华文明的本源和特点,也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把古代历史做得更清楚一点,把我们走过的路弄... 0
-
06-01 06:10...看到这组全景式的报道,我感到非常振奋。因为这其中既有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也展示了宁波自古以来的文化自信与人文气象。放眼上万公里的中国海岸线,井头山遗址成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最早起点。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可靠地证明,8000多年前的宁波先民就已经率先扬帆起航,而千百年来的宁波人也已一脉相承地锤炼出敢为人先、港通天下的拼... 13
-
05-27 20:50...顺山集遗址名列江苏省首位。该剧聚焦“江苏文明之根”顺山集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这一主体事件,以民族“探源”和个人、家族“探源”两条线交织贯穿,通过主人公尹嵋、尹淮、赵方刚等人跨越时空、溯源重现的方式,讲述了尹焕章等四代考古人在百年历史长河里,无怨无悔守护国家文物宝藏,接续“探源”发现江苏文明源头,和地方砂矿主们面对眼前经济... 2
-
05-25 20:20...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国学史园”知识竞答、“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等多项专题活动,引导广大高校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仪式上发布了“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主题标识,标... 1
-
-
05-24 19:30...通过实地探源、专家解读、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观众深入了解文物的背后故事和文化内涵。本季节目共分为8集,每集50分钟,按时间脉络展示我国从史前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成就和高光时刻。《馆长来了》第二季再启征程,探源中华文明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西起新疆的广袤土地,东至黄河入海口的壮丽景致,北达长城的雄伟边疆,南抵广东的绵... 9
-
05-22 02:20...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孙键曾担任国家重点项目南海Ⅰ号南澳Ⅰ号、湖北丹江口均州古城等水下考古领队,获悉宁波在开展海洋文明探源活动后,他说,宁波因港而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相信此次海洋文明探访活动会取得重要成果。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波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姜波说,宁... 0
-
05-17 23:20...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大海洋文明传播力度。拥有海域总面积8300余平方公里、海岸线1590余公里的宁波市,正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国际海洋中心城市。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为此策划推出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活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贵军向6位新闻传媒学界、业界的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0
-
05-16 20:30...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以来,我院对苏羊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有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以仰韶时期为主。”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副研究馆员任广介绍,通过调查和勘探,在遗址北部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人工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出土遗物有陶... 5
-
05-12 23:40...让现场嘉宾感受到川酒文化历史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王子今以“上古时代的蜀地酒香”为题,揭秘川酒在秦汉时期便已产生且得到较快发展。他表示,如扬雄在《蜀都赋》里面描写的“置酒高堂”、文君当垆的故事,以及在川考古发现秦汉时代青铜酒樽等都能佐证,早在秦汉时期川酒便已深刻融入古蜀人的社会生活中。阿来以“蜀酒浓无敌”为题带来了一场... 2
-
05-08 22:00...参加研学游的学生陈秋实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玉人,我觉得凌家滩的先民特别有智慧。”凌家滩遗址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自1985年发现后,先后进行了15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2023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凌家滩遗址被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 9
-
-
05-08 14:20...揭示了长三角同属一个文化圈。“在寺墩遗址,我们还能看到良渚文化是由崧泽文化演进而来,这样的变化彰显了文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林留根介绍。图为寺墩遗址俯瞰图。(于成龙摄)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的寺墩遗址,原是一个高出地表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寺墩墩体恰好位于水系中心,外圈水系大致围合... 1
-
05-08 10:20...距离良渚200公里外的寺墩遗址,揭示了长三角同属一个文化圈。“在寺墩遗址,我们还能看到良渚文化是由崧泽文化演进而来,这样的变化彰显了文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林留根介绍。图为寺墩遗址俯瞰图。(于成龙摄)距今约5500年至4500年的寺墩遗址,原是一个高出地表约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寺墩墩体恰... 1
-
03-26 23:50...北京猿人可能在距今80万年左右。中间这个环节基本上是靠郧县人这三具头骨在支撑,它应该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程。时间从百万年前跨越至一万年前。2020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开始对河北尚义县的四台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贝类遗物800余件。尤其令考古专家欣慰的是,在距今10400—10... 17
-
03-19 11:50...古老的华夏文明在奔流过程中吸纳了域外文化,在中原大地上创造出不逊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的绚丽画卷。近百年的商代考古成绩卓著,对探索中华早期文明贡献突出。新时代的殷墟考古,则坚持聚落考古理念,提倡跨学科合作研究,力求揭示更全面、真实、鲜活的商文化。以商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
-
-
-
本页Url:
-
2024-11-15-00:17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