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07 18:50...认为吃精米白面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再加上“精米白面”色泽品相好、口感好、容易消化、不易氧化变质、储存成本低,很受消费者欢迎,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为满足市场需求,粮食加工企业过度发展精加工,把谷物籽粒表皮皮层和胚芽几乎全部去掉,仅保留胚乳部分,面粉成了“雪花粉”,大米成了“亮精精”,造成谷物出品率大幅降低、营养严重流失... 0
-
02-07 18:50...中央财政紧急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灾,强化田间管理。比如,四川、重庆等受灾较重地区改种扩种晚秋作物,增加播种面积。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良田、良种、良机、良技有机结合,能够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在抗灾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粮食增产丰收是中央... 0
-
02-07 18:50...今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均实现增产,其中玉米产量增加较多,比上年增加238亿斤,使得玉米供需形势持续好转,确保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玉米产量大幅增加,而大豆产量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幅度达16.4%。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玉米与大豆争地的必然结果。去年以来,在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刺激下,农民... 0
-
02-07 18:50...为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底盘。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丰收基础较好,为保障粮食安全增添了信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预计早稻面积在7100万亩以上,基本保持稳定。秋粮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大头,当前秋粮播种面积稳中... 0
-
02-07 18:40...这成为西方舆论界经常拿“中国需求”说事儿的重要原因。不过,需要澄清的是,虽然中国是全球大豆最大买家,但真正影响全球大豆价格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这是因为,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世界粮食定价中心,美国ADM、邦吉、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四大国际粮商在全球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垄断全球80%的贸易量,在国际粮食定价话语权中占据主导... 0
-
02-07 18:40...进口是解决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从我国粮食进口结构看,2021年大豆进口量虽然较往年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比重大幅增加,为保障国内粮食稳定供应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极端天气及病虫害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链产业链遭受严重冲击,再加上我国大豆、玉米进口来源地高度集中... 0
-
-
02-07 18:40...又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可谓一举两得。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位列第三的食用油是日常生活的必备食品之一。按照品类,食用油分为食用植物油和食用动物油两种。食用植物油油料分为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草本油料主要包括大豆、花生、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主要包括油茶籽、核桃、油橄榄、椰子、元宝枫籽等。动物油脂涵盖食用猪油... 0
-
02-07 18:40...就需要用好用活储备调控资源,调节市场供求,既要防止粮食供应短缺引发粮价大幅上涨,又要防止粮食供应宽松造成粮价震荡下跌。在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下,粮食调控须拿捏好分寸。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运转高效、管理规范的粮食储备体系,政策性粮食库存充足,调控资源丰富而有力,主要包括中央储备粮、地方储备粮和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库存。稻... 0
-
02-07 18:40...加之今年粮食生产遭遇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今年“南旱北涝”等极端天气,虽然没有带来灾害性后果,但一些农户为抗灾付出更多生产成本,种粮农户收益空间进一步收窄。种粮成本高、收益低,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针对农资价格上涨问题,今年在春耕、夏收和秋收秋种的关键时期,中央财政先后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资金... 0
-
02-07 18:40...大豆进口价格不是由“中国需求”决定,而是由跨国大粮商说了算。国际资本紧盯“中国需求”炒作粮价,让我国陷入“买什么涨什么”的经济怪圈。今年全球粮食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粮食进口成本水涨船高。为了实现保供稳价的目标,我国在进口粮食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采购成本压力。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定价权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直... 0
-
02-07 18:40...国家必须采取超常超强措施,紧盯多个环节、运用多种工具,统筹解决。扩种大豆要确保种豆农户取得合理收益、主产区抓豆不吃亏。针对大豆种植效益低于玉米的问题,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增加补贴总额,东北四省区合理确定玉米大豆补贴标准,调高大豆补贴标准,着力加大对高油高产大豆的支持,稳定东北大豆生产。加大大豆金融信贷支持,支持... 0
-
02-07 18:40...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但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从品种结构看,我国已经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玉米已经连续两年增产,但随着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加,玉米供需仍然偏紧;去年大豆、油料自给率分别提升了3%和1.6%,但仍然比较低。今年中... 0
-
-
02-07 18:40...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与国际市场共振现象明显。这也是近期国内豆粕、玉米、油料以及食用油价格涨幅较大的重要原因。充足的粮食供应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冲击的定海神针。我国要立足国内稳粮增产补强短板,保障14亿多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目前来看,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目... 0
-
02-07 18:40...2020年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下降,但进口总量仍然保持在9000万吨以上。我国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领域,进口大豆基本用于压榨生产食用豆油和饲用豆粕,每吨大豆可产豆粕约780公斤,绝大部分豆粕进入了饲料领域。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粮食安全结构性矛盾突出,大豆进口面临... 0
-
02-07 18:40...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正处于最强“猪周期”阶段,饲料粮刚需快速增长,产需缺口扩大。作为饲料粮的主力军,玉米已经从阶段性过剩进入产不足需的新阶段,大豆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改变。有专家预计,203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峰值,届时玉米需求将超过3亿吨;大豆总需求量接近1.2亿吨。饲料粮供给与需求的深刻变化,对粮食安全将形成巨... 0
-
02-07 18:40...主要是用于食用油、饲料、酿酒等加工业。近年来,我国每年进口量过亿吨已成常态。从粮食进口结构看,今年1月至8月,大豆进口量为6709.9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8.6%,大豆进口比重下降,玉米、小麦和大米三大主粮进口比重上升。为了避免三大主粮进口过量冲击国内产业安全,我国对玉米、小麦和大米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配额内... 0
-
02-07 18:40...而且“跑赢”原油50%的涨幅。受国际油脂油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采购成本大幅增加,一些企业为了缓解成本压力,纷纷提高食用油终端市场价格。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但仍处于合理区间。这是因为,去年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针对... 0
-
02-01 05:00...去年累计进口大豆10503万吨,同比增6.5%,超过了2023年创下的纪录,也是历史上第二年超过1亿吨。去年累计进口玉米1364万吨,同比减少达49.7%,在2021年起连续三年进口超2000万吨之后,首次回落至1000余万吨的量级,主要受国内玉米市场疲软,国内外玉米价差不断缩小,加上进口政策偏紧等因素影响。去年我国累... 0
-
-
02-01 00:10...大豆播种面积连续三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哈尔滨晨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肖文辉表示,2024年东北地区在大豆生长期遭遇低温寡照天气,市场预期单产大幅下降,随着10月产区大豆集中上市,黑龙江西部产区单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增长,黑龙江东部地区单产小幅下降,黑龙江整体实现丰产丰收。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 6
-
11-11 21:40...“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通常具有高油脂、高蛋白和低產的特性。比如,大豆含油量為15%-26%、蛋白質含量約為40%、單產約為2噸/公頃。水稻、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產量相對較高,但油脂、蛋白質含量偏低,比如水稻含油量為2%-3%、蛋白質含量約為10%、單產約為7噸/公頃。”論文通訊作者張健告訴記者,理論上,水稻在產量不變的前提... 3
-
11-11 12:10...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途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思路。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植物通讯》。“大豆、油菜等油料作物通常具有高油脂、高蛋白和低产的特性。比如,大豆含油量为15%—26%、蛋白质含量约为40%、单产约为2吨/公顷。水稻、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产量相对较高,但油脂、蛋白质含量偏低,比如... 1
-
11-11 00:00...科研人员可以准确地修改农作物的基因序列,让它们长成人们希望的样子。”2023年4月28日,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油酸大豆获得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植物基因编辑安全证书。据了解,采用高油酸豆油加工的食品,能有效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起到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舜丰生物高油酸大豆的突破,对于提... 2
-
-
-
本页Url:
-
2025-02-07-21:51 GMT . 添加到桌面浏览更方便.
-
![noimg](http://testingcf.jsdelivr.net/gh/wadelau/ufqi/news/view/default/images/unkown-im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