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26 03:50 .. 让敦煌经验惠及更多的文物古迹。
在莫高窟洞窟前的广场上,苏伯民代表给记者展示了他们正在打造的虚拟现实游览模式,预计今年五六月份就可以正式上线,游客使用手机摄像头自动识别周边场景,虚拟物件就活灵活现地呈现于手机屏幕。
苏伯民介绍,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内壁画塑像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有壁画彩塑的492个洞窟中,目前已经完成了20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
为了让采集拼接后的图像更保真,他们探索出了“十字骨架拼接法”“激光扫描和照片拍摄互相比对”等多种方法,将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还研发了专用灯箱等拍摄设备。
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与多家互联网公司在云服务、数字化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不断拥抱新技术,包括球幕电影、数字敦煌、云游敦煌等等,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敦煌艺术的魅力。
但苏伯民代表告诉记者,随着数字化工作的进展,凝结在每张图片上的智慧结晶也越来越多,而 .. UfqiNews ↓
1
...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们又如何才能把这份美好送给未来?在敦煌研究院,新华社记者张扬对苏伯民院长进行了专访.
Part1酥碱,是一种能让壁画化为粉末的“绝症”.
研究发现,形成病害的重要原因是岩体里的盐分.
上世纪90年代,在修复第85窟的过程中,苏伯民所在的研究团队与外国专家一起,尝试了81种配方、历时7年,终于找到既能脱盐又能保持壁画原貌的方法.
基于该修复项目探索出的文物保护流程,还直接推动了行业标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
多年来,“修旧如旧”是苏伯民一直坚守的文物保护理念.
每一位敦煌的修复师都懂得尊重岁月的痕迹,苏伯民说,我们保存的每一幅甚至每一寸壁画,都是那个时代的原物.
当被问到“敦煌的壁画保护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时,苏伯民直言我们“位于国际第一梯队”.
他的底气,来自于敦煌研究院的科技硬实力.
Part2初到敦煌时,令艺术家们.. 01-31 10:50 ↓ 6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敦煌和大湾区的文化交流融合,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千年的文明代代延续.
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吴井田,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丁时照,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王滨梅,敦煌·华人传承专项基金理事长王海等参加活动.
据了解,本次敦煌莫高窟大型数字展将于9月22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正式开展,通过现代数字科技复制技术,带来上百幅敦煌石窟艺术经典作品,从西夏水月观音、中国壁画史上唯一一幅千手观音,到4个实体数字化洞窟,展览将真实地再现敦煌艺术的神韵,为大湾区观众呈现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为公益展览,届时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发布仪式上,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为活动致辞,他表示,讲好敦煌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敦煌研究院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敦煌研究院多年来坚持采用科技手段保护敦煌石窟.. 04-19 23:20 ↓ 5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