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05 11:10 .. 央媒记者将问题提给第一个走上通道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一靠藏粮于地,二靠藏粮于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句话,严建兵带着团队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已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
这离不开“追太阳的人”的辛勤奉献。
“选育一个新品种,少则五六年,多则一二十年,最后能成功进入市场的非常少,很多人用一生时间在从事一件可能没有结果的事.”
严建兵说,农业科技工作者南繁北育,追着太阳跑,顶着烈日干,一年四季都是农忙。
在严建兵的团队中,有位叫李文强的小伙子,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几乎 .. UfqiNews ↓
1
...5万辆.
“这一切,都表明全球用户越来越认可中国科技创新的价值.”
雷军说,今年是小米集团成立15周年,他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近5年小米研发投入约1050亿元,巨额的研发投资给小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新华社图)“每多一个百分点,我们就多一份底气”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近年来,人们对肉蛋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保障饲料粮的供给?严建兵在“委员通道”上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国进口1.05亿吨大豆,大部分都用作畜禽的蛋白饲料.
如果要完全替代这1亿多吨大豆的进口,那相当于我国得新增7亿至8亿亩耕地.
这也是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一个隐性挑战.
如果换个思路呢?“传统上,我国饲料粮主要以玉米作为能量源,豆粕作为蛋白源.
我和团队这几年一直在思考:能否提高玉米中蛋白的.. 03-05 15:10 ↓ 15
...但受种植模式、玉米籽粒含水量高等因素限制,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区域,主要以整穗收获为主,后期还需要晾晒、烘干后再脱粒,其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对此,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团队经过11年持续科研攻关,找到一个关键基因,利用该基因可以实现玉米收获期籽粒快速脱水.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介绍,如果玉米机械化来机收籽粒,一般要求收获的时候籽粒含水量在25%左右.
目前,商业化推广的玉米品种收获的时候,籽粒含水量大部分都在30%~40%.
他们通过很多年努力,找到了一个关键基因,它能够使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降低,但是不影响籽粒玉米本身的农艺性状或者产量.
据介绍,利用这一关键基因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在生长环节后期可以实现快速脱水,方便农业机械直接收获玉米籽粒.
严建兵介绍,授粉后30天左右,这个基因开始起作用,使它的脱水加快.
这个关键的基因平均能够降低收获时候的籽粒含水.. 12-01 02:10 ↓ 9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