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7 16:50 .. “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正确理解和认识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义,加强各类政策协同,统筹处理好经济与民生、总量与结构、时机与力度、国内与国外等重要关系,方能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发挥“稳、提、促”的多重效果。
比如,老百姓对经济状况的“体感”主要来自烟火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
而政策效力、消费潜能等红利的释放需要时间,经济回暖从宏观层面深入到日用民生也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对经济工作而言,要注重目标引领,强化多目标统筹,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又如,政策的时机力度对社会预期影响很大。
今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特别是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
抓好明年经济政策贯彻执行,必须把握政策取向,讲求时机力度 .. UfqiNews ↓
4
...中国经济面临的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大压力出现缓解,进入今年5月份,中国经济各项主要指标都处在触底回升和向好的基本状态.
“这是积极变化.”
姚景源进一步表示,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仍处在恢复阶段,面临外需减弱、内需不足,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在一起.
房地产仍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滑10%,首次跌入两位数负增长区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4.3%;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6.7%.
“销售金额下降幅度大于销售面积下降幅度,其信号就是全国单位面积房价掉下来了、下降了.”
姚景源说.
土地交易下滑更严重.
“2021年地方政府土地交易一共卖了8.7万亿元,但是去年比前年净减少2万亿元,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约占地方一般预算的40%,有的城市能占到60%,还有的城市更高,占80%.
地卖不出去了,地方政府就没钱了.. 06-01 03:50 ↓ 24
...奏响了中国经济回稳向上的“春之曲”.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工厂机器轰鸣、景区人流如织、商家顾客盈门……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处处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到5G基站、大数据中心、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批重点项目落地有声、以进固稳,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集聚“进”的动能,增强“稳”的底蕴.
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从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没有“稳”,“进”就失去基础和条件;没有“进”,“稳”也会失去动力和方向.
只有把“稳”的措施落实好,才能让“进”的动力迸发.
从贵州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到江苏加大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再到湖北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及北斗等优势产业….. 06-02 10:20 ↓ 23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