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7 13:20 .. 为研究陨石起源和行星防御机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关论文发表于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据科学家估算,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约为10公里,如此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的频率极低,大约每1亿到5亿年才会发生一次。
而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则相对频繁,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
这些“十米级”小行星更有可能逃离主小行星带,变成近地天体,给地球带来威胁。
此前,科学家能够探测到的最小小行星直径约为1公里。
在最新研究中,MIT天文学家利用新方法,在主小行星带内探测到了138颗“十米级”小行星。
这些太空岩石大小各异,从一辆公共汽车到几个体育场不等,最小的直径仅为10米,是科学家迄今探测到的最小小行星。
主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碎石场,有数百万颗小行星在其中绕行。
新方法可用于识别和跟踪可能靠近地球的小行星,让人们能在这些小行星距离地球还很远时发现它们,从而对其行进轨道进行精确追踪 .. UfqiNews ↓
1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捐资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
为表彰部分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思想和重大贡献,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鼓舞科学技术工作者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代表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代表充分协商,何梁何利基金会从每年的成就奖获奖者中挑选部分具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为其申请小行星命名.
至今,已有“樊锦诗星”“马永生星”“吴伟仁星”等由何梁何利基金会申请,以知名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在太空中闪耀.
作为世界著名的呼吸道疾病预防领军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我国乃至全球呼吸系统早期防治研究以及SARS、新冠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溯源、临床救治、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医术精湛、成就突出,在呼吸疾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全球引领性成果.. 10-12 16:40 ↓ 8
...但地球上最早生物体中的硫来自何处,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发现3种最基础的烷基磺酸,通过与宇宙射线的相互作用,在星际硫掺杂冰中有效产生.
这一发现为研究重要天体生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方向,也解开了在星际冰中简便合成含硫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机制.
研究人员期望借助这一发现,能在彗星和碳质小行星龙宫上探测到这些分子,进而深入了解可能导致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
研究人员指出,生命需要硫,而古老的水溶性烷基磺酸可能是将硫结合到早期生物体中的一种合理机制.
了解烷基磺酸的生成机制,有助于激发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生命起源的进一步思考.
美国夏威夷大学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没有生命存在的情况下,含硫有机分子烷基磺酸能在太空中自然形成,并由彗星和小行星携带到地球.
这表明地球上最初生命形式的关键元素硫可能来自太空.
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讯》.. 06-05 10:30 ↓ 8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