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29 19:20 .. 对华加征关税本来就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而欧盟委员会的人事调整也给这项议程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最近,冯德莱恩本人也有了变化。
冯德莱恩最近在不断强调加征关税的两个限定条件:对华加征的关税,一定是要有针对性的,不能将加征关税的范围无节制地扩大。
此外,加征关税前也一定要先核实中国的补贴,关税水平要与欧洲企业的受损害程度相对应。
要知道,在冯德莱恩刚刚提出反补贴调查时,欧盟甚至出现了不害怕和中国打贸易战的说法。
到今天,对欧盟态度的评价,已经软化成了欧盟寻求在不引发贸易战的情况下给中国新能源汽车设置一些障碍。
这些变化背后,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更能看出端倪。
谭主分地区集纳了过去一年外媒关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的报道,发现美国和欧洲地区出现了明显的错峰:去年9月,欧盟宣布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带出了加征关税的话题。
今年5月,美国突然宣布对中 .. UfqiNews ↓
1
...”新加坡《联合早报》如此评价.
在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AI智能检测系统在检测车辆关键部位的螺栓松紧程度(4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黄伟摄在大选背景下,美国政府的加税举措无非只是“政治秀”.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近几个月来,拜登采取多项行动试图让摇摆州的工会成员相信他将保护就业,然而这样的举措毫无新意.
加征关税这种保护主义的老套手段,对于美国本土产业发展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损害其相关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关税和怯懦正让美国汽车制造商陷入绝境”,彭博社专栏作家戴维·菲克林以此为题撰写专栏文章,狠批美国车企安于现状,面对电气化转型这一“世纪变革”时“令人吃惊地丧失了勇气”.
“就像孤岛上的小鸟一样,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演化’,以适应一个奇怪的宜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他们可以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变得又大又臃肿,然后渐渐失去飞行能力.”
菲克林.. 05-15 04:20 ↓ 16
...2023年,德国汽车产量仅20%在国内销售、约80%销往国际市场,日本汽车产量约50%销往国外,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仅占产量的12.7%,却被指责产能过大、溢出效应难以承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馥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产能过剩”是每当美国处于产业竞争不利地位时就打出的一张无中生有的牌,是一种政治论调.
比如2015年美国也曾指责我国钢铝是产能过剩.
但炒作所谓“公平竞争”已不能阻遏我国优势产业崛起,因而创设议题用其他方式获得竞争优势和话语权.
李馥伊进一步表示,美国为发展国内的清洁能源、半导体等产业进行了大额补贴,但是相关产业产能扩张、竞争力提升并不如意,例如台积电美国新工厂一直延期投产.
因为要提升产业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机制下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同行竞争等,而非靠产业补贴就能获得.
美国企业和工人利益受损源于美国自身在制.. 05-20 20:10 ↓ 14 ..UfqiNews
本页Url
🤖 智能推荐